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基层图书馆馆长的自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的话:这是本专栏第一个故事,讲述者来自西北一个贫困县图书馆的馆长——甘肃定西市通渭县图书馆张红五馆长。我跟张馆长只有一面之缘,去年常熟会议后,他为“化缘“去了杭州。我们见面的时间不长,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职业的一面。他的职业背景,怎么描述好呢,好比是一个惊叹号,在进入你眼底的那一刻,重重地敲击了一下你的心——他任馆长的那个图书馆有18位职工,但没有一分钱购书经费!  相似文献   
2.
2004.1.2 五 晴 看书.《老头子汪曾祺》和张爱玲弟弟回忆姐姐《我的姊姊张爱玲》.写得都不错,前一本热烈,后一本凄然.我跟汪老会议上见过一面,那时他已大名鼎鼎,被许多人追围.老头挺可爱.张爱玲今天被那么多人议论,没人真去体会她的心.就像人们见面只说衣裳和气色.  相似文献   
3.
潘茂桐 《档案与社会》2005,(2):49-49,51
笔者年届五十有四,早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现在通辽市档案馆内时常从事档案文件的著录标引和档案数据的计算机录入,每天都要正襟危坐在电脑面前工作一段时间。由经年累月地用右手三指执笔,变成双手十指并用在键盘上敲敲打打,随着“滴滴嗒嗒”的声响,一排排整齐的汉字档案条目在显示器的银屏上闪现。我常窃笑自己,已经创下了目前全通辽市专职电脑录入员的年龄之最;也常常回想起自己与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从20年前初始的慕名,到今朝终于结为“挚友”的这段难忘的友谊曲。  相似文献   
4.
苏振邦  高爱青 《辅导员》2014,(15):46-46
<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办所好学校,一定要有个好校长。当个好校长,需要具备极高的教育思想、管理智慧、教学能力、科研意识、创新视野、影响力等,一句话,校长必须是个品格高尚的全能人才。我自29岁当校长后,一直在竭尽全力地执著追求着;08年合校以来,我校多措并举,连续三年中招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依然觉得未能实现当个好校长的夙愿,我深切地体会到办所好学校真难!如今,年知天命,回首往昔,虽不见丰碑,但也少遗憾,确实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现有几点体悟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于丹 《高中生》2011,(16):18-19
孔子将其一生概括为六个阶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一个粗略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强调出来。"十五志于学",孔子所提倡的是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理想,但是这一切要从人的社会化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有社会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自己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  相似文献   
6.
刘皓 《新体育》2007,(7):28-29
20多年前,一篇名为《扬眉剑出鞘》的报告文学让栾菊杰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从1984年奥运会上夺得女子花剑个人金牌的那一刻起,她就在中国的奥运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古人云,五十知天命,可栾菊杰偏不信,侨居加拿大多年的她再次出现在国内公众面前时,竟宣布将力争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而且是以运动员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其圣一筋     
作为日本七大头衔战之冠,棋圣战自然是天下强豪无时或忘的最高锦标。任凭各位昭和才俊在其他棋战中如何叱咤风云,只要不曾染指棋圣,就没有资格一览众山小。然而,怪物一般的秀行却以知天命之年一气在这王座上盘踞了六届。对于这位一年只努力赢四盘棋的第一人,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只是,批评者未必真正懂得围棋,也未必真正懂得秀行。  相似文献   
8.
从教近三十载,从早先乐观合群的“小王”不觉蜕变成了今天这迂阔孤僻的“老王”(不出意外的话不久还会沦为面目可憎的“王老”)。虽说早过了“不惑”之年而渐趋“知天命”,却发现自己非但“天命”不知,这头脑里还有“疑惑”渐多的趋势。老就老了吧,内心却又时不时地泛起一股“愤青”的情绪,总爱发一点不合时宜的牢骚,道出些逆人耳鼓的闲言。以至于总有人爱将我的言谈举止往鲁迅笔下的那位“九斤老太”去联系。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的生命自十月怀胎脱离母体,为了生存长大,生活劳动工作需要,除吸吮母乳以外,更有大自然的水谷之气,才能逐步由幼儿到童年、少年、青年,由中年到老年。在人生旅途中又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花甲、七十而古稀之说。  相似文献   
10.
李再湘 《教师》2010,(31):109-110
二00七年的金秋时节.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真的未曾想到,突然天赐良机,我有幸走进了清华园.来到了我孩提时代就梦想.而又未能如愿以偿的地方——水木清华.参加了长沙市教育、卫生系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时间飞逝,这年的秋天显得尤为短暂而又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