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文作为一种实用性文体独立存在,伴随着祭祀文化一路延续至今,生命力顽强,其抒情性亦为更多学者所肯定。但随着时代的革新,祭文的抒情性也有所异化,甚至演变为现今祭典中"诗歌化"的口头表演形式,虽然界囿未泯,然其难得的抒情性却已古今相异,此情愈演愈淡,向应酬性方向发展。文章目的,一是探究古时祭文抒情气质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必要性,二是强化当今祭文的抒情气质,契合古时祭文产生的缘由,亦是对今人盲目传承祭祀文化过程中真情的召唤,真正实现祭文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做到人格和心灵的坦白。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悼祭文学中,对悼祭这种包含重要伦理观念的主题,往往采用松和柏这类极富表现力的意象,不仅有效地强化了悼祭主题的表现功能,也突出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丧悼文化心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祝宇  李朝霞 《现代语文》2011,(8):102-10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祭文。作者通过记述一些家常琐事,表达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感人肺腑。教学时,教师一是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和自己宦海浮沉的人生感慨,并领会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二是应指导学生结合朗读,  相似文献   
4.
5.
<正>1938年9月9日,天地悲切,万物肃穆,沾益人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进县政府会场,参加沾益县举行的追悼六十军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上午九时,时任县长王庆辰迈着沉重的步子走进会场,会场两边摆满了白色的花圈,花圈上挂满了追悼滇军六十军阵亡将士的挽联,挽联写得悲壮深沉,撼天动地。如"热血洗河山,马革裹尸还"、"暮雨四方思猛士,九霄孤月照人寒"、"万丈白虹从地起,海国波涛江天暗"、"自古奇男子,浩气满河山","血战捐躯博得青史千秋书勇士,哀声遍野全凭赤心一颗慰忠魂"。挽联使整个会场显得庄严、激昂,似乎人人心中都有一种将要爆发的仇恨,历数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保家爱国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7.
韩愈革新碑志祭文文体,其百余碑志祭文中,人物"一人一样",行文"篇篇不同,达到绝妙之境界.其惊人的文学成就,突破了历来碑志祭文文体成规旧例,为文富于变化,写法不拘一格,在我国古代众多同类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祭文,是一种文体名。通常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但也有例外,如陶渊明的《自祭文》就是。一般来说,祭文涉及人的生死,涉及亲情、友情或同志之情,具有悲悼情怀和浓厚的生命意识。往往集描写、叙事、说明、抒情、议论于一体,且议论中融注深厚的  相似文献   
9.
张哲 《文化遗产》2014,(6):126-134
祭文是祭祀仪式中沟通人神的一个重要媒介,如同整个祭祀仪式中的“眼睛”.文章从文体学和文化学角度出发,对祭孔文做出初步的探索:首先对祭孔文的内在宗教意蕴进行阐释,并将不同祭祀形式中所用祭文进行分类,着重分析了常祀中的祭文运作程序及其功用.同时对祭孔文的文体史的流变进行梳理,将对祭孔文的文体格式进行归纳,并就其所蕴含的政治文化意蕴做出阐释.通过祭文,洞穿释奠礼仪仪式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当代祭孔文撰写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唐代祭侄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出祭文在格式规范等方面的特色。颜真卿、韩愈、李商隐三位唐代名家的祭侄文同中有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祭文特别是祭侄文在唐代散文中的发展轨迹和时代对作家审美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