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在Web2.0蓬勃发展的今天,针对Web2.0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论体系。随着网络社交软件的不断涌现与群体服务内容的不断深化,网络用户的社会化、群体化特性被激发出来,这引起了人们关于网络群体用户的信息服务的深入思考。在深入研究Web2.0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有信息服务体系对用户群体交互的发展产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线学习环境中,大规模群体通过深度交互,充分交织个体智慧,能生成具有重要价值的集体智慧。然而,在大规模协作实际运行中,群体协作和群体知识建构效果不佳,导致个体智慧孤立,集体智慧形成的基础薄弱。构建在线学习集体智慧生成路径(OCIG):以个体智慧为起点,在媒介供给、组织策略和社交互动的支持下,能实现个体参与群体协作,最终生成集体智慧。并依此设计大规模协作方案,进行实践与分析,结果表明:适切的媒介功能,为集体智慧生成提供技术保障;多样的组织结构,转变集体智慧生成方向;提供逐级的互动支架,能够提升集体智慧层次。  相似文献   
3.
Web 2.0环境下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Web2.0交互环境下群体交互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关系,探讨了群体交互学习下的知识创新机理,最后从用户信息记录的分享、用户兴趣的发现和推荐以及用户之间的会友交流和兴趣小组的建立3个方面构建了面向知识创新的用户群体交互环境。  相似文献   
4.
基于群体交互学习的知识创新服务组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群体互动已成为知识发展、转化和创新服务的丛要条件;对web2.0互动网络环境下的群体知识创新服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web2.0交互环境下知识创新的群体特性和用户的创新服务需求,然后阐述面向知识创新的群体交互学习和群体知识创新过程,最后从知识库管理、知识创新服务实现和知识创新服务平台等三个方面进行面向用户群体的知识创新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 2.0的用户群体交互分析及其服务拓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将用户的群体交互特性运用到网络信息服务中,构建基于用户群体交互的新型服务模式,本研究以"豆瓣电影"为例,采用标签共现的分析方法,对网络用户的群体性及其在交流过程中的关联及强度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论与用户在"豆瓣网"中实际交互程度和对电影的喜好程度大致相符.对基于Web 2.0的网络信息服务环境下用户交互的群体性进行分析,从构建用户群体交互环境、设计基于Web 2.0的社会化网络服务以及建立用户兴趣小组三个方面拓展网络信息服务模式,旨在推动信息服务机构由单纯的网络信息服务模式向面向用户群体的社会化网络信息服务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网络学习群体交互的特点和需求,分析了网络学习中群体交互创新型学习的群体性表现,并探讨了群体交互知识创新的过程,总结出群体交互知识创新实现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交互对于档案突破自我封闭圈、促进自我服务转型具有重要作用。以社会建构论、交互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面向群体交互的档案服务系统,扩充档案服务内涵,强调馆员积极主导、用户参与驱动的双向服务互动,并确立系统总体框架,以馆员与用户、馆员群、用户群为主体层,以信息、学习、评估、涌现等交互行为为行为层,以沟通、激励、识别、认知、反馈等为机制层,旨在促进档案“请进来,走出去”,实现档案服务转型。  相似文献   
8.
"做中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学习方法。我们要改变传统数学学习的"讲中学"为"做中学",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虚拟求职社区已成为求职者获取与分享信息与资源的重要渠道。通过挖掘虚拟求职社区的用户交互模式及结构,为社区的完善提出相应建议。[方法/过程]利用应届生求职论坛的用户交互数据,结合应用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用户交互内容及交互关系两个维度展开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用户交互最多的是求职相关事实数据,但用户也寻求社交网络、推荐及工具性支持等社会支持;不同求职主题的交互需求有较大差异,用户最为关注的是笔试/面试主题的各方面信息与资源。同时,用户整体处于离散状态,交流较少;主要关系网络由少数关键成员支撑,缺少足够的核心用户推动信息与资源的传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