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传播图景中的制度——由英尼斯的媒介理论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认为 ,在英尼斯的媒介理论中 ,对制度层面的论述是单向和不充分的 ,需要给予补充。第二部分对审视传播媒介与制度系统关系的各种理论视角做了归纳和解释。第三部分提出传播现象的制度分析框架 ,并以舆论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传播制度对于传播媒介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意义 ,并通过制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可以“去魅”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学派以其独特的观点为理解新媒体与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英尼斯作为该学派代表人物,在理解分析其主要思想的同时关注该思想在新媒体时代的体现颇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约书亚·梅罗维茨是继英尼斯、麦克卢汉、尼尔波兹曼之后,美国媒介生态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理论新颖独特,他对媒介与社会行为的研究成果发人深省。而传播学素有"多学科的交叉路口"之称,构成其学术渊源的学科主要为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新闻学、语言学、符号学等。因此,对作为传播学者的梅罗维茨做一个多学科的理论溯源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梅罗维茨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郭祎 《采.写.编》2016,(3):124-125
本文用英尼斯的思想观照如今的“虚拟现实热”,基于英尼斯关于媒介与人体感知的关系、时空的偏向、知识垄断等思想,对虚拟现实对人的作用、时空偏向下的双面意义和“分权—垄断”的双重潜能进行思考,并提出对待虚拟现实,应采取辩证的态度,保持开放的心态、清醒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  相似文献   
5.
石婷琴 《新闻世界》2013,(2):116-117
英尼斯主要的三大传播思想即媒介决定论,传播偏向论和西方文明危机论虽然均未能以其充足的理由和论述赢得所有读者的认同。但不能否认的是,正是这样的一位大师,给后学之士留下了宝贵的理论素材,引领着更多的人走进传播学界,去探索更为广阔的传播世界。所以,与其将英尼斯的著述看做是千疮百孔的狂言妄语,不如将其奉为一块指引学者和后学进入传播学门槛的敲门砖,并在批判与学习中,向这位大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路 《新闻世界》2011,(6):256-257
媒介偏向理论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关注及著述较多的理论,本文以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其他代表人物关于"媒介偏向"的论述为重点,进行理论及思想的综述,同时表达自己对媒介偏向理论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植物为什么会在不同季节开花?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其秘密在于一种核糖核酸(RNA)起到了调控作用。英国约翰·英尼斯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的这种核糖核酸名为COOLAIR,是一种反义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曾被认为没有用,现在科学家发现它能发挥很多重要的功能,比如影响基因的表达和染色质沉默等。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其自身被调控的机理。研究人员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筛选和基因克隆等手段,发现COOLAIR受到一种叫做R环的特殊结构的影响。R环是由一条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杂合链以及一条单链DNA所形成的特殊基因组结构,一般在基因表达转录核糖核酸时可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媒介研究的先驱英尼斯的传播研究应视为他经济研究的一个延续,他在经济史的研究中建立起一套以技术为线索、对社会演化历史进行政治经济分析的路子,英尼斯从来把历史看作是一个复杂系统,把社会的演进视作多因素复合而成的制度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了媒介的重大作用,认为信息、知识、思想的传播对社会组织关系、制度习惯、文化变迁的影响更甚于经济.他传播研究中的制度主义方法论可概括为:文化和整体观,演化的观念,集体主义视角,以及对权力、所有权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通过简单梳理技术主义研究传统在我国传播学界的传入,继而对这一研究传统在我国传播学界的“理论旅行”进行简单透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这一“理论旅行”面向未来、继续前行的展望。这一“理论旅行”具有如下脉络特点:拓展/延伸;深入;跨学科性。我国传播学界在这一“理论旅行”中面向未来、继续前行,须突出三点:(1)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展开研究;(2)注意跨学科吸收理论滋养,并从新闻传播领域学界、业界和管理界优秀成果的融合中吸取养料;(3)更加注重从我国的传媒实践中提取研究问题和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