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0篇
  免费   1篇
教育   765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7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四方面探讨关于词类的划分这一汉语语法焦点问题:受西方语法理论和体系影响建立的汉语语法体系;西方语法体系词类划分的情况及对汉语语法体系词类划分的影响 ;汉语词类划分讨论的几个阶段及讨论成就;现代汉语教学语法词类划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老话题,这种语法现象的存在有其内在及外在的条件,这些条件使词类活用现象得以存在。本文认为,语义基础及汉语本身的特点是其内在条件,实际语言交际的需要是其外在条件。具备了这些方面的条件,词类活用才能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3.
学术论文中的关键词及其选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永强 《贵图学刊》2002,(2):31-31,50
讨论了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概念以及关键词的选取、标引方法。  相似文献   
4.
词类划分在汉语语法学界既是个"老"话题,又是个"新"话题。说它"老",是因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展开了对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说它"新",是因为近几年又有些研究者不约而同地发表有关汉语词类文章。这些新的研究成果,无论是方法上,还是深度上,都比50年代略胜一筹。50年代讨论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词类问题很少有人问津,对问题的回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近年来,词类研究的"复兴"绝不是偶然的,对汉语词类的研究也绝不是像以前说的那样仅仅是为了讲语法方便。我们认为,对词类的研究关系到对汉语语法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本篇文章,我将尽量总结在词类问题大讨论中各方学者的观点,并加以分析,总结出自己支持的观点,且加以讨论证明。  相似文献   
5.
叹词因其非组合性以及其意义的模糊性而显得较为特殊。我们将对20世纪以来叹词研究中涉及的主要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蔡丰 《考试周刊》2014,(71):20-20
古汉语词类活用中因不明活用的性质存在大量误用现象。本文主要从误把词语活用义当做义项、把词语本义当做活用义及把词语引申义当做活用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词类活用的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7.
数词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词类。纵观各地中考试题,不难发现对数词的考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本文对中考有关数词的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精选近年来各地典型试题,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不少学生由于对文言文学习重视不够或方法欠妥 ,而造成文言文学习质量不高 ,失误不断。归纳起来 ,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文言文中的某些生字易读错、写错1 .笔划多、结构复杂、现今不常见的生僻字容易写错。如《曹刿论战》中“望其旗靡”的“靡”字等。2 .古今读音发生变化的字易读错。如《敕勒歌》中“笼盖四野”的“野 (yǎ)”字 ,《捕蛇者说》中“往往而死者相籍也”的“籍 (jiè)”字。3 .多音字读音不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致读错。如《〈论语〉六则》中“默而识之”的“识 (zhì)”字 ,《…  相似文献   
9.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要准确阅读文言文。就必须善于辨析文中的词类活用,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以下按词类活用的类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通过时词类活用理论的反思,指出其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王力先生词类活用理论,提出建立新理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