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意义]采用被引次数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认为学术论文影响力包括其传播的深度、速度和广度3个方面,熵可用于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传播的广度。[方法/过程]选择1901-2017年生物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论文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纳入实验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论文发表后5年内其施引文献所属学科数量、熵以及熵与被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实验组中65%以上的论文施引文献学科数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熵的均值介于0.552-0.772,对照组介于0.251-0.48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论文的被引次数与熵的相关性较弱,均小于0.3。结果表明:①70%以上的高影响力论文在发表早期能够影响较多的学科;②采用熵对论文影响力广度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媒体的竞争更多的是面对同源新闻的竞争.面对“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一同源新闻,国内媒体运用了抢时效、抓“落地”、求深度、重视觉、挖细节这五大竞争策略,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被广泛视为衡量地区科学水平的标准,但倘若要作量化分析则在得奖者的地区归属、地区划分、时段划分等三方面存在困难。本文考察了1901-2014年间全部575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就以上三个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订定了一个"诺奖指数"(Nobel Index),为10个国家/地区在1901-2014年间5个不同时段计算这指数,由是得出若干结论,包括众所周知的美国科学以二次大战为契机的崛起;英国在1920-70年间的突出地位;以及日本和俄国仍然大幅度落后于西方,等等。换而言之,以诺奖作为标准,在科学发展上非西方世界虽然竭力追赶超过一个世纪,但欧美至今仍然占绝对优势。最后,我们讨论了以诺奖衡量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并且对至今90%以上的诺贝尔科学奖项仍然集中于欧美这令国人扼腕的现象作一简单解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1901-2011年550名诺奖获得者生平及获奖数据的详细统计、分析得到110年来自然科学领域诺奖获得者获奖年龄、最高学位获得年龄以及成果年龄的详细变化.深入分析成果获得时间的本质后,将“1901-2011年诺奖获奖者科研创造峰值年龄”转化为“诺奖获奖者在1871-2004年平均成果年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110年中,诺奖获奖者平均获奖年龄的变化趋势与平均成果年龄的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不同阶段内诺奖获奖者的平均成果年龄变化幅度因学科不同而略有差异.其中,化学奖和生理或医学奖呈稳步增长趋势,增长幅度分别为6.40岁和6.82岁;物理学奖先有一定下降后呈逐步上升趋势,总体上升2.95岁.自然科学领域诺奖科研创造峰值年龄现在处于44-47岁.  相似文献   
5.
<钢琴教师>的文本虽然晦涩难懂,但是具备多重的畅销潜质:诺奖效应、另类女作家的魅力、版权风波、同名电影的推动.同时,该书的畅销更是精心营销策划的结果,从图书编辑、出书前的预热宣传,到出版后的一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共同打造了这本畅销书.  相似文献   
6.
7.
《献给孤独的挽歌》是作家薛忆沩以诗化的语言对13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的生平或创作进行的另类评介。作者以评论家的识见和良知关注诺奖作家个人命运和时代风云的冲撞,赋予了作品深重的历史感,并引领读者共同期待自由的"文学祖国"早日建成。作者卓越的叙事才能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使读者在随笔集中欣赏别样风光的同时收获更多的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8.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起很多社会现象,折射出很多社会问题。论文主要从“诺奖焦虑症”的消失、莫言热、支持还是质疑莫言、莫言获奖原因探究、莫言获奖与中国当代文学五个方面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9.
每年诺贝尔奖,是高考备受关注的重要社会和科技热点之一。近年来诺贝尔奖的不少发现都与中心法则有关。中心法则是遗传分子基础的主线,遗传分子基础内容又是高中生物的主干知识和难点。一、中心法则的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10.
杨倩 《图书馆杂志》2021,(1):I0009-I0012
2020年10月8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77岁的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冷门人物格丽克拿诺奖,其实并不意外,至少在美国文学界是“情理之中”。自1968年处女诗集《头生子》出版以来,格丽克笔耕不辍,早已遍揽一众奖项:普利策奖、全国书评界奖、美国诗人学院华莱士?斯蒂文斯奖、波林根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等。目前著有十二本诗集和两部诗论集,中文版诗歌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经柳向阳翻译于2016年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