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超级女声”节目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和蔓延,不仅成为当时最为火爆的电视奇观,更是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超女”现象,不经意间,我们身边涌出无数的“玉米”、“凉粉”——310万条的短信投票使中性的“超女”冠军李宇春甚至成为“Asia’s Hero”而荣登《时代》封面……2006年,无论是从关注度,还是从比赛热度来看,“超女”已不再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2.
看客 《青年记者》2006,(19):56-56
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中出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媒体也像超女一样学会了PK,如最近的《南方都市报》和同城的《新快报》之间为了什么“迷魂药”PK上了,且持续数日,这是同城媒体间的PK;此前,更有福建当地媒体与新华社PK上了,这是不同级别的媒体间的PK;更早的时候,有山西的媒体对外地媒体关于矿难报道的PK,这是异地间多对多的PK。可以说,媒体间PK的种类已经很丰富了,这在以前是很罕见的。媒体也PK了,是耶,非耶?这得两面看。一方面,媒体间就同一事件做出不同的报道,这是好事,一改过去那种只有一种声音的大一统局面,毕竟多了一种声音,可…  相似文献   
3.
“超女”现象的传播学实证分析——上海受众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夏天,全国刮起了一阵“超女”旋风,一时间,大街小巷、城里乡间,似乎人人争看、争说“超女”。激赞为“民主先锋”者有之。痛贬为“低俗文化”者有之,漠视为“娱乐快餐”者也有之,莫衷一是。直到近日,争论仍未平息。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06,(10):46-47
8月31日和9月1日,省会某报连续刊发了《家有超女是场浩劫——张美娜母亲曝砸票内幕》(以下简称《家》)、《独生女沉溺追星,父亲气急下杀手》(以下简称《独》)的报道,对正在进行中的“超级女声”决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E:整张专辑除了主打歌之外,有没有自己特别要向大家推荐的歌曲?何洁:有,我特别喜欢里面的一首叫做《那年夏天》的歌曲,这首歌是至上励合的成员马雪阳的创作,主要是描述,05年我们和大家经历的那段疯狂时光——“超女”。唱着这首歌的时候,很多回忆都会涌现出来,也发现这7年来,自己的变化与成长,还有自己的音乐理念。我现在每年出的专辑都是一种纪念,留到以后我自己再往回看时可以想起那年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由湖南卫视首次推出的《超级女声》,作为大众声乐文化活动通过电视、通信等现代科技和现代媒介迅速走红,如今《超级女声》的喧闹声在比赛结果水落石出后逐渐远去,可是当初与“超女”等一起“暴发”的“PK”一词却在媒体上丝毫不减火爆,成为2005年流行语,我们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报纸、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就会立即感觉到“PK”的运用之广、作用之大。  相似文献   
7.
魏先努 《新闻窗》2007,(1):69-71
一《超级女声》是湖南电视台和上海天娱文化公司联合推出的一档电视音乐选秀活动,是当下中国内地参与者甚众且收视率极高的一档电视节目。从2004年以来,《超级女声》连续三年的收视率累创新高,看“超女”、谈“超女”已经变为一种流行,“超女”已经渗透到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可以说,  相似文献   
8.
阚乃庆 《视听界》2007,(5):98-99
与前两年的红火相比,今年的选秀节目显现式微乃至疲态。且不说决赛时投票数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加油好男儿”的冠军井柏然得票仅为40多万票,而去年蒲巴甲为130万;今年“快男”陈楚生得票数为330万,去年“超女”尚雯杰得票为519万),从节目设置上看,也是陈瓶旧酒,  相似文献   
9.
10.
2004年"超女"首播在中国电视界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全民的"超女"热.2005年超女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透祖国的大江南北,根据央视索福瑞数据,在收视最高峰期,每5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看"超女",有近3亿观众在为"超女"加油,创下了仅次于央视春晚收视率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