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内阁大库档案等重要史料不断发现,这些珍贵史料经过整理和编纂出版,为整个学术界所利用,推动了近代学术的繁荣,一批著名学者在这批史料的编纂出版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是从事近代档案文献编纂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以陈垣指导和从事明清档案编纂工作为切人点,简要归纳和总结陈垣明清档案编纂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评介陈垣先生在历史文献学研究领域的著述,评论了他在目录学、校勘学、史讳学、年代学、文献整理以及古籍文献研究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游宇明 《生活教育》2011,(21):61-62
启功先生终其一生都对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深怀敬意,他并未在陈垣手下正式读过书,却始终以师事之。陈垣1971年逝世后,启功写下了这样的挽联:"依函丈卅九年,信有师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誉陶甄。"为报师恩,耄耋之年的启功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陈垣诞生120周  相似文献   
4.
宗教史研究是陈垣先生史学研究中用功最勤、成就最突出的范畴。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用科学方法解决了中西回历相互对照;用文字勘同方法解决了伊斯兰教、景教、一赐乐业教、火袄教、摩尼教的古今异译,分清了各教之间的差别;用进步的史观阐明域外各国、各族人入华后的“华北”,为中华民族形成提供了历史依据;发掘了数以百计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陈垣校勘《元典章》,对校出的12000条错误进行分析和概括,撰写完成《校勘学释例》,从而揭示出古代典籍的窜乱通弊,对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通例和一般原则做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陈垣于古籍鉴定贡献突出,他的古籍鉴定成果、方法和理念对现今古籍保护工作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在历代刻本、稿抄本、敦煌遗书、名人手札、字画照片等不同类型文献的鉴定方面均取得巨大成果。他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利用目录学、年代学、避讳学、辑佚学等专学开展古籍鉴定的方法,为后学提供了可资领受借鉴的鉴定范例和思路。从陈垣古籍鉴定的成果和方法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坚持"一人劳而万人逸"、注重厘清版本源流、将古籍鉴定与文献整理紧密结合的古籍鉴定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陈垣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型藏书家,他藏书注重实用,非常注重批校本和手稿本的保存,其中题赠本也是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垣先生的藏书思想既启迪了后世私人藏书家,也充分体现出他独特的治学方法与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献屡遭劫难,陈垣将劫余部分进行整理,完成了《敦煌劫余录》,经傅斯年襄助出版,陈寅恪在序言中高度评价该书的史学价值,并借此提出"敦煌学"这一命题,有力地促进了敦煌研究的深入发展。围绕该书出版链接了陈垣、傅斯年、陈寅恪等史学大师,他们"联袂"谱写了出版史上一段有些沉重的佳话,彰显了大师们强烈的民族意识、非凡的学术眼光和深厚的学人情谊。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梁启超校勘学方法和陈垣校勘四法的异同,梳理两者的前后承续关系,得出结论:陈垣的校勘四法是建立在对梁启超校勘学方法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0.
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满族,字元白,著名学者、书画家、文物鉴定家、教育家、诗人.历任辅仁大学附中教员,辅仁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