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The study explored the role of second-screen use and binge-watching in moderating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E) effects. A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 of 273 viewers of East Los High measured the effects of exposure to three subplots, concerning alcohol abuse, abortion, and immigration. The effect of identification with characters on change in attitudes was significantly moderated by second-screen use and binge-watching. In particular, second-screening tended to enhance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dentification; whereas, among respondents who binge-watched the show, the effects of identification were weaker.  相似文献   
2.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理为 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英语视听说(四)》期末考试笔试题型分别从选材、听力理解技能、题量等方面进行内容效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试题内容效度较高,满足了测试学生英语视听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丽水区域的“观庙庆典”民俗音乐活动传承、衍变、发展至今,已形成不同的表现形态,并具有一定的民俗音乐品位和层次。挖掘、搜集、整理、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是一门集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金融学专业必修课,因此案例教学在其课程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传统案例教学存在诸如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信息单向传输等问题,相对于传统案例教学,辩论式案例教学是可以激发学生能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案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任务型教学和学习领域课程为理论指导,职业教育背景下《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标准的构建思路是,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实施任务型教学,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中培养职业能力,文章展示了学习领域课程标准的开发个案。  相似文献   
7.
嘉靖倭乱以后,明政府内部开始了关于是否开放海禁的“筹海之争”,在这场争论中福建官员提出的部分开放海禁的建议获得了大部分官员的认同。隆庆元年,明政府在漳州月港开港。然而,这次开港并不意味着反海禁斗争的胜利,它不过是明政府的一次妥协,明政府始终没有放弃海禁政策。通过解析从筹海之争到隆庆开港这段历史,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明政府的海禁政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通过对《孟子》与《战国策》作比较分析,说明儒家和纵横家辩辞的差别,着重展现两家在道义与权术问题上的争锋,以及温敦醇厚与辩丽多姿的殊异。进而说明导致两家较量胜负殊异是儒士与策士们所持政见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学术界关于美国经济自给自足还是经济开放的大辩论,这场辩论推动了美国贸易决策机制的转变,其标志就是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互惠贸易协定法》,从而形成了决定美国贸易政策的"1934年体制"。与此前的美国关税法相比,"1934年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国会将贸易决策权在一定时期内授予总统,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谈判并签订贸易协定,该协定不需要国会批准即可生效。但是,为了维护总统和国会在宪法上的权力平衡关系,再加上受党派政治斗争的制约,"1934年体制"中也包含了关键性的妥协:国会对总统的授权是"临时性"的,而且总统在谈判贸易协定时必须充分考虑国内企业的贸易保护要求。尽管如此,《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出台和此后几十年的顺利延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美国高度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偏好,推动了以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多边关税减让谈判和贸易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日本经济从复兴到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国内关于经济发展道路与战略选择的多次论战所带来的诸多理论成果,以及政府在这些理论指导下的正确决策。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困境则与政府及民众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过分迷信不无关系,更与对当时"理论之辩"的忽视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