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6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教育   5933篇
科学研究   1273篇
体育   564篇
综合类   5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7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187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296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545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632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497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19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信息化、智慧化预警工作是实现全面精准育人的重要途径,而预警应用平台无疑是预警工作的有力工具和实践载体,其设计方案应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习预警信息化愿景的达成度。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习预警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从工作流程设计、平台框架设计和平台建设方法等3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平台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的应用扩展了预警范围、提升了预警的精准度和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干预更为灵活、个性化,可为当前高职院校学习危机的实践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的背景下,中学体育教育不断被学校、家长所重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丰富体育课程形式成为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啦啦操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首先从啦啦操运动的慨念出发,分析啦啦操运动在中学体育发展与教学运用的重要意义,其次,对啦啦操运动本身的美学特征与内涵进行研究,最后,浅析啦啦操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3.
运动生理、生化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都属于非常年轻并且发展很快的学科,将生理、生化的指标运用到武术中进行研究更是短暂。文章旨在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对武术教学与训练具有的生物学指导意义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第四届东亚运动会"散打比赛录像进行解析统计,对比赛中的快摔法技术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运用的成败影响因素,旨在为我国武术散打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圈操器械技术运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文献资料、图像解析、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对近3届奥运周期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圈操器械技术的运用趋势与规律作了较深入的探寻.结果表明,器械技术在成套动作中的数量与类型大幅增加;在与不同类型的身体难度动作结合中呈现出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 2 0 0 3年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各参赛队的技术统计分析 ,了解中国女排快攻战术运用现状。结果显示 :中国女排快攻战术效果高于强攻 ,得分率也高于巴西、美国队。提示 :坚持快、变战术是中国女子排球队取胜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可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能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必要性,掌握CAI课件制作的原则,学会CAI课件制作的方法,并要能注意CAI课件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线描结构与色彩结构是工笔人物的基本结构,线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积淀,色彩结构在色服从于线的前提下,在“色不碍形,线不碍色”的合作之中共同形成了工笔人物画的画体特征。中国画的色彩观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而有青、黄、赤、白、黑五行之说,形成了“五彩彰施”、“随类赋彩”的设色准则和要求。学习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结构,对发展现代工笔人物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Zusammenfassung.   Die intelligente Ressourcenadaption ist eine der gro?en Herausforderungen für die n?chste Generation mobiler Navigationssysteme. Da man typischerweise mehrere Fortbewegungsarten oder Verkehrsmittel kombinieren muss, um an einen Zielort zu gelangen, muss sichergestellt werden, dass mobile, allgegenw?rtige Navigationshilfen dies über eine jeweils situationsangepasste Benutzerschnittstelle unterstützen. Der notwendige Wechsel zwischen verschiedenen Positionierungstechnologien soll für den Endbenutzer m?glichst unbemerkt bleiben. Im folgenden wird ein hybrides Personennavigationssystem vorgestellt, das die in bestimmten Fortbewegungssituationen verfügbaren Positionierungstechnologien und deren Genauigkeit optimal nutzt, um die Pr?sentation der Wegbeschreibung auf verschiedene Endger?te und Ausgabemodalit?ten sowie die kognitive Ressourcenlage des Benutzers zu adaptieren. Eingegangen am 28. Februar 2001 / Angenommen am 8. August 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