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9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陈卫红 《图书馆论坛》2002,22(1):109-112
杜定友先生(1898年-1967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卓越开拓者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图书馆管理学家和图书馆学社会活动家。杜家友先生曾于1927年4月-1999年8月和1936年8月-1950年2月两度聘为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教授,主持图书馆工作,对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对民权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以孙中山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人民之权”;一种可以说是以梁启超为代表,认为所谓民权乃是“君主之权”。孙中山民权观的基本内核是“五权宪法”、“直接民权”和“权能分治”,在当时的背景下,孙中山的民权观无怀疑达到了历史应有的高度,具有推陈出新的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共一大以后,马林开始与中国国民党接触,与孙中山会晤并讨论了和苏俄建立联盟的可能性。通过全面的考察,马林认为中国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而是多阶级的联盟,孙中山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为此他向中共建议:到国民党中去开展政治活动,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在马林的主导之下,中共中央杭州特别会议通过了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进一步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提议。而随后召开的中共三大通过的决议案,贯彻了马林的意见。马林提出的国共合作,被称作“斯内夫利特战略”,亦即“马林战略”。  相似文献   
4.
孙奇逢的一个重要思想,即学《易》旨在用《易》以治身、治家与治国平天下。“天下之道莫善于相反而相交以为用”,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是安危相随、泰否相因,始终都是“反交为用”的。所以,他提醒人们要泰不忘否。即便事已得凶,亦当仍使之趋吉,犹“逆挽而进之者,此《易》道之用与造化侔,而圣人作《易》之功亦与天地并也。”  相似文献   
5.
孙诒让《与王子壮论假借书》一文涉及假借产生的原因、运行机制以及假借的效能。假借的"依声托事"说明汉字不仅仅是表义的,也可以作为记音符号。假借、通假现象的存在说明汉字本身的记音符号功能,"以音记词"和"以形记词"共同承担汉语语言的记录职责。  相似文献   
6.
孙明经先生是我国电教史上自行培养的第一位电教专业人才,也是我国早期电教最活跃的领袖人物之一。作为我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孙先生为我国早期电教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文章对孙先生这一时期的电教思想进行了解读,以期对当代电教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祖籍浙江奉化的孙能传秉承了家学的深厚渊源,在古籍编纂体例上有独到之识。孙能传虽受排斥,退仕归乡,但面对明末全面腐朽的状况,仍以“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感,编纂了《益智编》一书。该书融诸多编纂体例与方法于一体,既承续了史学鉴往知来的精神,又发展出“益智致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共产国际、俄共(布)的对华政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推进中国革命与东方革命,以便打击帝国主义后方,摧毁其殖民体系,从而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另一方面,要同当时中国的合法政府——北京政府,甚至地方军阀保持外交和经济关系,从而保留沙俄在中国遗留的部分特权。共产国际与俄共(布)最初选择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吴佩孚为合作对象,后又极力促使吴佩孚与孙中山组成亲俄政府,还曾瞩目于南方的实力派陈炯明。几经波折之后,才把关注的重心转向实力和地位不断上升的孙中山。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受“束发用具”及受“刑具”启发而发展衍化而来。唐僧、观音及如来均没有“松箍咒”,则孙悟空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掉紧箍,“松箍咒”就是孙悟空的“自性自度”,与“解铃还须系铃人”同一机杼。“紧箍”类似《后西游记》中套住小行者的“好胜圈”,“紧箍”是孙悟空成佛作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水作为原型意象,虎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小就在碧水秀湖中浸染的孙犁,在秉承传统文学的表现技法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水文化孕育了作家的气质个性,形塑了作品的“诗体”风格,蕴蓄了女性的柔和清丽,承栽了作家的故乡情结,使其作品闪动着清明如水、柔韧似水、灵动若水的魅力和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