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96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432篇
教育   2714篇
科学研究   852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11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75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530篇
  2013年   1115篇
  2012年   949篇
  2011年   1070篇
  2010年   697篇
  2009年   597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825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456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SNS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ves and the number of their users increases regularly. To understand how users can be satisfied in the complex digital environment of SNS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motivations and emotions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to explain high satisfaction. Users’ motivations comprise four attributes, entertainment, information, social-psychological, and convenience. Emotions are divided into their two main categories, that is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We draw on complexity and configuration theories, present a conceptual model along with propositions and perform a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 Through an empirically study with 582 SNSs users, we present eight combinations (configurations) of motivations and emotions that lead to high satisfaction, which highlight the role of high convenience, followed by entertainment and information motivations in being satisfied with SNSs. High satisfaction can be achieved both wh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 are high and low, depending on how they combine users’ motivations. None of the factors are indispensable to explain high satisfaction on their own, instead they are insufficient but necessary parts of the causal combinations that explain high satisfaction. This study contributes in SNSs literature by extending current knowledge on how motivations and emotions combine to increase satisfaction, and by identifying specific patterns of users for whom these factors are important and influence greatly their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2.
王思茗  滕广青 《图书情报知识》2020,(3):109-118,F0003
[目的/意义]领域知识的跨学科交叉研究能够打破学科间的壁垒,有助于发现重大科学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设计/方法]基于图书情报学领域文献题录信息构建轻量级领域知识图谱,从中提取学科信息、国家信息、时间信息及其关联,采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多维度分析方法,对学科交叉的演化进程以及国家差异进行跟踪与分析。[结论/发现]图书情报学领域内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著,各国家的学科交叉程度与倾向存在差异,一些目前尚不突出的交叉学科方向值得关注。[创新/价值]采用多维度视角分析学科交叉现象,相关结论可以为国家科技战略制定及学科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旨在分析协同搜索用户在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交流内容与模式,从而理解协同搜索用户的关注重点与搜索过程。[研究设计/方法]基于书籍交互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设计实验,共招募18名被试完成两种搜索任务,通过录音记录对话并对其进行编码和分析,总结交流内容特征和模式。结合任务类型、认知类型组合、服务器记录的搜索交互行为日志以及问卷收集的搜索体验进行了探索分析。[结论/发现]从交流内容上看,协同搜索用户主要理解与评判书目信息、商讨搜索任务计划;比起认知类型不同的用户,相同认知类型的用户在操作交互方面交流更多,在评判决策方面交流较少。交流模式依据讨论内容比重可分为理解评判型、评判主导型、均衡交流型三种,评判主导型用户的任务完成满意度最高。[创新/价值]协同搜索用户的交流反映出搜索过程中需要与同伴商讨协同的焦点,也是需要系统提供协助的重点,给协同搜索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针对协同搜索的交流内容设计的编码系统对相关的协同交流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数字图书馆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分析、研究,提出了优化高等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图书馆发展探索   总被引:136,自引:0,他引:1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呈现出社会化、个人化、精品化、集成化、立体化、高优化等特点。图书馆应从服务思想、服务设施、服务资源、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信息服务角色等方面制定发展策略。参考文献 4。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创收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调查分析,对近15年来我国图书馆广义创收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概括了图书馆创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BBS参考咨询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图书馆BBS是参考咨询工作和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参考咨询工作的延伸与发展,它充分利用了CERNET数量庞大的免费BBS资源,改善了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环境与条件,大大提高了参考咨询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日图书馆对馆藏文献的收集整理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主要的不同在于采用了不同的图书分类体系.日本图书馆多数采用<日本十进分类法>(NDC),而中国图书馆多数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由于这两部分类法在分类体系上各具特点,造成日、中两国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讨论NDC与中图法的异同,以此揭示日本体育大学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在文献整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体育产业理论研究误区刍议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从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出发,从体育产业界定、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职业化等方面阐述了当前体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误区,指明了体育产业正确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WINDOWS终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阐述了Windows终端与传统PC的区别,以及Windows终端的特点、优势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