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7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标音译的成败影响商品能否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英语商标要进入中国市场,其音译须充分考虑汉字的音、形、义于一体的特点。研究表明,英语商标音译选字上多选用汉语动词和动态形容词,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热门词语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给力”作为2010年热门词汇风靡网络及公众日常生活,不仅在国内被广泛使用,还引起了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然而,“给力”一词的英文翻译却五花八门。我们不可能从英文中找到一个完全对等的词;其丰富的内涵不是任何意译所能表达的,而音译词geili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把汉语的称呼语“某某老师”直译成英语的“TeacherSo -and -so”或音译成“So -and-soLaoshi”是不妥的。根据英语称呼老师的正确方式 ,“某某老师”应该英译作“Mr .(Miss)So-and -so .”汉语翻译必须考虑英语语言的文化习惯 ,切不可为追求意义的对等而一味进行直译或音译。  相似文献   
4.
该文回顾了中外翻译史上音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可译性和可译性限度的概念,就“Tuhao”这一“土豪”英译本所呈现的音译特点在形式和方式上进行了总结,并在三方面讨论了当今汉译英音译这一翻译手段所呈现的新趋势,目的是在加深对音译方式发展趋势了解的基础上,拓宽音译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英文日化品牌翻译方式的选择上,相比之前较流行的意译,音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与这两种翻译方式的优缺点和这一领域的特殊性都有着密切关系。如品牌本身的特殊性质使音译往往比意译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文化的差异性使品牌名称翻译时的词义转换受到了制约等。  相似文献   
6.
XIAO Rui-Zhu 《海外英语》2014,(12):262-263
Transliteration aims to adapt loanwords to perfect sound patterns and structures. With the guidance of Optimality Theory,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constraints that must be observed in transliteration to achieve Chinese phonological harmony from phonemic equivalents. It analyzes the ranking of constraints for structural acceptability of the loanwords.  相似文献   
7.
词汇相互借用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借词,借入方式不拘一格,所折射的文化色彩斑斓,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从分析英语中汉语借词的文化渊源入手,可了解汉语借词的语言特点、词法特征、借词的借用方式以及借词的借用特点,进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借词进行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论文中的汉语借词主要是来自于回鹘文世俗文书的两种版本著作。文章穷尽式地罗列两种版本中的汉语借问,并探究同一个汉语借词在不同版本中呈现状况。采取比较回鹘文-汉语语音的对音方法。归纳汉语-回鹘语的对音规律。该研究不仅可帮助建立回鹘语和汉语的语音对应关系,探讨回鹘语从汉语借词的途径和规律,而且还能看出回鹘语言受到汉民族语言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中国的大量产品需要进入国际市场,其商标的英译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图以一些成功的英译商标来说明中国产品商标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大陆、香港、台湾两岸三地英语来源外来词的翻译存在差异。本论文拟对其差异进行共时的描写和研究,揭示三地翻译特点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