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南联大已是历史名词,然而其业绩依然光辉。以大学校长为视角,为解读西南联大提供了新的视角。联大的成功与该校校长的治校有方紧紧相连,其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个人的人格修养都促成了联大的向前发展。而这些都值得今天的大学校长们去感悟和借鉴,从而更好地引领大学的发展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清华四大导师 一生任教63年 1919年,28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转年,作为清华学校优秀生,赵元任应聘回校任物理、数学和心理学讲师.1921年,赴美任哈佛大学哲学讲师.1925年,清华学校增办大学部和国学研究院,33岁的赵元任被聘为国学研究院导师兼哲学系教授,并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一起,被称为研究院"四大导师".1929年,清华国学院结束,赵被聘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1931年梅贻琦卸任清华留美监督,回国接任清华大学校长,赵元任受命接替清华留美监督一职,一年后回国.  相似文献   
3.
尽管淡化了自己的政治色彩,但深受欧美意识形态影响的梅贻琦,在长期教育实践中,贯彻了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推行民主管理;一生充满爱国主义理想,从事“教育救国”实践活动;具有强烈的时局观,勇于开拓、创新;同时也暴露了当时知识分子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4.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教育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提出关于培养适合国情的高等工学类人才的观点,力主以“通才教育”理论改革工程学科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他的教育主张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享受教育     
我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母亲均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早年都作为援边人员在甘肃玉门生产建设兵团医院工作。那里环境艰苦,条件简陋,却十分磨练人。最终,父母的专业建树丝毫不比在大城市的同学逊色,而作为外科大夫的父亲甚至在祁连山下河西走廊赢得了  相似文献   
6.
迄今8位获诺贝尔奖华人学者中,有3位出自梅贻琦执掌时期的清华大学,这是与梅贻琦持之以恒的通识教育实践和无私奉献的教育家精神密不可分的。他主张"明明德"、"新民",养成整体之人格;坚持"知类通达","通重于专",注重通才教育;倡导各学科融会贯通,养成广博学识;提出"大师"论与"从游"论,强调教师的特殊作用。这些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理念,贯穿其治校方略、师资建设、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校园文化诸环节,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当今大学教育变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作为两岸清华大学共同的精神财富,梅贻琦的通识教育思想及其办学经验值得倍加珍惜。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庆典之际,清华人常常谈起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梅贻琦出生于清末家道中落的诗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且善背诵。1904年进入南开学堂,因品学兼优,颇得张伯苓赏识,1908年被保送至保定高等学堂。第二年,以第六名的优秀成  相似文献   
8.
脊梁     
那是多么清瘦的背影,一袭袭长衫,一卷卷书册;那又是多么挺拔的姿态,昂扬、不屈。我们隔着百年相望,却仍唤他们:“先生。”百余年前,这样一群年轻的书生,怀揣着一腔热血与满怀壮志,行走在中华大地之上。他们之中,有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在未名湖畔生根发芽,“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蔡元培;有坚信容忍是自由的根源,予世间永在光明的胡适;有自称“是一只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有把中国叫醒”的马相伯;有一手缔造南开系列学校,笃诚实践教育救国之志的张伯苓;有直言“所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事儿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梅贻琦受到清华师生如此崇敬,当然与他确立的"教授治校"的清华传统有关。在清华,做一个好教授永远是最神气的,梅贻琦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还说:我这个大学校长是帮教授搬凳子的。不  相似文献   
10.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对于梅贻琦来说.虽然之前已经出任清华大学的校长,但是西南联大却是其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之一,代表着其教育思想之大成的《大学一解》,就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