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浩 《教育》2012,(3):5
近段时间以来,从"绿领巾"到"红校服",再到如今的"学生登报道歉",教育"冷暴力"频现,使得公众在愤怒之际,更感到茫然:我们的教育究竟怎么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就是为了伤害年幼的孩子们吗?一位西方教育学家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  相似文献   
2.
西安绿领巾风波尚未散去,内蒙古包头二十四中又出现了红校服。这些"色彩"冲击着教育的底线,改变着教育的本色。教育的本色究竟是什么?"本"是本质,是以人为本。本色,即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符合因材施教的与人原则。教育原本很简单,可是为什么还出现"绿领巾""红校服"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呢?静下心来反思中国教育的现状,让人不寒而栗……一、教育,正陷入白"色"恐怖的边缘,吞噬着孩子的个性这么说,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想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宋初典籍中常出现"帔子"、"领巾"、"披帛"三名,俗多混为一谈,以为是一物异名。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文献,发现"帔子"、"领巾"、"披帛"三物虽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差异,绝非一物异名。造成现今各大型辞书、专著解释模糊、混淆不分,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人强为分别,反与事实不合,今人干脆不加分辨;二是"披帛"之物出现较早,但其名晚唐五代始有,名实不能相应,唐人多以相似的"帔子"或"领巾"代称,以致今人不察。  相似文献   
4.
秀秀台     
《红领巾》2013,(1):61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2,(3):10-11
我转到佐贺的小学。上学第一天,我穿上表哥送给我的皮鞋,和外婆一起,到了学校。"这是广岛来的德永昭广君,大家要好好相处啊!"老师把我介绍给大家。老师让我坐到位子上之后,旁边的小孩跟我说:"你妈妈好老啊!"我低下头。我想说:"她不是我妈妈,是我外婆!"可是我觉得似乎有些对不起送我来学校、还站在教  相似文献   
6.
7.
8.
唐五代宋初典籍中常出现"帔子"、"领巾"、"披帛"三名,俗多混为一谈,以为是一物异名.通过对传世文献的爬梳整理,并结合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写本文献,发现"帔子"、"领巾"、"披帛"三物虽有相似之处,但实有本质差异,绝非一物异名.造成现今各大型辞书、专著解释模糊、混淆不分,主要源于两个原因:一是古人强为分别,反与事实不合,今人干脆不加分辨;二是"披帛"之物出现较早,但其名晚唐五代始有,名实不能相应,唐人多以相似的"帔子"或"领巾"代称,以致今人不察.  相似文献   
9.
10.
近期,成都一所中学从4000余名学生中遴选出了19名尖子生享受学校表扬的最优待遇——和校长一同共进晚餐,激励作用不言而喻。但叫年级前3名的优生与校长共进晚餐,让其他学生怎么想?难道考不到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在校长眼里就不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