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67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2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章以《申报》为例,从社会认同、经济独立、客观性原则和公共服务意识等方面考察中国近代民营报纸新闻专业化的历程和特征,比较中美两国新闻理念的异同。研究表明,中国近代民营报人已具备初步的新闻专业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把诚这一重要概念放在太和所表征的世界总体中来观照,使诚具有合潜在性与现实性、本体论与宇宙论、实然存在与价值理性.为一的特点,突出天道的至诚无息和事物在具体时空环境中的适切.就气的变合说,主张本然之气为性,本然之气的变合为情才,情才对外感的不同取舍形成善恶.反对"贵性贱气",反对将恶推诿于人的气质,以此凸现人的道德选择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县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起点低,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我们应该了解学生的学情,立足现有生源,从低起点入手,因材施教,不让一个差生落伍。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开展以情激趣和情景激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并注重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法的指导,努力做到“偏爱差生”,课后开展好“一帮一”活动,克服两极分化现象就不会成为海市蜃楼,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从《北京青年报》的办报实践看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张延平在“2 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上的即兴演讲 ,其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他提出目前中国报业最需要的三种人才 :一是既能跑动又有学问的人才 ;二是既会管版又会管人的人才 ;三是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作者同时还就媒体与高校的联合提出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编才三长”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代编辑从事着与各种思想、知识、信息打交道,并对其进行采集、整理、加工、传播的社会活动,编辑主体的素质关系着传承人类明这一编辑目标的实现状况及实现程度。在当代编辑环境下,必须坚持强调以博学、通识、专能作为编辑主体的追求境界,以编德作为“编才三长”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和保证。  相似文献   
6.
八月的炎炎烈日下.是日渐沸腾、火爆的职场。高考生即将步入大学门槛,攻读某个专业;刚跨入职场的准职业人士.揣摩着自己所选择的行业是否正确;已经工作两三年的职场人士,经受了无数次行内的冲击、洗刷,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我是否该选择转行?我该如何选择一份朝阳职业?今天如日中天的职场金贵,在五年后,是否也一样如同昨日黄花?[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谈旧中国报纸必谈《申报》,谈《申报》必谈史量才对《申报》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观点     
《编辑之友》2006,(1):1-1
万胜:产权激励是对人力资本价值最持久和最根本的激励。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我到德国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后,东道主安排来自各国的学者参观两个“景点”,其中之一即是位于魏玛附近的布切沃尔特(Buchenwald)集中营。虽然大家从历史著作、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对纳粹“集中营”的了解已相当详细,但身临其境,还是给每个人以强烈的震撼。向“客人”展示本国一段罪恶史、展示自己的“疮疤”,说明了德国对那段历史反思的深刻,对“历史记忆”认识的深刻。  相似文献   
10.
我省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面临创新人才匮乏和人才断层的严竣现实,并严重地制约了我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了适应图书馆的变革趋势,探讨我省公共图书馆怎样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如何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育才、引才、留才和用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