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词最重要的部分是词境。作为晚唐“花间派”的鼻祖,同时也是整个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庭筠的词境与其他婉约词人的词境稍有不同。与其他婉约派词人相比,温庭筠和同时代的韦庄更喜欢以春天作为词的季节背景;温庭筠更喜欢以画楼闺阁作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温庭筠词的抒情主人公几乎都是曼妙的女子;温庭筠词的意象比较密集,同时意象与意象之间跳跃比较大;温庭筠比较注重辞藻和设色,尤其喜欢用色彩鲜明:饱满的词。以上诸种要素,使温庭筠的词境相对于其他婉约词人,更香艳温暖,也更繁缛富丽。  相似文献   

2.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温庭筠的十四首《菩萨蛮》中,金、翠、绿等色彩被广泛地应用于意象中。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进一步把握温庭筠词的特色。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分析,并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得出结论:温庭筠十四首《菩萨蛮》中,色彩与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增强了意象的表意功能,增加了他词作的特色。这对于精确地理解、把握我国最早的词作流派花间词的主要人物温庭筠的创作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词说     
温庭筠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心致力于词体写作的作者,他在词史上的成就源于他词体写作上的独特构思方式。简而言之,温庭筠词的构思特点,就是组合意象,词中有画,创造词境。温庭筠的全部词作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5.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 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 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 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 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 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一、温词的意象群 温庭筠是晚唐一位诗人,生活放荡, 薄行无检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 词"(《旧唐书》),日常出没于青楼楚馆之 中。因而,其词以描写妇女生活为主,开 晚唐柳词风之先河。自此时,其词笔也转  相似文献   

6.
李国峰 《陕西教育》2005,(2):41-41,23
温庭筠是词之为体的奠基者。从他开始,词才独立于诗之外,成为一种新的体裁;并在传统的诗境之外,开辟了新的词境,从而丰富了中国诗歌的艺术。这篇文章我想从意象的形成、组合等方面作一探讨,以对温庭筠词的艺术作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晚唐温庭筠开香艳小词的蹊径,其词多是“男子作闺音”之作,作为旁观者的温庭筠通过选择暗示性的词语和意象,将女性的心灵“景观化”,在这幅画里又从送别地点到闺阁绣楼、闺阁绣楼到芳园曲径的空间角度,从白天到傍晚、傍晚到拂晓的时间角度,全方位、立体性地展现出了独锁红楼的女性幽深微妙的“无限心曲”.  相似文献   

8.
中晚唐诗人李贺和温庭筠的艳体诗歌呈现明显的词化特征,它们往往用细腻深隐的方式来抒情,诗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普泛化和世俗化的特点,与后来词中的形象更为接近.诗中的意象和用语则趋向于华美艳丽.  相似文献   

9.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大力作梦词之第一人.其词中梦意象内涵主要表现为离情怀思、凄惋失望和抑郁不偶.他在词中大量运用梦意象,既有感士不遇之主观原因,也受晚唐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温庭筠作为"花间鼻祖",其词主要载于《花间集》。温庭筠词运用了丰富的颜色词,构筑了色彩的美感。温庭筠词中的月以一种无情无感的自然景观大量出现,被词人赋予了独特的情感色彩,与词情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晚清词人况周颐“别用一种眼光”论女性词,既有对女性词轻灵有余沈著不足的遗憾,亦有对女性词抒情深至、风格独特方面的肯定;况氏的“词心”说涵盖对真情的重视,这是其选录女性词作的重要标准,而清丽与沈著则是其对女性词作的最高期许.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诗歌将自然中具体意象与女性形象结合的艺术特色。认为诗歌中丰富的女性描写,是庞德生命的体验,是其美学追求与对女性精神慰藉的彰显。从生态批评和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庞德四首诗歌中的自然具象进行解读,分析了其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女性主义哲思。  相似文献   

13.
赵汝鐩为宋代宗室中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当时就颇有影响,现代学者也多给予好评。赵汝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艺术上是"诗兼众体,风格豪放";内容上则视野开阔,题材丰富。他的诗歌成就的内容,大致有五个方面:抒发报国之志、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离乱女性、批判昏庸君主以及大量的抒发性情的写景纪行之作。  相似文献   

14.
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哈代在其一生长达60余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写出了近千首诗,结集成八个诗集。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抒情诗在主题、写作风格及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就主题而论,这些诗着重歌颂爱情和友情,或借草木山水抒怀;在写作风格上,它们体现出融现代主义于浪漫主义之中,意境清新、优美,形象生动的特点。而在语言运用上,则是浅显易懂的常用词与生僻词甚至自造词混杂使用,局面语与口语混杂使用。  相似文献   

15.
顾城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创作,常常以孩子的口吻和读者交流,所以被称为“童话诗人”。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深刻的诗歌理想,其诗歌文本的思想源头、内在含义、精神走向以及他的诗歌理想、生命追求无不映照出顾城一生扮演的角色——一个童话孤岛中的抒情诗人。可以说,究其一生顾城都在诗歌寻梦的短暂旅途中低语,孤独而决绝。  相似文献   

16.
钟嵘未对谢惠连的诗歌进行溯源,因为其诗歌风格尚未定型,承袭关系不明显;他的《秋怀诗》、《捣衣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符合钟嵘的审美理想;“绮丽歌谣”所指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争论,通过将谢惠连诗歌与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对比,可以看到他的诗歌既呈现了民歌的风格,又在抒情摹景上有独特之处,因此被钟嵘评为“风人第一”。  相似文献   

17.
以茨维塔耶娃抒情诗的创作主题和艺术手法为界入点,探讨了诗人如何通过关注细节、断句移行、叠句和tt}比的大量使用等诸多技巧而彰显出“细腻”与“奔放”兼具的诗风,结合诗人的独特气质,分析了茨维塔耶娃抒情诗在整体面貌上的“延续性”风格。  相似文献   

18.
鄂东诗人向天笑以爱情诗创作闻名于中国当代诗坛,数十年间以罕见而持久的热情投注于爱情诗的创作。向天笑爱情诗的独创性有三:其一,潜隐的宗教精神;其二,朴素的哲理意蕴;其三,纯净的美学追求。这三点决定了向天笑爱情诗的抒情品格,即诗歌情感的雅洁、内涵的深厚和建构的精美。  相似文献   

19.
邵燕祥早年以政治抒情诗人称著,而其恒久不竭的创造力,驱之与时俱进,老而更成。他从瞩目当前的社会政治现实,跃进到关切以人为本的人类前途命运。他全部诗作的总主题是奉献一颗新知识分子的良心,作一个有尊严的真正的人。这在标显其诗美创造高度的《最后独白》和《北纬30°线》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在诗关内涵与诗美表现之间,既富于张力又比较均衡,刚直犀利而温文尔雅。在百年中国新诗苑圃中.邵燕祥既是妍丽蔷薇.更是高挺青松。  相似文献   

20.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意象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云”是徐志摩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我们可以从徐志摩的学养、个性、气质等方面探讨“云”意象在徐诗中反复出现的原因;通过对其几首代表性诗歌的“云”意象的分析,来感受徐诗的浪漫、抒情、飘逸、灵动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