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品牌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在国际社会构建我国经济富国的国家形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推进自主品牌发展。本文聚焦于与国家领导人相关的自主品牌传播行为,从中探寻其背后国家形象战略层面的深层关系内涵,基于"顶层设计"概念提出以国家领导人为核心载体的"自主品牌顶层传播模型",并对国家领导人对自主品牌传播的载体作用及其传播机制展开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罗辑思维"作为自媒体领域的佼佼者备受关注,它的出现使得"社群"成为当下热点。本文以"传播的仪式观"作为理论视角,以"罗辑思维"为例讨论自媒体品牌社群的建构。基于Mc Alexander等人关于品牌社群理论的"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讨论了"罗辑思维"品牌社群中消费者与品牌、产品、营销者、消费者这四层关系,并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提出建构上述四层关系的三条路径:仪式感的塑造与重复、文化空间的共享以及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代欣怡 《今传媒》2020,(2):50-52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普及,传统的营销传播逐步向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品牌传播过渡,消费者进入品牌传播的营销闭环。作为人们身份地位象征的奢侈品品牌逐渐进入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面对西方的舶来品,中国式奢侈品消费的背后暗藏的是盲目的狂欢和虚假的幸福。本文旨在分析奢侈品品牌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在中国的品牌传播现状,并以此来探讨奢侈品行业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原因和本质,揭示奢侈品消费背后,中国人浮躁的消费心理。  相似文献   

4.
李翔 《今传媒》2016,(7):64-67
互联网时代,品牌应该更加注重与消费者在线上的沟通与互动,建构虚拟品牌社区有助于维持品牌关系.本文以虚拟品牌社区理论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上海书展的虚拟品牌社区“书香上海”新浪微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上海书展虚拟品牌社区在上海书展举办时期主要发挥了信息传播的作用,存在单向传播明显、信息主题不合理、社区成员参与度低等问题,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若干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郭娟  胡晓峰 《东南传播》2015,(4):131-133
微电影广告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主要有:内容创意的过程中以品牌精神与内涵的诠释为重;在制作过程中更重视内容的创新;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为导向,聚焦长尾市场,加强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在传播过程中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结合多种媒体的力量,共同传播品牌信息。总结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实现品牌推广并维护品牌生命力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国家战略导向明确了县域市场的重大发展潜力,众多企业县城品牌战悄然开展.但县域品牌营销传播却由于迥异于一、二线市场而充满挑战.因此,本文在实证研究基础上,依据县域市场消费者生活形态及品牌消费特征,提出了县域市场品牌传播3A模型——即在品牌定位上Acceptable,迎合县域消费者需求,定位为亲民的、可接受的品牌;品牌传播渠道上Adjacent——选择距离县域居民较近的如本地终端店面、本地电视台、户外媒体等;品牌传播策略上Acquaintance——注意通过熟人口碑、终端促销员的话术推荐等激发消费者的希望获得认同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周嘉琳 《新闻世界》2013,(1):100-102
本文分别以5W模式和AIDA模式对互联网时代品牌传播以及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基于AIDA模式的消费者反应阶段模式,强调互联网中消费者主动进行信息整合、信息获取以及信息传出的过程,同时在消费者行为产生之后,多了反馈这一环节,反馈内容会成为信息参与到其他消费者的反应过程中。除此之外,消费者还会根据接收的信息进行再判断,重新进入注意或兴趣阶段。在此基础之上,通过问卷调查,笔者进一步证实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且分析了消费者对于互联网品牌信息的行为与态度,由此提出,互联网中品牌传播应注意整合营销、口碑营销以及精准营销,针对消费者反应的各个阶段进行互动、精准、整合营销的品牌传播。  相似文献   

8.
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模型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品牌资产研究范式,但鉴于全媒体的复杂性与独特性,需要在品牌资产的确定中更多考虑动态因素与关系互动。因此本文借鉴品牌关系理论,在品牌社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全媒体的特征,尝试构建全媒体品牌评估的立体多维的测量模型。  相似文献   

9.
李凌 《今传媒》2013,(11):77-78
品牌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备受消费者的依赖和关注,也将逐渐成为消费者的惯性选择。如今新媒体发展迅速,但新媒体在品牌传播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电视媒体的品牌传播能够弥补其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价值。本文从当今电视传媒的特征入手,阐述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传播品牌的优势、传播能力,并分析企业如何利用电视媒体提高其品牌传播效果以及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品牌传播创意作为研究对象,对IMC理论的传播创意进行思考,并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特性和消费者生活形态出发,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创意新特征。并提出品牌传播创意的全新内涵,认为品牌传播创意由接触创意点、沟通创意点和核心创意点三个层面的内涵组成,并针对这三个层面提出执行品牌传播创意的跨媒体整合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试论品牌传播的消费者导向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先从品牌的内涵和价值角度来考量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 ,并提出品牌价值不仅属于制造者 ,而且还属于消费者 ,由此奠定消费者导向的传播根基 ;其次 ,本文回顾了品牌制造者的沟通模式、经营理念和营销思想的历史演变 ,说明品牌的“出生”和消费者导向的“降临”是紧密相连的 ,它们是实现消费者导向传播原则的根本保证。再次 ,通过对消费者的品牌接受过程和信息处理方式的分析 ,提出了七种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品牌传播法则。  相似文献   

12.
齐晓艳 《新闻世界》2010,(5):177-178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中的"社群化"的群体。随着网民在网络社区中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网络社区在互联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利用网络社区中的群体心理特点进行品牌传播活动也为一些企业所运用。  相似文献   

13.
营销3.0的传播理念转变为以"人文精神"为中心,传播主体也从"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为"人本中心主义",该理念将消费者还原为具有独立思想、精神的人类个体。在传播策略上,以价值观驱动营销,企业愿景与社会价值观的吻合能充分实现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营销3.0时代的整合品牌传播既要打破此前旧的传播方式和观念惯性,又要重塑品牌传播模式,从内容、受众、渠道的多元角度,探讨以人文精神为显性特征的整合品牌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果壳模型"剖析品牌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 《青年记者》2006,(8):94-95
广东平成广告公司在多年的广告实践中,形成了关于消费者认知的“果壳理论”模型。这是一个试图解析消费者认知系统的基本构造的理论模型。本文借用喜力品牌跨国传播案例,对该模型的结构及运用进行深入剖析。消费者认知DNA果壳模型这个形如果状的结构系统由果核、果质、果壳三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狗不理"这一品牌特例,对品牌符号进行了深层次的解析.在分析"狗不理"品牌符号建构中消费者起主导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消费者的信任预期乃是品牌符号"所指"内涵建构的主导因素.而在品牌符号的历时性运用中,符号系统构成以及符号阐释,均会产生内涵所指的差异;这就需要进行品牌主与消费者互动沟通、进行产品品质坚守与验证的"核心价值"传播、从而真正达成品牌乃为消费者主导的传受双方信誉符号之约.  相似文献   

16.
杨梓 《新闻世界》2011,(9):160-161
SNS社区具有真实性、私密性与工具性等特征,企业利用SNS社区进行品牌传播,具有传播效率较高、表现形式丰富、广告目标受众精准等优势。然而,在这些优越性的背后,同样存在盲目模仿成功企业的模式以及合作伙伴变动频繁等局限性。为使企业更好地利用SNS社区进行品牌传播,本文提出企业要使品牌人格化;将产品宣传和SNS社区的趣味游戏相结合;建立互动项目完善品牌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开始了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新时代.在经济全球化及城市化的背景之下,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与发展空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作为城市竞争的核心,城市品牌的塑造与营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通过研究大卫·佩克顿(David Pickton)等人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RABOSTIC策划模型,结合城市品牌营销传播的实际,试从组织与管理角度探索一个适合用于城市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策划模型.  相似文献   

18.
张翠玲 《传媒》2016,(9):81-83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网络虚拟品牌社区中的信息传播策略,特别是其中的信息类型对消费者参与的影响展开研究。在新浪企业官方微博上选取两个品牌,各抽取50条微博作为分析样本,其中品牌信息分为社交型和促销型两种,消费者参与以微博中的“评论”“分享”和“点赞”作为衡量的三个维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交型微博比促销型微博更受消费者欢迎,能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参与。  相似文献   

19.
苏宝华 《现代传播》2006,(3):111-112
本文从品牌的概念和意义切入,探讨了广告品牌传播的概念和意义,并从品牌名称、视觉符号、听觉符号、核心概念、文化内涵、品牌形象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广告品牌传播的内容要素,探讨了广告品牌传播的一些基本规律,对于丰富品牌传播理论,指导品牌传播实践者都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胥琳佳 《现代传播》2015,37(2):123-128
本文将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理论TRA模型引入消费者市场的品牌国际传播中,通过调查化妆品的消费者,探讨了品牌信息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机制,验证了跨国品牌中消费者的态度和主观规范通过意图影响购买行为,并分析了品牌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因素,发现信任会影响态度和主观规范,但不直接影响购买意图,好的营销传播策略会增强信任度,品牌来源国形象会影响态度,外在认可会刺激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