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晶 《教师》2011,(26):21-22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对教师的迫切要求,如何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与评价,从而对其他教师产生榜样和激励作用也成为各院校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在对多个高职院校关于“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在“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进行分析,从完善职教教师准入机制标准、建立终身"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构建科学评价及考核机制以及建立职称评审制度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解决"双师型"教师管理困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归纳。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远未成熟,研究深度、广度不够,认证标准尚需改革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双师”特色,评价方法与手段应用研究不系统。未来要更多地聚焦认证与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指标体系的正确导向、考核评价过程与结果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促进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肩负重任。其中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能力是保证高职教育优质发展的关键。通过现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省内省属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胜任力因素进行评判,同时研究其合理性,最终构建双师型教师通用胜任力模型,为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双师型教师提供考核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高职院校对专业教师素质考核的标准必须是“双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持续发展必然要求。本文试从高职院校教师的培养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应变对策,以期对高职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但在培养方式、考核管理、评价机制建设的改革与推进上仍存在较多困难,尚无成熟模式可循。为此,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师选派、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初见成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情况,对233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较少开展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活动,公办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认识在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和评价措施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基于调查结果,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希林 《教师》2019,(2):96-97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但当前"双师型"教师存在专业技能不强、企业经历不足、职业素养不均衡等问题。文章结合胜任力理论,总结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及其胜任力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性地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如提高招聘质量,建立完善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在文献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获取胜任力要素基础上,编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要素调查问卷,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职业道德素养、教学能力素养、专业实践素养、个人性格特质、知识素养5个维度的胜任力模型。根据模型从创新教师选拔机制、构建长效培训体系、优化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发展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关键力量。我国中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师资结构不合理、培训考核措施不完善、校企双向流通不通畅等难题。相比之下,国外同类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相对成熟,尤其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颇具特色。在分析和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实现专兼结合;提升社会地位,增强“双师型”教师职业吸引力;发挥政府导向作用,落实高校回应政策;找准校企结合点,激发合作动能。  相似文献   

11.
"双师型"教师的绩效评价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绩效评价体系。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专业能力、科研工作、社会认可、个人发展6个方面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改进的AHP与CRITIC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应用提出的评价方法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8位"双师型"教师进行绩效评价,证明综合两种权重方法的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引领高职教育创新的重要工程。在双高计划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融合教师个人成长和团队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当前,高职院校在“双师型”队伍建设层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对此,从人才选聘、教师管理、教师培养、教师评价考核等方面入手,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当前,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评价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标准不一,存在评定标准单一、不够科学、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通过厘清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标准的相关认识,从资格要求、企业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素质要求、知识要求与能力要求六个方面,努力构建一个可操作的、较为全面的、分专业类别、分层次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缺乏规范统一的评定标准、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考核与激励制度不健全、忽视教师个体需求与发展等现状问题,从人的全面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关联入手,遵循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提出规范资格评审标准、完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健全考核与激励制度、注重"以人为本"管理等措施,以促进"双师型"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至今尚未统一,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方向不明。本文在分析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等职业院校在加快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建立相关考核评价机制,以此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双师型"教师的内涵,阐述建设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意义,提出发展性考核评价方法的原则及"双师型"教师队伍评价考核体系,从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和多个二级指标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7.
马力  曹雨清 《教育与职业》2022,1004(4):89-95
紧跟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教师从业质量、推动高职师资队伍高质量建设的迫切需要和现实诉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立体评价有利于"双师型"教师自我完善、有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益于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文章提出应遵循以能力为中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全过程评价的原则,从师德师风、知识基础、能力素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五个维度,落实"双师型"教师立体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少科学合理化的指标体系。从资格要求、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职业道德与品行规范这六个方面探索构建了“双师型”教师的具体评价标准,形成了分层分类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认定规范流程和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标准及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和趋势。接着,通过相关理论和模型分析,构建了“双师型”教师的能力标准,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师德修养与职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体系设计原则、评价指标和权重的确定、评价方法和工具的选择。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实现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工作,不难发现尚存一些有待于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如"双师型"教师在职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此类教师在职培训期间的对外交流活动易被忽视以及教师职称和能力考核标准模糊等。鉴于此,打造一支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教师在职继续教育体系,加强此类教师在职培训期间的对外交流活动,规范教师职称和能力考核标准,真正落实"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工作,成为当前全面提升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关键性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