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朱娜  何婧 《今传媒》2022,30(1):73-77
“双一流”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高校学术期刊作为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重要延伸,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研究高校学术期刊的发展策略,助推“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立足于分析高校学术期刊服务学科建设、传播学科成果、引领学科方向以及培养学术人才的作用,以部分高校学术期刊与学科建设协同发展为案例,探索高校学术期刊发展的实践性路径对策。高校学术期刊应该依托学科建设成果,通过培育特色栏目、打造优质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期刊传播力等举措,推进期刊的特色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双一流”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2年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SCI和EI收录期刊以及获国家政府奖及提名的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的统计,对高校、中科院及中科协集群期刊现阶段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高校科技期刊应利用高校丰厚学术资源的优势,通过改变期刊定位、进一步开放办刊、尝试学科/网络集群、争取基金支持、走专业/特色化之路等途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朱拴成  代艳玲 《编辑学报》2022,(6):624-627, 632
为打造煤炭精品期刊群,实现50余种煤炭科技期刊协同高质量发展,中煤炭学会自2015年以来,加强期刊发展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成立了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带领刊群在期刊集群化管理探索、办刊模式创新、刊物质量提升、数字出版传播平台建设;促进行业学术交流,密切与学术共同体的关系,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办刊队伍,提升期刊科技服务能力、培养优秀编辑人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经过7年的建设,煤炭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已初具成效,在团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推动科技期刊事业发展,整体提升刊群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取得了实效,为做大做强煤炭期刊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校科技期刊办刊人问卷,调研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总体现状,梳理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举措和成效、困难和瓶颈,细致分析办刊人员对高校科技期刊如何更好服务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的策略和路径.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29所中国高校期刊的办刊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402份,问卷内容包括期刊基本情况、期刊服务学科建设基本情况、办刊人员服务意愿和办刊需求以及期刊服务学科发展规划等.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普通高校均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办刊人员短缺、学校未把期刊发展纳入规划中等问题,影响了高校科技期刊服务学科建设的效果.普通高校与"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在科技期刊发展重视程度、国际视野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各高校在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把科技期刊的发展纳入其中.目前,高校科技期刊办刊水平呈金字塔状,各期刊应根据自己所在高校学科的优势特色,在学科布局、发展方向等方面找准定位,根据自身特点,办出特色,为国家科技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技期刊存在数量多而不强、办刊方式传统、数字化水平低、国际传播力和学术影响力有限等问题。在当前我国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目标下,科技期刊争夺高质量论文、增强学术话语权和品鉴权的竞争愈发激烈。高校科技期刊应将形成独特风格与个性作为发展目标,形成更高水平的个性化服务,全面融入高校“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找准定位,立足高校,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提高知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在期刊特色化发展道路上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6.
学术影响力是科技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本文通过调研我国主办的100种科技期刊在优质稿源建设、高质量审稿、编辑出版、国际传播力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创新性地探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科技期刊面临的主要困境和提高影响力的策略。研究表明:创刊初期,应从争取优质稿件、提高识别度、组建高水平办刊团队等方面快速提升学术影响力;处于上升期的期刊,应立足中国实际,提高编辑策划与把关能力、提升开放办刊水平等;稳定期,应从加强学术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运营水平等方面提升影响力;转型期应善于利用自身优势,走差异化办刊路线,向“专、精、特、新”发展。我国主办学术期刊应服务我国科技发展和科研需求,不断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一流期刊办刊之道。  相似文献   

7.
黄延红  严谨  彭斌  朱作言 《编辑学报》2019,31(6):638-640
如何加快中国品牌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以《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为“两刊”)为例,从优化期刊布局、推动学部平台办刊、发挥专家办刊作用、提升学术质量和核心竞争能力等方面介绍“两刊”的改革举措与发展实践,并从集群化、国际化、专业化和数字化4个方面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学术期刊出版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期刊交流日益频繁,同时大量国外出版商涌入国内市场,给中国科技期刊尤其是高校期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科技期刊想要在国际舞台上争取话语权,必须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打造期刊学术品牌。作为国内首家被SCI收录的高校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缩写JZUS)在多年的实践中,始终坚持“内容为本,诚信为上”的办刊宗旨,努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学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学术特色是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根本,学者认可度与学术信誉度则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研究了成渝“双一流”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的匹配性。以9所成渝“双一流”高校的一流学科和ESI学科及其主办的59种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期刊数量与学科数量的匹配性、期刊归属学科与高校学科的匹配性以及期刊被数据库收录情况与学科的匹配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渝“双一流”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数量与学科数量匹配性较好,中文专业类期刊数量与学科数量匹配性较弱,英文科技期刊数量与学科数量匹配性较弱;在此基础上,对成渝“双一流”高校科技期刊与学科的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建设的任务和路径为高校学报在新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双一流”建设内容是高校学报发展的根本所在,“双一流”评价标准使得高校学报功能定位获得重新认知.根据“双一流”的建设路径,高校学报应该依托所在高校和学科,规划好近期建设任务和中长期发展目标,发挥学报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从源头上推动我国期刊质量的提升,维护我国科技期刊的成果首发权,掌握学术评价主导权,进而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话语权,更好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于广大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为了厘清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收录我国高校主办期刊的情况,借助《期刊引证报告》(JCR)和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对我国高校主办科技期刊的学科类别、影响因子、分区等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主办的346种期刊中有84种SCI/SSCI收录期刊由高校主办,涉及18个ESI学科门类,其中63种期刊属于Q1和Q2期刊,73种期刊由“双一流”建设高校主办。我国高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在学科分布和期刊数量上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建议我国高校可以从创办新刊、集群化办刊、增加社交媒体推广和提高开放获取占比等角度促进期刊与学科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雪  刘志强 《编辑学报》2022,34(2):226-229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探索科技期刊如何提升服务能级,挖掘期刊在人才培养中的孵化功能,助力加速高校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应用科学学报》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高校主办科技期刊自身优势与高校科研团队需求之间的关系,探讨双方合作共建的可能性与实践途径,提出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高校科技期刊能够为高校科研成果从研发到产出过程提供重要的学术质量保障,在高校青年教师人才建设与科研水平的提升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高校科技期刊所在的基层党组织在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把关等方面都发挥了战斗堡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强  姜钰 《科技与出版》2023,(7):114-119
集群化是提高学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推进学术期刊集群化建设已成为我国期刊界面临的时代课题。高校作为一支重要的办刊力量,亟须组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学术期刊集群,对外发挥办刊规模效应,对内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文章从集群化管理模式、精品化内容模式、专业化服务模式三个方面的建构,总结高校期刊集群化建设实践策略,探究高校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带来了知识信息需求的转变,进而导致知识资源服务呈现出更加复杂和专业的特征.高校学术期刊对多学术信息资源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关联,有助于实现学科领域知识网络的搭建;同时,借助学术期刊在整合学术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发现学术共同体的共同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其知识交流模式,从而提高对学术信息使用者的知识服务效率.未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应改变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运营思路,将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作为扩大期刊影响力的“着力点”,并实现期刊出版流程的数字化,通过“多媒体出版”提高信息的发布速度和影响范围.  相似文献   

15.
陈平  宋启凡 《编辑学报》2023,(3):321-325
以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为研究案例,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的路径。介绍了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在期刊集群加盟、资源平台建设、新媒体渠道拓展等方面的进展,针对入驻期刊展示与运营、短视频增强出版、开放科学数据分享、虚拟专辑策划、内容主动推送、线上学术直播等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平台的市场化运营策略提出了可行性经验。科技期刊集群化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打造国际一流期刊、繁荣科技期刊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乔璐  张进龙  朱冰 《编辑学报》2023,(2):187-192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既是当前我国期刊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期刊目标是做大做强,由此掀起了国内创办期刊的热潮,而优质稿件是期刊能否走向世界一流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分析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的优质稿件不足的原因,结合《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的办刊实践,梳理了依托主管主办单位的行业影响力、编委会的学术影响力、策划热点专刊吸引稿件等组稿模式,最后总结了未来还需加强与国外出版集团、国际学者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新媒体的应用等思路。本研究以期为新创办学术期刊同行提供思路,共同做好我国的期刊事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有效模式,以促进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调查法分析传统高校学报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转型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结果】办刊专业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特色主题出版、培育青年人才、高质量的办刊团队、一流的出版平台等措施可以实现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高校学报向一流科技期刊稳步迈进。【结论】高校学报的转型发展对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重要的助推作用。稿源质量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一流平台建设是高校学报转型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娟 《出版广角》2023,(7):75-79
非核心科技期刊具有为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成果提供发文平台、培养学术新人、推动期刊业整体发展等作用。在将我国建设成为科技期刊强国的背景下,非核心科技期刊须以学术期刊繁荣发展为方向,以质量办刊为目标,通过细化对非核心科技期刊办刊的扶持政策、制定科学多元的学术评价政策、推进期刊集群化建设、坚定办刊初心、锤炼高质量办刊匠心、夯实高水平编校决心、加大多方推广恒心、开发新产品雄心等措施,提高非核心科技期刊的综合实力,促进我国非核心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学术期刊基本学术功能出发,厘清从学术功能衍生到社会功能的路径,构建学术期刊社会功能评价体系。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强调期刊的社会性规制,含政治引导、伦理规范、经济影响与社会影响评价维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功能评价对于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具有产业迫切性。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出现的出版诚信、“地图”等问题,需以社会功能评价为指导进行评价。选取10本受中国卓越计划资助的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应用社会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提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冲击“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办刊中,既要遵守社会功能评价的政治引导和伦理规范;又要重视市场化程度和公共领域参与度,把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纳入考核体系中。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可以解决国内中英文期刊评价的唯SCI“至上”问题,引导学术期刊回归办刊初心。  相似文献   

20.
楼亚儿 《编辑学报》2020,32(2):184-187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已经成为我国期刊界的奋斗目标和研究重点,以优秀地质学期刊办刊实践为例,探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举措和途径,包括倡导出版单位+专家办刊的模式,充分发挥科学家在办刊中的重要作用,依托高层次学术活动获取优质稿源,开展多个单位强强联合办刊,积极挖掘优质办刊资源,高薪聘请高水平主编,任用对期刊充满“强刊梦”情怀的优秀办刊人等,以期为其他学科期刊的办刊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