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是汉语幽默中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辞手段,它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给幽默比喻的翻译造成了一些困难。本研究尝试以Attardo和Raskin提出的言语幽默概论(GTVH)为理论基础,研究老舍幽默小说《二马》中幽默比喻的翻译方法。研究采用汉英双语平行数据库的方法,旨在丰富修辞翻译研究及指导幽默翻译实践。研究发现,直译、意译、换译、合译和省略是幽默比喻翻译的五种方法,最佳翻译方法要视具体的语言和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2.
论英语中的比喻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修辞学主要研究的四种比喻;明喻、暗喻、换喻、提喻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追溯了几种比喻的来源,并以较为丰富的例证论述了比喻的翻译技巧与手法以及其它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英语谚语具有诸多特点,英语的比喻结构包括明喻、暗喻、代喻、换喻和拟人等。文章从比喻这一修辞格着手,结合翻译理论,对英语谚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对英语谚语及其翻译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了解英汉两种不同语言和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作为熟语的一种,谚语反应了文化的精髓。汉英谚语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在汉英谚语的翻译当中,经常使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兼用三种翻译策略,使得翻译更加忠实于原文,尤其忠实于原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翻译问题已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汉英翻译人才瓶颈,汉英翻译教学瓶颈,汉英翻译教师瓶颈。针对这三个瓶颈问题,笔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构想,即汉英语言(BL)+汉英文化(BC)+翻译技巧(TS)→合格翻译人才(QT)。建议对目前高校本科英语专业汉英翻译教学做进一步改革,并通过"跨专业联合""开辟翻译第二课堂"等方式走出目前汉英翻译人才匮乏的困境,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培养高素质的汉英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6.
邢营军 《教师》2010,(26):115-116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将以汉英广告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例,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汉英翻译是汉语与英语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汉英翻译训练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英翻译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及汉英翻译训练必须把握的两个原则。  相似文献   

8.
翻译目的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由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本文将以汉英广告翻译与旅游翻译为例.探讨翻译目的论在应用文本翻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吴敏 《文教资料》2011,(4):41-44
导游词翻译是一种复杂的双语转换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涉及作者、译者和读者多个主体的复杂的思维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导游词翻译的过程就是研究导游翻译思维的过程。导游词翻译活动除了涉及思维因素外,还受到翻译的主客体、语言、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导游词汉英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某些意义走失和文化缺失的现象。有基于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有效地对导游词汉英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缺失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45名翻译硕士专业(MTI)研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其汉英翻译文本中的衔接手段与专家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揭示学生汉英翻译文本中的语篇衔接问题.结果表明,学生译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频数与专家译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汉英翻译中语篇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称照应使用不足,"重复"使用过度;不善于使用"重复...  相似文献   

11.
隐喻的认知及其汉英翻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本文介绍了隐喻作为认知方式的理论,并从隐喻汉英翻译的三个原则入手,对隐喻的汉英翻译进行探索.从而有助于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提高隐喻汉英翻译的质量,把汉语隐喻的喻体特征和文化寓意在英语译文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汉语成语中的数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的对应数词却难以传递汉语数词的信息。笔者试比较成语中的数词与汉语数词在比喻意义上的差异,探讨汉英翻译如何弥补相关的文化空缺,指出由于英语数词的对应比喻意缺失,译文只能舍弃原文的优美结构和主动比喻而求得原文基本信息的传递,所以汉英翻译不可能使译文保持原文的丰姿。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糊性广泛存在于各类翻译中,并成为制约翻译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结合实例对汉英翻译中的模糊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归纳汉英模糊翻译的原则,不仅能够丰富模糊翻译研究,而且还能够对模糊翻译的处理方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寒冰 《文教资料》2014,(25):187-188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它们主要被用来比喻事物,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要了解这些习语的意思,通常需要翻译者对两种文化都有深厚的知识和理解。在实际的文化交流中,两种语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所以,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文化交流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直译法、意译法和汉英习语对照法三种基本翻译方法的研究,探讨英语习语的翻译,以便了解习语与其他文体翻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处理文学翻译英汉互译中出现的比喻语句。论文首先阐述了比喻语句的概念,接着通过对典型英汉、汉英文学翻译实例的详细评析讨论了不同情形的比喻语句应该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用译语中对等的喻体来代替原语中的比喻形象;通过直译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用释义法进行意译。运用不同翻译方法的目的是帮助译文读者避免不必要的努力就能获取原文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英翻译水平,本文在分析汉英翻译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如何优化汉英翻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行为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发生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下,同时它又反作用并修饰这种特定的环境。广告汉英翻译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因此在跨文化的广告翻译交流中必须坚持目的论原则,避免语音翻译歧义,确保语音翻译通畅,避免语义差异,正确处理广告汉英翻译中语言文化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实现广告汉英翻译的语言再创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全球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影响着汉英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重心由外国译者转变为中国译者。全球化既给中国译者进行汉英文学翻译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汉英文学翻译面临挑战,由中国译者进行汉英文学翻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愈来愈得到彰显。全球化促成了汉英文学翻译理论研究取得初步成果,为汉英文学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薛昭 《海外英语》2011,(14):230-231
诗歌中充满了隐喻(metaphor),因而诗歌被称为"隐喻式语言"(束定芳,2000:120)。隐喻作为诗歌的生命,其转译的准确程度直接关乎着诗歌整体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的传达。隐喻翻译中需要了解诗歌写作的历史背景信息,民族特定文化,本体(noumenon)与喻体(metaphor object)的关联,作者的写作风格等等,这些都使隐喻的翻译颇具难度。该文将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分析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汉英翻译中的习语翻译更是一种创造性工作。文章分析了习语的五个特点、影响习语翻译的三个因素,指出要掌握汉英习语翻译的规律,应从语言转换层面上灵活处理和文化差异层面上慎重处理来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