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融合新闻是指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图表、动画等不同的媒体形态集中到一篇新闻作品中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旨在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14年1月5日,《博客天下》官方网站特别策划了一期封面故事“重庆危险女童杀机与拯救”,作品中运用了多种可视化传播手段,本文以此为个案,分析融合新闻在新闻类期刊中的探索与应用,并指出对我国期刊行业视觉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媒介融合及主流媒体的变革进程,短视频传播已经发展成当前最热门的信息传播途径,对传统电视媒介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中心媒体融合短视频为研究对象,指出主流媒体短视频创作面临的瓶颈,并提出媒体融合短视频的创作思路与创优路径,以期对主流媒体短视频创作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媒体融合背景下,短视频的空前繁荣为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也为拓展传播空间提供了良好平台.短视频是全媒体传播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可以让传统媒体实现大屏小屏的完美切换,而在短视频的应用上,传统媒体还需在内容、技术、人才、体制等方面下功夫,让短视频成为媒体融合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4.
短视频是我国媒体融合转型的一个突破口,资讯类短视频作为未来新闻发布的主要方式,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探寻不同类型媒体的资讯类短视频发展规律与差异,本文以澎湃新闻和梨视频资讯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它们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资讯短视频形成时长在2分钟以内,形态上具备栏目包装、多媒体素材、字幕与配乐的模式。澎湃新闻坚守主流媒体新闻理念,梨视频开拓好内容标准新维度;梨视频拍客体系编织“新闻网”模式拥有更多原创内容;梨视频重视频叙事且灵活运用剪辑技巧。通过对比分析澎湃新闻与自媒体“梨视频”在资讯类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同及其特征,为推动我国媒体融合进一步发展即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受媒介融合发展与媒体传播形式的创新影响,短视频逐渐成为深受大众追捧和喜爱的一种新型视频传播形式,并且对电视节目的短视频化发展与媒介融合传播形成了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将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已成为移动互联网重要的流量入口,短视频领域的蓬勃发展为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文章基于抖音短视频平台,采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285本期刊为研究对象,利用截面数据及时间序列数据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期刊——《航空知识》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目前科技期刊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的发展情况,为科技期刊在短视频平台的内容生产及传播运营提供相关建议,进而推动科技期刊与短视频平台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徐丹 《传媒》2024,(3):37-39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传播格局和传媒生态。短视频已经成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工具,成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支撑之一。本文基于短视频生产与传播案例,分析主流媒体的短视频生产模式与传播策略,以期为主流媒体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短视频因其传播的优越性,被尝试作为科普的新途径.科普的方式多种多样.基于社交媒体的出现,科普方式开始与社交媒体进行融合.本文以科普类视频为例,分析自媒体科普节目的科普效果,找到新媒体时代下科普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颖 《出版广角》2021,(6):71-73
在媒体融合纵深推进过程中,短视频以其强大的内容特性和传播优势成为现阶段受众日常生活中的主要信息来源,这也为传统主流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契机.文章以四川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产品《四川观察》为切入点,对地方新闻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运营策略展开分析,以期客观描绘地方主流媒体新闻短视频的未来发展图景,进一步提升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环境中,短视频传播的发展方兴未艾。现结合当前主流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内容传播、参与媒介竞争的现实,从“媒介融合技术引发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场景转换”“媒介融合环境驱动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需求变化”“媒介融合业态加速主流媒体短视频制作的理念创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媒介融合环境中新型主流媒体短视频传播的创新和发展问题进行规律性的认识和前瞻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陈平  宋启凡 《编辑学报》2023,(3):321-325
以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为研究案例,分析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平台的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的路径。介绍了智绘科服学术传播中心在期刊集群加盟、资源平台建设、新媒体渠道拓展等方面的进展,针对入驻期刊展示与运营、短视频增强出版、开放科学数据分享、虚拟专辑策划、内容主动推送、线上学术直播等多模态学术资源融合与传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并对平台的市场化运营策略提出了可行性经验。科技期刊集群化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打造国际一流期刊、繁荣科技期刊产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官彬 《档案管理》2021,(2):42-43
本文以动画视频档案的管理和传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动画视频档案的地位、特点和资源开发重点。指出动画视频档案资源管理和传播存在市场定位不清晰、信息遮蔽、资源更新不及时和缺乏用户互动四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动画视频档案资源的管理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孔晶晶  李禾 《编辑学报》2021,33(6):673-678
融媒体时代的创新,不仅要有理念创新,还要有一系列模式创新。本文以《中国中药杂志》在期刊纸媒升级改造,数字化出版传播新模式、新技术探索,新媒体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建设3方面的实践作为案例,介绍《中国中药杂志》刊媒融合创新发展的理念和一手经验体会,以期对科技期刊全面开展深度融合转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入,社会大众对来自学术媒体的专业化信息的需求也在逐渐升温.为适应当下大众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传统“静态-单向”的“残缺”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在新媒体技术和思维的推动下,逐渐向“动态-双向”的“完整”的学术期刊出版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既还原了学术期刊作为学术媒体应有的媒体意义,也拓展了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路径.本文在揭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分析新媒体环境对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重点从学术期刊生产、传播、信息反馈3个环节探究新媒体技术和思维引入后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机制,以期为新媒体时代的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中国医学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现状以及集约化发展的意向,通过问卷星向国内医学期刊管理者发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集约化发展调研问卷。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医学科技期刊在出版传播领域已经完成了除结构化排版外的重大系统的信息化改造。大部分期刊编辑部认可通过加盟行业联盟或者数据库的方式实现数字出版。在各数字化系统的调研中,愿意加盟和已经加盟的期刊占了绝大多数,其中结构化排版为93.91%,网刊系统为92.07%, App建设为91.46%,采编系统为89.64%;不愿意加盟的期刊占比不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科技期刊出版人已经认识到单一期刊出版模式在期刊规模、资金投入、人才储备、社会分工、商业模式上均存在明显短板,可持续发展潜力较弱,集约化出版平台的建设是科技期刊发展最重要途径。同时,作为集约化平台方,须采取更灵活、平等、便捷的策略供期刊选择加盟。  相似文献   

16.
代妮 《编辑学报》2022,34(2):149-15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越来越多地成为公众和医学专业人士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来源,医学期刊在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的同时也肩负着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的社会责任。医学期刊投身健康科普,通过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地实现医学专家和医学研究成果等学术资源的科普价值,更精准地做好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弥补大众媒体和自媒体学术性和科学性方面的不足,有助于满足公众对高质量健康知识传播的需求。同时,医学期刊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通过打磨专业化的原创内容,使用高可读性的表现方式,采取个性化和分众的信息推送方式,增强互动和人性化服务意识等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公众和医务人员对健康信息的精准需求,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在推动健康科普、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蒋学东 《出版科学》2018,26(3):78-81
拉斯维尔"5W"传播模式为研究信息传播提供强大指引.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手段的不断提升,促进各类媒体的深度融合,"5W"模式的核心内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这一变化为科技期刊的信息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深入、全面、系统地认识媒体融合的特点、本质和内涵,综合利用传统媒体与各种新型媒体的优势,在学术信息传播五大要素方面深刻领悟媒体融合趋势对信息传播的巨大影响,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才能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The promotion of scholarly journal articles to journalists and bloggers via the dissemination of press releases generate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that publicized journal articles receive. Research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shows that article‐level publicity efforts and media coverage boosts downloads by an average of 1.8 times and were found to increase citations by as much as 2.0–2.2 times in the article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scholarly journal articles published in nearly 100 Wiley journals, which were also covered in 296 press releases. The results in this case study suggest a need for greater investment in media support for scholarly journals publishing research that sparks interest to a broad news audience, as it could increase citations.  相似文献   

19.
The Medical Library Center of New York (MLCNY), a medical library consortium founded in 1959, has specialized in supporting resource sharing and foster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1961, MLCNY developed and continues to maintain the Union Catalog of Medical Periodicals (UCMP), a resource tool including detailed data about the collections of more than 720 medical library participants. UCMP was one of the first library tools to capitalize on the benefit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from the beginning, invited hospital libraries to play a substantial role in its development. UCMP, beginning with products in print and later in microfiche, helped to create a new resource sharing environment. Today, UCMP continues to capitalize on new technology by providing access via the Internet and an Oracle-based search system providing subscribers with the benefits of: a database that contains serial holdings information on an issue specific level, a database that can be updated in real time, a system that provides multi-type searching and allows users to define how the results will be sorted, and an ordering function that can more precisely target libraries that have a specific issue of a medical journal. Current development of a Web-based system will ensure that UCMP continues to provide c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resource sharing in future years.  相似文献   

20.
李晓霞  姚远 《编辑学报》2012,24(4):323-325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科学的研究视角并采用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研究创刊于1915年的中国《科学》月刊在传播科学方面的编辑策略,为近代中国以期刊为媒介的科学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科学》以中国科学社为依托,清一色国外留学生的创办者与主笔者,"专述科学,归以效实",图文并茂等独特的科学传播编辑策略推进科学与科学教育传播,对近代中国科学传播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开拓了现代科技期刊传播科学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