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化学全一册中,以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为例叙述了碳的还原性,并给出了实验装置和化学方程式:2CuO+C(高温=)2Cu+CO2↑.众所周知,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那么碳与氧化铜的反应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呢?对此笔者通过实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91):152-153
针对学生初三学过的碳还原氧化铜的氧化产物是二氧化碳,而高一同样碳还原二氧化硅的氧化产物却是一氧化碳,假定反应分两步进行,碳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硅先到CO,再CO与氧化物反应生成CO_2,从热力学角度解释最终的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3.
初中化学教材中给出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两种装置 ,其一是用气球收集尾气 ,其二是点燃尾气。这两种装置中 ,由于玻璃管水平放置 ,生成的二氧化碳不易排出 ,从而阻碍一氧化碳与氧化铜接触 ,使得反应进行的时间较长 ,现象也不明显。结合木炭还原氧化铜、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 ,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做如附图所示的改进。改进后的装置有以下优点 :实验节省时间 ,通过对比实验 ,实验用时只有原来的 1/ 3。现象明显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能够充分反应 ,用原来一氧化碳的一半量 ,也可以看到明显的现象。所用仪器少。另外 ,通过…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而在近年的竞赛题和中考题中,常常出现对碳和氧化铜反应的产物进行进一步探究的题,很多信息都反应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不一定只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和一氧化碳。这不禁使我们产生迷惑:碳和氧化铜反应的产物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象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①通入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②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③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④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第55页、第84页、第98页和第121页在描述氢气、单质碳、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与氧化铜反应和单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时分别是这样说的:“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的铜”,“从倒在纸上的粉末里还可以看到有红色的铜生成”,“从实验看到黑色的氧化铜变成了红色的铜”,“我们可以看到,浸在硫酸铜溶液中的铁丝表面上覆盖了一层红色的铜”。而同样在此教材的第2页、第7页对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和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等实验现象的描述时是这样说的:“加热后绿色粉末变成黑色”,“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红磷燃…  相似文献   

7.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效果与碳的种类、氧化铜纯度、加热源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首先从热力学角度探讨该实验可能发生的反应历程,再在不同质量比例、不同种类的碳、不同纯度氧化铜、不同温度等实验条件下进行实验,并对其反应产物进行鉴定,用简单比较法找出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是:碳粉和氧化铜质量比为1:11.5;混合研磨时间为15m证;用火焰温度较高的酒精喷灯加热;碳粉选择还原性碳粉;氧化铜选择分析纯氧化铜。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实验中对反直条件控制不严,而使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失败。学生在平时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对反应条件也常常忽略,已成为中考高考失分的原因之一。 1 实验条件不具备,反应不能发生 可燃物不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制取氧气、甲烷或氢气、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实验  相似文献   

9.
按教材上介绍的方法进行实验时,我们常在盛有氧化铜的直玻璃管前,增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一氧化碳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这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运用这种方法做实验,虽然现象比较明显,但步骤太多,浪费时间,现对此装置改进如下(图1)。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一氧化碳,用玻璃片盖好备用,预先配好一个胶塞,胶塞上有一细铜丝,下面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上海化学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为了探究氧化铜与碳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氧化铜和碳的混合粉末。在不含氧气的高温条件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结论,生成的气体产物一定是CO2。  相似文献   

11.
例1有一同学在课外活动中,进入实验室做老师演示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他先取了9克氧化铜粉末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教材图示组装好整个装置,通入一氧化碳气流并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称得玻璃管中固体物质  相似文献   

12.
1引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001版,九年级上册)第118页“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装置见图1),有几点不足。(1)需要用甲酸和浓硫酸来制取一氧化碳,有的农村初中学校不一定有甲酸,增加了实验的难处。(2)反应前需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以排尽玻璃管里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但一氧化碳通多久难以把握,如果通入一氧化碳的时间过短,则加热时极易引起装置爆炸;如果通入一氧化碳  相似文献   

13.
(一)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所用的反应管,可用硬质玻管,两头都用橡皮塞代替。(二)教材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不便控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我们打算改用启普发生器或如图所示的装置。(三)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反应很快,2-3分钟后即可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实验时应注意,①实验中木炭用量一般相当于氧化铜重量的1/5-1/4,远远超过理论所需量;②反应前,需将氧化铜与木炭粉混和均匀,药品颗粒都要很细,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初中化学教材(82年2月第一版)119页实验3-12中介绍为“往玻璃管里放入氧化铜粉末,加热,然后通入一氧化碳”,实验装置图为: 我们就实验过程及尾气的吸收作了如下改进,改进装置图见图2。鉴于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和气体的爆炸极限  相似文献   

15.
绝大多数计算题的解法不止一种,用常规方法求解往往较为复杂,若我们认真分析题意,就会找到其中一些隐蔽的条件或关系,就可能使问题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题目:有一同学在实验室取了含有铜粉的氧化铜粉末2克,按教材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在加热条件下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后,经冷却,称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68克.求原混合粉末中含氧化铜的质量分数.解法一:设原混合粉末中含有x克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有y克单质铜.CuO+CO=△Cu+CO279.563.5x克y克79.563.5=yx y=6739..55x……(1)又原混合粉末中的铜粉未…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教学中,对文献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一体化实验进行了优化,增加了气体循环系统,确保有充足的一氧化碳用以还原氧化铜,并利用湿润的氯化钯试纸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用于说明一氧化碳的还原性的实验 ,但沿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装置、操作复杂、费时 ;反应体系开放 ,容易污染环境 ;一氧化碳不能完全与氧化铜反应 ,造成一氧化碳的浪费 ;实验现象不明显。为缩短时间、简化操作、便于观察和防止污染环境 ,我们对原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一、实验用品1 50mL锥形瓶、1 50mL烧瓶、分液漏斗、玻璃导管、双孔橡皮塞、橡皮塞、连有螺旋状铜丝的橡皮塞、石棉网、酒精灯、石灰水、甲酸、浓硫酸等。二、装置图改进装置如附图中B所示。附图 实验装置三、实验步骤1 检…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碳的氧化产物为CO_2;紧接着在习题中要求学生写出碳与氧化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这样学生就会模仿书上的化学方程式,把碳的氧化产物也写成CO_2,而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却是CO。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碳还原氧化铁,氧化产物为CO_2,而炼钢时氧化亚铁与碳的反应产物却是CO。  相似文献   

19.
铁粉能加快碳与氧化铜反应的速率。利用有防风罩的酒精灯加热研细并混合均匀的碳粉、氧化铜粉末及铁粉,可快速把实验做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讲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为说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则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碳的两种氧化物之个性,我将该实验作了如附图所示的改进:在盛有氧化铜的烧管前加一支试管A,把C处试管上的直管改成弯管,并放一酒精灯。把一氧化碳气体通入A→B装置中,观察现象,完成附表中所列举的实验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