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谓尊重教材?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尊重教材体系和结构,如苏科版教材,将“因式分解”作为“乘法公式”的后继内容,在每册编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大多数的章节均设计了“数学活动”;二是尊重教材主要特点,如苏科版教材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相似文献   

2.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打破原有的教材观,像丁杭缨老师所做的那样,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有目的的选择、补充或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如何对数学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1.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师要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和自己的教学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教辅和教具,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组织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智慧和学生创新的有机结合。2.…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根据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或重组教材。  相似文献   

4.
春蚕无需炫耀,那吐出的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无需自诩,那盛开的桃花就是对为人师者最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进入新课改以来,我校在同一个年级一直是用北师大版和人教版两套课标教材同时进行实验,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资源——教材,它是构架在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们日常教学中的重要依据。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怎么认识和处理教材,一直是备受教师们关注并且是讨论交流得最多的话题。这里将我校近期一次关于教材使用的数学集体教研活动中教师们的交流内容展示如下: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改革,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对新教材的理解和使用,却存在许多误区,因此,怎样理解新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关注“人文关怀”需从解读教材文本着手,在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现状、心灵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开放性建设性解读教材、使用教材,努力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我校处于联洋社区的中心,联洋社区是一个国际社区,人员构成极其多元化。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对于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征的学生和每学期从外地转来的新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少不和谐的现象。在上海乡土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正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渗透构建和谐班级、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意识。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选择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上海人》一课进行了教学尝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材的多样化日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但在众多教材中,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什么样的教材是好教材,如何选择教材?这是广大校长和教师们多年来在着力思考和探寻的问题。本文以张天孝老师主编的《新思维数学》为例,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教材百问     
问: 《故乡》中有“我和母亲……于是又提起闰土来”一句。可是下文内容几乎全部是写杨二嫂,这是怎么回事呢 ? 答: 这是小说创作中“带一笔”的技法。这样的技法,在鲁迅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   课文由宏儿想到水生,到“我和母亲……又提起 (水生的父亲 )闰土”,再到母亲愤愤不平地说起“碗碟事件”的来龙去脉,行文自然流畅,信手一笔,带出碗碟发见者——杨二嫂,接着,课文写杨二嫂“自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了似地跑了”。此处看似闲笔,但它实际上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从人物塑造来说,它有助于突出杨二嫂的小市民性格,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教材传统功能的研究,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材观,并以此对教材的编制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3.
顾洁 《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0(2):100-100,102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面目一新的教材,不仅教材内容大幅度更新,而且更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那么,语文课是否就必须按部就班,以教会教材的内容为目的呢?教师是否必须完全遵循教材编排来进行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4.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江明语文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多年来,语文界进行了各种理论研讨和教改实验,不少研讨与实验形成了共识,取得了成果。如,应努力发挥语文教学的多种功能、注意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共识与成果为新编写的各套...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16.
从教材的特点看教材建设雷庆本文试图从教材的特点出发,对教材建设提出一些看法。一、高等学校教材的四个特点1.专用性与通用性相结合教材作为高等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应当适应人才培养过程“按专业,分层次”的模式,体现出专用性与通用性相结合的特点。一方...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上册)在我区各校已使用了两个多月。总的感觉是:这是用新的课程理念编写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致力于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学生喜欢的教科书。要使该教材真正的实施到位,教师对教材要把握其精神,领会其实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解释者和忠实的执行者,而是与学生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的形式教材是反映教育内涵的载体。从学校教材管理角度出发,依教材内涵的表现方式看,目前教材的形式可以划分为:1.直觉式教材。直接用文字、图案、形状表达,凭五官可以直接感知内涵的教材。如各种纸质课本、练习册、模型、挂图、活动册、故事书、照片、卡片、复印材料、可以摸读的盲文书籍等等。直觉式教材图文分辨率最高,具有书味气息,能触摸,有实物厚实感,能独立存在,容易移动,但存在内容容易过时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材与普通高校教材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论述了高职教材与普通高校教材的区别与联系。研究本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比较分析,展示高职教材的独有特性,指导高职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