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说熊十力,就不得不提文学家废名。他们是1949年前中国的两个怪人。熊十力"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废名则是"莫须有先生"的化身。汤一介称老师废名为"真人"。  相似文献   

2.
熊十力一生所致力者在于建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因此宗教问题不是其研究的重点。不过,对于在近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佛教和基督教,熊十力亦有很深的见地。"体用不二"是熊十力哲学的宗旨。因此,他以"体用不二"来评判各种宗教,并形成为其宗教观:其一,宗教诉诸于感情,哲学诉诸于理性。其二,宗教基于"体用二分"立教,此乃宗教之根本特征。其三,宗教与哲学一样具有"本体论",但其本体论最终会被哲学本体论所取代,即哲学将取代宗教。  相似文献   

3.
自1923年以后至1929年结识马一浮之前,熊十力在思想上已有两次重要变化,这决定了<新唯识论>初稿的基本思路是"以变易为体",即坚持一种非现成性本体论.但结识马一浮之后,后者却坚决反对这一思路,致使熊十力对<新唯识论>初稿渐生疑虑,并于最终决定修改此稿.由熊十力本人改定的前半部与主要由马一浮改定的后半部一样不再延续"以变易为体"的思路,而逐渐转向马一浮所主张的"变中见常"思路,即从非现成性本体论转向现成性本体论.这次转变实为熊十力自1923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体"是熊十力哲学的最高范畴,他通过出佛原儒、会通中西的方式创立"新唯识论"体系,而其骨架是体用论。学界对于熊氏的研究多停留于静态、粗线条地研究其哲学思想,或者是单一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角来思考熊十力与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化,很少深入探索其历程,且对其"新唯识论"的理论突破和创造之研究仍需深化。鉴于熊十力"新唯识论"本体论的问题意识及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历程和内容,进而来窥探熊十力在回应中西学术论争和存在形上迷失的哲学特色和体系全貌,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哲学内容和哲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还在研究地震预报的李四光 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1971年因动脉肿瘤破裂而去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挂念着周总理交给他的地震预报研究任务.这天,李四光就这个问题同秘书谈了整整一个下午,并一再嘱咐秘书:"明天把全国地图带来继续研究."第二天,秘书带来了地图,李四光却与与长辞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近代化面临着两难的抉择,中西文化的分辨成为近代中国的文化难题.熊十力的学说正是以"返本开新"为旨归,试图从传统儒家精神中开出现代的科学、民主思想.在熊十力看来,中国文化是"性"上立基的,西方文化是"欲"上立基的,并试图通过以"性"摄"欲"的方式来融合中西文化.但这也是其学说的缺陷所在,道德价值和富强价值毕竟是错落开来的两层不同维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学对道德本质的思考是以性命之辨的形式出现的,"口之于味"章是《孟子》中阐明性命关系的重要文本;朱熹认为此章说明感官欲望和道德法则都是人性的组成部分,并且二者皆为"命"所限。熊十力及其三大弟子都重视此章并对此章进行了不同的解读:熊十力主张性命合一,以感官欲望与道德法则都出自宇宙本体的宇宙论进路批评程朱的命定论倾向;徐复观、牟宗三不赞成熊十力的观点而主张性命对扬、性内命外;唐君毅主张此章的"命"是指"义命",也就是说,感官欲望、道德法则与外在命运是工夫实践中活生生的统一。依据唐的诠释,道德的来源是主体心性与外在环境的感应过程,道德的本质是一个在工夫实践过程中显现的情景化的主客、天人之间的感应。  相似文献   

8.
熊十力是二十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有一个叫徐复观的陆军少将听到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志于做学问,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回信,讲了一番治学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徐复观穿着陆军少将的军服到重庆北碚金刚碑勉仁书院拜见熊十力,请教应该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从相对主义史学立场上对中国历史的盛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将道德、政治与学术视为影响中国历史盛衰发展的基本要素,从而提出通过对儒家道统、学统与治统的发掘与继承而发展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民主与科学的中国社会出路的理论结论。熊十力的中国历史盛衰观具有鲜明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特征与局限,并对其弟子牟宗三的"三统并建"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全国李四光研究学会名誉理事、国际报告文学学会第一副会长、国际政治学院黄钢教授,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参加李四光学术讨论会期间,应邀来校讲学。黄钢教授对李四光很有研究。他在《学习李四光》的长篇报告中,高度评价了李四  相似文献   

11.
正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面向全国地质工作者高层次的地质科学奖。主要奖励长期从事地质工作、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为发展地质科学和祖国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地质科技工作者。其下设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科研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荣誉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除荣誉奖外,共选出获奖者不得多于15人,获奖者一生  相似文献   

12.
黄冈师范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黄州,位于东坡赤壁山麓、鄂黄长江大桥之畔。学院创建于1937年,是一所以本科教学为主体、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湖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吴头楚尾”的鄂东地区,历来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董必武、陈潭秋、林育南、李先念、韩先楚、王树声、秦基伟等革命先辈,毕昇、李时珍、黄侃、熊十力、王亚南、闻一多、胡风、李四光等历史文化名人,均诞生在这块土地上,构成了这块沃土上亮丽的人文历史景观。学院现有校园面积1200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余人。在岗教职工930人中,专任教师590  相似文献   

13.
先听一个故事。熊十力是20世纪中国重要的哲学家。40年代,有一个国民党的陆军少将叫徐复观,听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绍后,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决心向熊十力请教。有一次他向熊十力请教读什么书,熊十力叫他回去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时空》2007,(7):98-99
精彩一页: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在和小伙伴玩耍时,看到草坪上有块突兀的巨石.大石头孤零零地立在草坪上,与周围很不相称.他就去问老师:"草坪上的大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老师说:"人们都说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李四光又找爸爸印证老师的话.爸爸说:"有这个可能,天上掉下来的石头叫陨石."可是,如果大石头是从天上掉下来,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的大坑,为什么地上没有坑?李四光决心当个科学家,弄清巨石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文题实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抗日战争中,在重庆,有一天国民党元老陈铭枢请学者熊十力吃饭。熊十力面对浩浩长江,大发感慨,而陈铭枢则背对长江,看着熊十力。熊觉得很奇怪,说这么好的风景你怎么不看?陈答曰:“你就是最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40年代,有一个国民党的陆军少将叫徐复观,听到友人对熊十力(2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的推崇和介绍,又在上司那里看到熊十力的著作《新唯识论》,大为佩服,就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有志于做学问,希望得到指教。熊十力回信,讲了一番治学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7.
资讯直通车     
《辅导员》2006,(3)
2006年元旦前夕,“发扬李四光精神,创建节约型社会,李四光中队授旗仪式”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举行。北航附小三(4)中队等海淀区8所小学的15个优秀中队被授予“李四光中队”称号,并接过了“李四光中  相似文献   

18.
儒家为熊十力所肯定和发扬的是义理化的《周易》之生生、创进的宇宙观与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肯定及其经世精神,他诠释确立了一个毫无“宗教迷情”的儒家学统;道家给熊十力以玄远理境的启迪和生命层面的助益;佛家使熊十力受到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其哲学体系的来源和哲学创作的思想宝库,他对禅宗有亲切的生命认同;西学是熊十力进行哲学创作的参照系,他强烈认同并积极回应了东渐之西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1,(10):18
"一九○中队"、"张思德中队"、"毛岸英中队"、"雷锋中队"、"李四光中队"、"航天英雄中队"……从祖国的北部边疆到东部沿海,从革命圣地延安到伟人故里韶山,全国"英雄中队"创建活动遍地开花,已走过了56年光荣历程。  相似文献   

20.
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的回龙山下,一共有7个兄弟姊妹,爸爸是一个乡村教书先生。李四光从小就很爱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办法的乖小孩李四光小时候,家境比较困难,全家都指望着爸爸微薄的收入,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就是妈妈。李四光从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