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萧红的小说中,有两种常见的家庭结构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中,父亲形象都是缺席的。出于对父亲的憎恨与惧怕,萧红极力避免言说父亲。但萧红为克服缺失,求得心理满足,在仅有的几篇"父亲在场"的小说中创造了"父思儿"的"白日梦"。萧红渴盼父爱的强烈愿望,在小说中,以"父思儿"的悖反形式表现出来。在幻型世界中,作家的情感需求暂时得到了替代性的满足。这一情况曲折地体现了萧红对父爱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杜雪婷 《文教资料》2014,(23):14-17
萧红在小说中通过细致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充分刻画出一个个以"传统道德和礼教习俗"自律的女性形象,这也显示出萧红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对萧红小说中自律女性形象进行深入剖析,并将造成自律女性悲惨命运的思考延展到民族、阶级话语之外的领域,追索更复杂的悲剧原因,同时探究其塑造的自律女性形象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繁花 《现代语文》2009,(12):76-77
萧红近十年的创作都不脱一种悲情的色彩,作者以自身的悲剧人生为基底,用女性的话语视角在她的小说中反映了许多乡村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对她们长期的卑贱处境和无助状态的展现,深刻揭示了男性为主宰的父权文化体制下的女性在生存、婚恋、生育过程中必然的悲剧属性。  相似文献   

4.
萧红早期小说中的女体书写与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萧红早年未婚怀孕的经验,考察萧红书写女性人物的特色.在萧红早期的写作生涯中,一些极为私密的女性经验,成为她建构文本的资源和推动力量,在独有的女性书写中完成中国现代文学中极为复杂的女性集体想象.在萧红小说中,女体/母体的病态构成了史诗风格的女性身体铭刻.这种独有的女性叙述,凸显了女性身体,以一种怪诞现实主义的叙述策略完成.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小说是独具一格的,创造了属于自己独有的风格"萧红体"小说。不管是她的抒情方式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有她的特别之处,本文就以她小说的抒情化、散文化等方面来剖析她小说特色。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她的小说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在民族关怀上不逊色于男性,在对女性的关怀上又有其独特的意义,她的小说以空间来结构,这些都体现了萧红小说的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家。她对妇女生活和命运的关注是独树一帜的,妇女问题始终是她创作的中心题材。作为一个饱受男权社会之苦的女性,萧红的人生体验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当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经验,这一性别角色几乎规约、困扰和影响了萧红的全部生活,同时也规约和影响着她的全部创作。她的绝大部分小说都以女性为主角,其创作中流露出自觉的女权意识。她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抨击和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包含着她鲜明的女权意识,即女性应该获得人格的平等与人性的尊严。  相似文献   

8.
萧红的小说从自身的审美需求出发寻找到女性艺术掌握世界和表达世界的独特方式,她以诗的别才和散文的风韵,展示了不拘格套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9.
萧红的小说研究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带强烈政治色彩的文学批评,1980年代在"改造民族灵魂"文学传统下的重新审视,19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批评框架下的再度解读,无论是研究视角还是研究方法都有所拓展。纵览历史发展线索,扫描萧红小说研究的得失,并勾勒出运动的轨迹,不仅可以推动萧红小说研究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也将有助于整个现代文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小说浸润着浓烈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论文以生命意识为视点,从生命价值意义的沦落、生命本体意义的虚无、荒诞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来追寻萧红作品艺术魅力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11.
在萧红的创作中,"后花园"这一空间意象随处可见,这一空间意象带给萧红的不仅是童年的快乐,更多的是对"家"的渴望,而"后花园"在地理上的边缘位置也决定了萧红"边缘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勇敢走出父亲家门的“娜拉”,她对父亲的反叛可谓决绝。在她的好些散文及自传性小说中,父亲张廷举被描绘成一个冷酷自私、缺乏人伦常情的人。但她的短篇小说《看风筝》、《旷野的呼喊》和《北中国》中的父亲形象却极其生动感人,且有着颇为相似的情感结构模式.即“儿子离家——父亲思念”。曾经激烈反抗父权的萧红却极力在小说中回避父子之间的尖锐冲突,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执著于塑造同一类型的慈父形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诧异。文章立足于文本分析,并试图从作家的情感经历及创作心理对这种奇异现象做出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命途多舛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孤寂体验贯穿着她漂泊异乡、辗转流浪的短暂一生。萧红的孤寂体验主要包括反抗的孤独、爱情的孤独、英年早逝的孤独和创作的孤独四个方面,它们对萧红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独具特征的"萧红式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萧红小说中颇具代表性的几个乡村女性形象的剖析来阐释萧红的女性意识和她作品中所包涵的历史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萧红是一位命运悲苦但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悲凉短暂。传统观念里的"母亲"一直是伟大和崇高的化身,是牺牲和奉献的代名词,而萧红划开笼罩在"母性"之上的灼人光辉,使被施予了华丽外衣的"母性"骤然赤裸,她笔下的母亲不仅形体、相貌丑陋,而且大多在无爱的婚姻中进行着动物似的生育,游走在生死的边缘,为"物"而疯狂,都是自私、冷酷、残暴的母亲。萧红之所以淡漠母爱,颠覆母爱,与她成长历程中母爱的缺失、贫穷的流亡生活及萧红对母性的颠覆性认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萧红和张爱玲两位作家的作品在阅读视野中维持着持久的生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作者生命与作品生命完美汇合和阅读者与被阅读者情感强烈共鸣。萧红和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永恒文学魅力与作者、作品和读者三位一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语言风格多姿多彩,儿童习语式是她的语言风格之一,它有一般童言的天真质朴,更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萧红用儿童习语写作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也非刻意的追求,而是生命体验的一种自然的流露.在常见的儿童习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因而,她的作品比一般的儿童作品更有深度.同时,萧红的儿童习语具有节奏韵律,在章句行文间充满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18.
萧红小说中的太阳意象绵密奇崛,多采丰盈,寓意苍凉邃远.其叙事功能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描述性功能.指太阳意象仅作为单纯的自然现象的环境描写出现,为作品提供时间背景,创造氛围;其二是隐喻性功能.指太阳意象既是温暖、正义、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又是挣扎在“生死场”上底层民众艰难生存图景的外显,更是暴戾社会男权专制的写照.透过太阳意象,萧红展示了小说创设的情境氛围,更突显出她对民众疾苦的凝视和同情、对男权专制强有力的痛斥和鞭挞.  相似文献   

19.
萧纲赋考论     
现存萧纲赋按内容可分为述志赋、抒情赋、咏物赋、宫体赋、游戏逞才赋五类,其中宫体赋最有特色。萧纲宫体赋的描摹程式是由咏物到咏女性,写作倾向上只为描摹而描摹,不动感情。由此推理,萧纲对赋的理解相当通脱,题材无所约束,描写无所顾忌,符合其"放荡为文"的文学观。《悔赋》作于侯景乱中,是萧纲少有的严肃主题的作品,萧纲借此痛定思痛、批判现实,表达勘定战乱、中兴国家的信心。《悔赋》与宫体赋主题截然不同,这对于反思宫体文学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五四起始的现代乡土童年书写,追怀作家童年时代的生命经验与人事见闻,对已逝的童年乐园的忆念多源于现实中成年人生的困境.从鲁迅童年的“百草园”到萧红童年的“后花园”的记忆书写中,寄寓了作家的生命理想,也蕴藏其“失乐园”的沉痛.萧红在表现的深广度上体现了与鲁迅相接的精神底蕴,不仅传递着“励己”及“立人”的渴望,而且对个体生存和整个人类命运之荒凉底色有着深邃的洞察.现代作家的乡土童年书写大多体现了对“失乐园”的清醒意识和力求振拔的内心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