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禀赋和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指出了各地区水资源情况差异以及各地区水资源不平衡对区域发展的制约影响,以及各地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水利综合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建议因地制宜地开发有限的水资源,朝着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3—2009年甘肃水资源公报汇总资料④,分析了甘肃省内流域的水资源量、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依据计算的流域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平均用水量和人均生活用水量等用水指标,分析了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利用效率及各用水行业的用水的变化情况。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比常年稍偏多,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稍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于全国同期水平。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比常年值稍偏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高产、稳产及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我国西南地区季节性缺水现象突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难度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滞后。应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输水过程及田间灌溉过程三个方面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永州市观测站(57866)1951—2010年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的统计分析研究,对永州市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研究发现“永州市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属太阳能资源丰富等级,稳定程度属不稳定等级”;“太阳能资源与降水资源呈现季节分布态势,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与降水资源有季节性互补作用”等结论,为有效提高太阳能资源及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气象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淮河流域2002—2010年水资源利用数据,应用基尼系数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利用结构的定量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水资源与耕地空间基尼系数、与城镇的空间基尼系数、与农村人口的空间基尼系数分别为0.32、0.47、0.20。表明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最不均衡,而农村人口的空间分布则较为分散。淮河流域水资源空间基尼系数为0.34,空间安全程度一般。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一切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没有水和水资源就没有人类。水和水资源在自然物质概念上是不同的,水资源不等于水,水资源只占地球系统中水的十万分之三,可见水资源是很有限的,它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的急剧增加,整体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对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和利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咸阳市市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城市供水的现状,指出企业自备水源无序、过量开采的危害和原因,提出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实现由市自来水公司统一供水的城市供水格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昆 《天中学刊》2011,26(5):33-37
选取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等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构建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指数;从评价结果看,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比较强,整体上属于良好可承载类型。选择目标规划法,利用数学模型对驻马店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量化求解,科学预测各县区2020年水资源可利用量,得出结论:随着驻马店市用水结构的调整,人口承载能力可以提高;调整水结构更能提升水资源承载能力;假如生活用水比重的提高较缓慢,而生活用水总量的增长较快,则全市2020年水资源人口承载能力明显降低;从总体发展趋势看,驻马店市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呈西南强、东北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历史过程,该文选取清、民国、当代三个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时期,以青海省循化县为个案切入研究,利用档案、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系统梳理了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状况,展现了不同社会时期当地水资源状况、水资源政策、水资源分配制度和民众对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态度及认识。  相似文献   

10.
水质治理与水资源保护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对图们江流域(中国一侧)水污染治理,防洪治涝,水土流失治理成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是中国资源富集区,资源型产业比重高,是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区域。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资源,内蒙古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也面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了资源富集地区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区域型发展自主机制的影响下,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出现并进一步拉大。产生这种差距的作用机制除了自治区的政策遵从了国家对省区的管理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下市场选择、盟市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和具体操作层面上的细微差距等人为或社会原因外,也存在自然资源禀赋不同、自治区地域面积广阔等客观原因,而这种客观诱因的作用不仅在改革开放历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也将起重大作用。对此,内蒙古需要继续优先发展核心区,并将均衡发展的目标锁定在城乡居民收入和公共服务领域,通过人口转移、财政手段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资源丰富的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城乡收入差距逐年扩大。通过对12盟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自然资源开发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资源丰裕度每增加1%,收入差距拉大0.85%。经济增长、二元结构和教育投入不均衡也促使收入差距扩大。地方资源税收入再分配等措施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总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是.从三次产业的整体来看,地区经济发展主要靠第二产业——工业拉动,以高投入、高消耗、高增长、低效益为特征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仍然主导着内蒙古产业经济的发展,资源型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构建内蒙古生态产业体系,有效协调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才能够保证地区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在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有自己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快速城市化过程使城镇中的民族关系更趋复杂、城镇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问题日益严峻、城镇中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增强。内蒙古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民族问题,只能在加快内蒙古城镇化的进程中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第一,加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作为城镇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国家帮助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方针,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第三,要加大和深化城镇户籍、工商、卫生、税收和保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改革;第四,要将城镇化发展进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构建进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方法的内蒙古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9个地级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包头、鄂尔多斯两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效率高。此外,2001—2009年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建议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强呼和浩特市和其他欠发达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城乡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城市化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乡结构转型是城乡结构从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的运动过程,这种转换主要是通过城市化过程实现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东部地区的特点,因此,内蒙古的城乡结构转型主要应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来实现,把重点放在提高和扩大现有中心城市和培育发展新的经济中心上,逐步建立以大城市为中心,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  相似文献   

18.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选择应遵循分阶段、多元化与综合发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相结合;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城镇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针对内蒙各地区的经济特色与发展潜能,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模式包括工矿主导型、加工主导型、农业基础型、商贸中心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城郊服务型及综合发展型等多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自2002年以来GDP增速连续六年全国排名第一。但是,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粗放型的发展模式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树立科学发展观,探索一条集约型经济发展路子,对于保持和促进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内蒙古区域信用活动发展水平表现出信用总规模水平低、信用化程度低且发展速度慢、信用交易中介化明显的特征。内蒙古区域信用活动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是不足的。因此。要在内蒙古区域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尽快提升内蒙古区域信用活动总量,使其与经济规模匹配,并加强宏观管理、提高微观主体信用管理水平,以促进内蒙古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