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士钊先生(1916年10月——1991年3 月),曾用名李士杰,山东聊城人。早年就读于私塾,省立中学、聊城第三师范和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他从1937年冬以新闻工作者投身抗战阵营开始,一直从事山东历史文化和地方志方面的工作。聊城是他的故乡,因此,他与聊城地方文化就有着不解之缘,写下了许多有关聊城地方文化的文章,对于宣传聊城,推动聊城的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全国“怎样办好地方广播电视”主题研讨会在山东聊城召开。来自中国文联、中国广电总局、《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当代电视》、《光明日报》的十几位领导、专家、学者对怎样办好地方广播电视以及聊城广电两年多改革创新、跨越发展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赵彦昌 《山东档案》2006,(5):61-62,43
傅斯年先生1896年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清朝开国状元傅亦渐的第七世孙,自幼便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他11岁就读完了十三经.他是经历新旧文化、中西文化碰撞成长起来的一代著名学者,在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教育学方面均颇有建树,其中尤以史学最为突出.他曾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下面简称“史语所“)所长、北大代理校长等职,后随国民党迁台而留在台湾,并担任台大校长,1950年末在台北辞世.……  相似文献   

4.
武训(1838-1896)是山东堂邑柳林镇武家庄(今属冠县)人.他一生行乞积资,穷三十年之精力,兴办了柳林崇贤义塾、馆陶杨二庄育英堂、临清御史巷义学等三处义学.他以一个乞丐之力,创惊人之举,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影响.然而,百余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胡乔木同志指出,“武训这个人物应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历史学的问题,需不报任何成见加以重新研究.“根据这个讲话精神,从1987年起,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大学(今聊城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组织了武训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5.
武训(1838-1896)是山东堂邑柳林镇武家庄(今属冠县)人.他一生行乞积资,穷三十年之精力,兴办了柳林崇贤义塾、馆陶杨二庄育英堂、临清御史巷义学等三处义学.他以一个乞丐之力,创惊人之举,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影响.然而,百余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胡乔木同志指出,"武训这个人物应该如何评价,这是一个历史学的问题,需不报任何成见加以重新研究."根据这个讲话精神,从1987年起,山东省哲学学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师范大学(今聊城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组织了武训研究课题组.……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31日,聊城大学档案馆在聊大东西两个校区主办了《聊大"第一"展》,受到全校师生的欢迎。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的范筑先(1882——1938,山东馆陶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与中共鲁西北地方党组织结成了牢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创建鲁西北抗日根据地。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不久又向鲁西北进  相似文献   

8.
傅薇 《山东档案》2003,(1):10-12
傅斯年,字孟真,1896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被誉为“开代文章第一家“的书香世家.作为我国现代学术界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终生活跃于政治舞台和学术领域.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曾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学生领袖;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是“科学史学派“的创建者和精神领袖,曾担任过中山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史语所所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9至11日,中国(聊城)生态文明建设同际论坛在山东省聊城市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同志受九届伞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剐委员长姜春云委托宣读贺信。返程时,他专门要了一套报道论坛举行的《聊城日报》转送姜春云同志,并称赞《聊城日报》“关于沦坛的宣传报道非常精彩到位.版面、栏目展示了地方党报很高的办...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传教士威廉·史密斯受教会派遣,带领家人及其他传教士在山东阳谷县布教施道。他喜欢山东的生活,经常到邻近的县城,如莘县、东阿、寿张、东昌(今聊城)等地活动。  相似文献   

11.
民族英雄范筑先烈士史料篇目述略张庆年今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在抗日战争中,聊城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38年的山东第六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的范筑先烈士(1882~1938)就是1938年11月1...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一个异军突起的新媒体用强攻之势夺取了传统互联网站的地位,这就是“微信公众平台”.2014年初,聊城新闻网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掌中聊城”,如今订阅用户已达到八万余人.由于“掌中聊城”在创新信息推送模式与风格、增强用户体验、弥补地方新闻网站与受众互动不足等方面的极大优势,在两年的时间里,“掌中聊城”由默默无闻发展到目前在本市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稳居前三.  相似文献   

13.
朱茂明 《青年记者》2017,(18):38-40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深入挖掘、研究、弘扬一个地区的优秀历史文化,对于提高本地知名度乃至促进经济发展,凝聚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聊城居鲁西、临黄河,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在这里交汇,齐鲁文化和燕赵文化在这里碰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气质.如何发挥聊城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聊城报业传媒集团依托自身的传播优势,在建树地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先生(1898-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他曾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也是中国现代的著名学者.他曾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研究院总干事,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在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参与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研究中所提出的"史料便是史料学"的思想,在我国近现代档案学的创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清代聊城坊刻业的勃兴,与大运河贯通带来的城市交通地理优势和经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聊城商业的发达为民间刻版印书业提供了经济基础,兼容并包的运河开放文化则直接刺激了坊刻业的兴盛,其中市民文化的崛起更成为坊刻业勃兴的文化沃土.植根于市民文化土壤的坊刻业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市民文化的烙印;同时坊刻业又起到了对市民文化的整合重塑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傅以渐为山东聊城名人,是清朝开国状元。他仕途通达,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傅以渐勤奋好学,生活简朴,谦恭谨慎,以清勤著称于世。至今他的一些奇闻趣事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7.
梅曾亮为桐城派后期的重要作家,其《柏枧山房集》最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山东聊城海源阁藏书楼主人杨以增杨绍和父子于咸丰、同治年间刻有梅曾亮诗文集三种,其中《柏枧山房集》同治三年补刻本为最佳刻本,亦为足本。  相似文献   

18.
一、"天一阁"得以巍然独存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明清以来,私家藏书楼曾经兴盛一时,其中著名的就有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和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等.但明清动荡不安,兵燹不断,私人的力量很难保护住珍贵的文化财富.有的毁于兵火,有的遭劫流散.如聊城杨氏"海源阁",晚清曾经盛极一时,但大量珍秘文物毕竟不是个人力量所能永久保存的,藏书屡遭劫难,终究逃不脱毁散的命运,而至民国后期却已片纸不存.  相似文献   

19.
聊城杨氏海源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红 《图书馆杂志》1999,18(7):42-43
鲁西聊城杨氏海源阁藏书楼,为清末著名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其鼎盛时期,曾使“孤本珍籍,精抄名校,悉集于聊城”,其残存藏书,亦早已成为历史文化瑰宝。 海源阁的四代主人 海源阁藏书楼,始于杨以增,止于杨承训,前后经历了四代主人,其中又以杨以增及其子杨绍和贡献最大。 杨以增,字益之,号至堂,山东聊城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九月至咸丰五年(1855年)在世。道光二年进士,分发贵州补荔波县知县。其居官颇有政绩,由知府、道员逐级摆升至陕西布政使。时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与杨相契甚深。道光二十八年,任江南河道总…  相似文献   

20.
王标 《档案天地》2011,(6):38-41,57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祖籍江西永丰。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1896年3月26日)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在近代学术史上,傅斯年是一个著名的人物。他不仅是历史学家、教育家、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领袖、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人、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台湾大学校长,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