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是指教育管理领域的社会共同体在进行教育管理研究时所遵循的一定模式。当前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现状表现为:支撑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理论;研究价值取向正由主客二元对立逐步向主客一元统一过渡、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理论知识体系由相互争鸣到渐趋相似,但尚未统一;研究方法正由一维片面逐步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过渡。在"大教育管理学"视野下,教育管理学学科范式将出现如下走向:理论基础将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走向复杂科学理论;研究价值取向将从由主客二元对立走向主客一元统一,从理论与实践松散结合走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知识体系将从相互争鸣走向统一、系统的教育管理理论建构;研究方法将从一维片面走向二维互补、多维融合。  相似文献   

2.
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是人主体性,丰成的源泉和动力.人的活动是社会及其全部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原,是人的生命和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源泉.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国家课程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班级活动的教育学基础是人的全而发展理论、现代儿童发展观和小学教育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直接影响教育制度的结构与社会“技术—经济范式”的进程,其实质是社会利益结构通过教育系统表现出来的力量对比变化。基于技术革命的经济长波运动决定了社会利益生产与教育创新的路径与周期性,教育创新应以有利于我国顺应经济长波规律的赶超发展过程中“两个文明”的协同作为价值标准,以有利于我国在此过程中形成与演化符合“毁灭性创造”机制的“技术—经济范式”为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的现实影响越来越大,但教育评价中的争议与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究其根源在于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原来基于强势主体价值的教育评价难以适应多元价值的教育现实.以往的教育评价范式主要建立在教育价值唯一或确定的基础上,现代教育价值趋于多元,教育评价范式面临全面转换的现实需要.本文分析了教育评价的矛盾根源,总结了教育评价的已有范式,提出了我国教育评价范式转换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5.
牛顿范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着人们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这种范式为研究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带来了深层启示.在否思牛顿范式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抽取其范式理论的精髓,并与构建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做参照呼应,以此为构建学科体系的模型铺就研究路径;最后提出"两极(教育学和管理学)一四维(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学科结构和学科特性)一多族(学科互涉关系)"扩展模型的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日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环境,因而也成为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网络物理层和软件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技术架构,以此为基础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网络虚拟实践得以实现.文章通过探究虚拟实践内涵、特征以及与现实实践的辩证关系来分析网络虚拟实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教育管理学是一个发展的多体系范畴,不同体系的教育管理学其研究对象不同。实践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科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中的教育管理问题,元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学自身或教育管理理论。三者共同将教育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体现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并与时俱进,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育管理学是一个发展的多体系范畴,不同体系的教育管理学其研究对象不同。实践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活动,科学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中的教育管理问题,元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学自身或教育管理理论。三者共同将教育管理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体现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和功能,并与时俱进,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的“破冰之船”:泛实践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人首次提出的寻找教师教育出路、导引教师教育发展方向的“教师教育泛实践战略”,旨在实现教师教育范式的重构与转型。该战略也是基于多元整合的教师教育的现实需要,以实践为教师教育的辐射点,终结单向的知识、理论传授的培训模式,通过“三维”实践路径和“六元”活动范式,实现教师能实践、会实践、科学进行实践的现实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0.
活动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活动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研究人的活动的活动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活动的理论和心理学关于活动的理论,具有重要的教育意蕴.活动理论的教育实践意义:构建完整全面的学生主体活动,重视教育中的外部活动和实践活动,主体活动是知识与能力、创造力以及人格发展诸方面统一的现实基础,主体活动是素质生成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