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高校急功近利的浮躁学术风气,导致学报来稿数量激增,水平参差不齐;作为高校教学科研队伍一部分的高校学报编辑也存在心气浮躁、把关不严的现象,学报整体学术质量不高。为此,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把好来稿质量关,做好编校工作,才能有效地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素质有关,也与社会的学术氛围、当前的人文心态和管理体制有关。从主观角度来说,缺乏对学术本身的科学认识,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学术创新:高校学报的生存价值--高校学报生存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有些高校学报逐渐由“学术性刊物”演变成了“学校内部刊物”,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被淡化,有的甚至还凶这合了学术界中不健康的急功近利的浮躁和虚夸之风;高校学报界对学报整体质量问题重出版形式而少谈学术内容和方法论的规范,致使学报的学术质量提高缓慢,甚至出现不断下滑的现象,因此,应从学报的办刊思想、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果断改革,敞开门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只有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办出特色,办出精品。  相似文献   

4.
高校急功近利的浮躁学术风气 ,导致学报来稿数量激增 ,水平参差不齐 ;作为高校教学科研队伍一部分的高校学报编辑也存在心气浮躁、把关不严的现象 ,学报整体学术质量不高。为此 ,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 ,把好来稿质量关 ,做好编校工作 ,才能有效地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教育情报参考》2006,(6):10-10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4月27日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科技工作的有关情况时表示,目前学风浮躁、学术不端行为仍比较突出,对我国科技事业的危害不容低估。加强学术界自律、进一步端正学风、弘扬科学道德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举行2006年顾问座谈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学者、教授100多人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专家认为,目前,学术界学风浮躁等不良风气值得警惕。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理应把学术规范作为立身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有关,也与社会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有关,还与当前的人文心态和管理体制有关.要采取切实措施避免学风浮躁,遏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倡行学术诚信.学者要以德修身、为人师表,诚实撰文、守信处事;要建章立制、严明法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体制、学术评审制度及科研成果甄别、评价、公示与奖励机制;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方法,严把学术论文发表关和学术专著出版关;加大新闻舆论媒体的监督、导向与揭露力度.  相似文献   

8.
有当今学术界浮躁风气盛行之际,崔志远先生有受干扰,选择了现实主义这个沉重的话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项目,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历时四年完成了他的学术专著《现实主义的当代中国命运》,并于2005年9月出版了.  相似文献   

9.
大学合法性的保证在于科学合理的大学制度和学术秩序。学术秩序,就是大学对教学和科学研究双重使命的坚守在学术界和学术研究中的优势地位建立的过程;学术责任是对大学人治学态度、思考方式及学术成果的保护与担当;学术人从事科学研究的道德底线应该是诚实。浮躁的社会氛围影响到大学的科研生态和科研环境,人们开始关注和反思大学的学术生态和学术治理的制度建构。因此,探析大学学术秩序的建立与学术责任的担当,势必要厘清学术秩序与学术责任的社会历史意蕴,发掘学术生态恶化和学术无序的根源,从而建构学术制度以保障学术发展,高扬学术精神和遵循学术秩序。  相似文献   

10.
提起“浮躁”、“浮泛”、“浮夸”,人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当戒。然而在当今社会,尤其在学术界、知识界、教育界等领域,这“三浮”现象却依然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浮躁心理和浮泛、浮夸之风,影响学术活动和教育改革健康发展,使科学发展观难以落实。因此,人们当以力戒。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然而,在学术界也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浮躁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学术界,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对高校人才培养十分不利.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道德,纯化学术环境,方能培养出栋梁之才.为了遵守学术规范,必须采取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和华人数学界的领袖人物,哈佛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丘成桐日前在上海指出:“中国的科研学术界目前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不改变这种局面,自主创新就没有希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学风的问题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从“学风不正”到“学术腐败” ,丑闻越来越骇人听闻 ,引起的指责也越来越严厉。虽说有许多正直的学者一直都在默默地耕耘 ,整个学术界也并没有成为一潭浊水 ,但是这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情形决不能成为我们对学术腐败掉以轻心的借口 ,理由有二 :首先 ,学术乃天下公器 ,任何个人的学术活动都是整个学术界的组成部分 ,正如局部细胞的坏死终将导致整个生命的危险一样 ,部分人在学术活动中的不正当行为终将败坏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声誉 ,我们必须对学术界腐败现象保持足够的警惕 ,正直的学者不能满足于…  相似文献   

15.
思维科学有其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任务与方向,它们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排斥主观随意性。思维科学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维科学学会必须坚持学术民主,不搞一言堂。这些重大的学术理论问题,应当引起广大的思维科学工作者和学术界的重视与讨论,这样才能进一步开展好思维科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科研队伍存在的学术浮躁、学术不端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大学校长郭贵春建议,要建立“科研诚信制度”和“科研信誉数据库”,以规范和约束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人员和参加人员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与学术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制度与创新文化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发展和学术创新活动。实践中大学学术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泛化以及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助长了学术上的浮躁情绪和实利心态,通过学术制度创新培育创新文化是当务之急。因此,学术制度创新必须倡导学术文化,有利于大学学术发展,体现学术创新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袁希钢在《教育与职业》第3期撰文提出,导致学术腐败、学术浮躁的原因很多且比较复杂,但是一个容易观察到的现实是:高校教师很难真正静下心来考虑学术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以克服,无疑会对扭转学术腐败和学术浮躁,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科研  相似文献   

19.
论学术作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作伪行为已引起学术界和全社会的关注。文章认为,针对学术作伪现象,一方面应该理性地看待现状,对学术作伪行为不要过分悲观;另一方面必须正视学术作伪的危害,建立学术研究的自律和外部监督机制,学术研究应遵守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评价体制应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20.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对我国切实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是学术活动的两大基础,缺一不可。我国目前学术界的问题,恰恰在于存在着相互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由不够,规范泛滥;另一方面是规范不够,自由泛滥。两方面相加的结果,大大损害了我国的学术事业。为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