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院3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样化,误诊时间2—24h,经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并给予积极治疗,死亡4例,好转34例。为降低死亡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利用相关的辅助检查以早期诊断。结论:应进一步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提高检出率,积极去除可变的易患因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特点及其诊断方法,提出临床医生在诊治中应提高警惕性,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自2005年1月~2006年4月共收集17例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入院资料。结果:3例病人分别因心肌梗塞、肾功衰及高渗性昏迷死亡,其余患者经积极治疗,并发症及血糖控制好,出院。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多,容易漏诊和误诊。医生应提高警惕性,重视对OGTT及餐后血糖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无典型的心前区疼痛,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1999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70例不典型AMI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8~2006年,共收治原发性腹膜炎80例,其中成年妇女76例(95%),儿童4例,误诊48例(63.2%),误诊手术46例(60.5%),因其发病率高、误诊误治率较高,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15岁,年龄分布:<20岁6例,21~40岁56例,41~60岁10例,>61岁4例。已婚64例,未婚12例中5例有性生活史。28例明确诊断,误诊的48例中,误诊为急性附件炎2例,误诊为其它疾病而开腹手术者46例,其中误诊为穿孔性阑尾炎40例(52.6%),溃疡病穿孔2例,急性胰腺炎2例,肠梗阻1例,化腔性胆囊炎1例。1.2临床表现(1)症状:全部病例均有下腹部及/或全腹疼痛,发…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医院 ,对患者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第一位医生通常是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肺栓塞 (PE)是住院医生需要面对的一种难以捉摸的疾病 ,它的临床表现 ,即使高年医生在作出诊断时也颇感棘手。为阐明医生准确诊断肺栓塞的能力是否会随临床训练的增加而提高 ,哈佛医学院的 Rosen MP等人对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进行了多变量的动态观察 ,现将作者发表在 Academic Medicine2 0 0 0 ,75 (12 )上的报告编译于后。方法1997年 7月至 1998年 2月 ,研究者要求所有为患者开出过肺换气 /灌注扫描检测申请的医生回答 :在 0 - 10 0的量度范围内确定你认为该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原因,对亚急性甲状腺炎尽早做出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通过临床病历资料及病人回访,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门诊及病房收治的初诊时被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20例,总结误诊原因.结果:对本组20例患者回顾分析中,初诊误诊率超过50%,属易误诊常见病.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是易出现误诊的常见病,误诊原因多是由于初诊询问病史不详、查体不仔细、对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欠准确等原因造成,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内科门诊27例恶性肿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半数患者延误诊断半年以上。结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对预后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结核的发病情况,加深临床对此现象的认识。方法:对36例临床资料较完整的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X线、结素试验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35例COP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与单纯性COPD患者相比无明显特异性。结论:临床上COPD合并肺结核患者并不少见。由于该类患者临床表现的非典型性,导致漏诊、误诊较多。对此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典型麻疹的临床特点及产生误诊的原因,以便及时准确地诊断非典型麻疹。方法:临床病例分析法。结果:分析流行病学资料、详细询问病史、严密观察病情相结合对减少误诊有重要意义。结论:医师经验不足,麻疹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是造成非典型麻疹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左心衰竭的诊断方法,并分析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31例患者诊断的经验,并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并统计呼吸机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pH恢复正常,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PO2和PCO2均恢复正常,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存在端坐呼吸、精神萎靡和呼吸困难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COPD合并左心衰竭较易漏诊,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减轻呼吸机做功,纠正低氧血症,避免有创通气的并发症及脱机困难。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肺癌并发肺脓肿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并发肺脓肿的诊断.方法:回顾分析48例支气管肺癌并发性肺脓肿的临床、放射、纤维气管镜检查及开胸肺活检方面的资料.结果:肺癌合并肺脓肿时思维要开阔,纤支镜或开胸肺活检可协助肺癌确诊.结论:纤支镜对肺脓肿、肺癌明确诊断帮助很大,可减少误诊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及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静滴纳洛酮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指标改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05%(P〈0.05);观察组患者p H、Pa O2、Pa CO2三项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机辅助通气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气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心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的血液流变学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粘度快测议测定58例患者和52例对照组的血液粘度.结果 除纤维 蛋白原外,其它六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本法具有快速、特异、实用等 特点,为临床在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合理用药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患者使用抗感染、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并与43例进行有效营养支持的患者比较,治疗后1月血气分析以及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O2和PCO2均达到正常范围,且PO2高于对照组(P〈0.05),P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显著较对照组提高(P〈0.05),且FEV1/FVC随之升高(P〈0.05),同时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不良对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是一种疾病恶化的因素,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提高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大理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治疗病人的一般情况、在治人数、维持治疗率、退出原因和抗体检测等情况进行分析,为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2年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资料。结果:在治人数逐年增加,维持治疗率提高了36.6%,生物学检测率2009年至2012年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出原因主要是偷吸被抓、疾病和交通不便,分别占29.7%、28.5%、15.6%,吗啡尿检阳性率18.9%。结论:必须加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的管理,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覆盖面、可及性,为戒毒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帮助,采取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在治人数、维持率和生物学检测率,降低戒毒人员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6例老年慢性肺心病伴发AMI的病人(A组)进行分析,并与老年单纯冠心病AMI152例(B组)作比较.结果A组疼痛发生率(45.4%)显著低于B组(83.9%)(p<0.01),A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为53.1%与25.0%,48.4%与21.7%(p<0.05),A组病死率(42.4%)显著高于B组(15.7%),肺心病对其伴发AMI的发生部位无影响.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应高度警惕伴发AMI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PAP的HR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01-2009年间在岳阳市二人民医院住院病人中经病理诊断为PAP患者30例,全部病例均胸部CT扫描并加做HRCT扫描。结果临床表现以活动后胸闷、呼吸困难为主;HRCT表现多种多样,15例表现为磨玻璃影,11例患者表现"地图样改变",4例呈典型"铺路石样"。结论出现临床症状与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分离现象时,应首先考虑PAP。  相似文献   

19.
老年肺炎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减少临床误诊率,提高老年肺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住德州市人民医院资料完整的96例65岁以上肺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有慢性心,肺疾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等基础病及高龄者发病多,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临床症状:约2/3患者有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1/3的患者以非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47%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痰培养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多,双肺CT及X线检查以双肺小片状渗出影多见.结论:正确认识老年肺炎的临床特点,做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肺康复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单模式肺康复和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评定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六分钟步行距离,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Pearson’s相关系数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6个月和1年则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六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则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六分钟步行距离与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单模式肺康复和综合性肺康复均能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但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方案优于单模式肺康复,且康复训练具有时间依赖性及累积效应,需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