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江红 《声屏世界》2014,(2):42-42
2013年12月,一则“老外扶摔倒大妈遭讹”图片新闻,不论是在网上还是在传统媒体都引起广泛关注。报道一出舆论哗然,道德口水迅疾聚焦于“大妈碰瓷”。但是,随着事件细节被不断深挖,特别是有关部门介入后一段现场视频公布,让人看到了事实真相。还有此前广东《新快报》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报道,网络、媒体一度沸沸扬扬,可仅隔一天涉事记者承认做了失实报道,结果令人哑然。由此可见,失实报道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明星”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tar”,含义比较广泛,媒体在做明星报道时,主要将精力集中在娱乐圈的名人上,因此,将此类以明星为报道目的的新闻称为“明星新闻”。近些年来,媒体虽然对“明星”大肆吹捧,但是,也常常为受众做出“明星”是“不高贵的名人”的隐含判断。明星的负面社会评价的形成与媒体对娱乐圈的黑暗现象、  相似文献   

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这场战役性报道中开展了竞争合作,强化了多媒体间的互动,形成强大报道声势,把“两会”报道做得更加充实生动、更具吸引力,逐步改变了人们“两会报道内容太枯燥、形式太单一”的看法,培养了人们通过观看“两会”新闻关注国家政治大事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现在是一个“人人拥有话筒”的微博时代。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在如何做好新闻调查类报道上,难免面临一些困惑和干扰。但是,就像浙江飘萍新闻奖获得者、浙江经视知名主持人舒中胜所说,党报媒体记者不能等同于“公民记者”,忘记了媒体人的使命和责任,只要怀着“善意、理性和建设性”的定位和原则,一定能在调查性新闻报道中大有作为。近年来,丽水日报“新闻调查”版,通过“巧”介入、“巧”引导、“巧”借外力、“巧”成声势等手段,坚持开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提高了新闻调查性报道监督的实效性,帮忙而不添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舆论监督效果,赢得了党委、政府肯定和读者的赞扬。2011年,丽水日报“新闻调查”版“调查·关注”栏目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5.
手机报探析——以“两会”报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五媒体的代言人,手机报成功参与全国“两会”新闻报道,打开了“两会”报道的新途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手机报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存在很多不足。如何利用优势、改进不足,做大、做强手机报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了该报记者用260元购买一张面值2336元的高级仿真医院门诊发票的过程;11月4日,《羊城晚报》又报道了两记者假冒替考者,骗取替考公司办得各种替考假证参加替考的情况。近年来。这类“记者做卧底”的报道频繁出现在媒体上,而且颇受受众欢迎。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2011年最令人憧憬的词汇之一。不论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幸福感”是重要的报道主题。钱江晚报浙江新闻部在报道2012年浙江省两会、回顾2011年成就的时候,“幸福感”成为第一个“关键词”,我们选择了普通人最平常的生活作为切入点,做了一组题为《幸福是什么——来自十一个浙江人的“会心一笑”》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8.
一场演出,一次走秀,或许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的彰显。但当媒体屡次报道这类浅层次的文化事件时,“文化”就显得较为单薄,缺乏厚重感。2011年、2012年,《上饶晚报》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了“百位文化名人论坛”,开创了地方文化报道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我想:九九归一,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人的问题解决得好,“媒体创新”与“党报特色”也就有了比较可靠的保证;人的问题解决不好,“媒体创新”搞不好,“党报特色”也保持不了。因此我想就新闻队伍的建设——人的问题做一个发言。题目是《“一重三有”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建党90周年”报道是各新闻单位在宣传工作的一次重要战役.各媒体围绕如何做好“建党90周年”报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策划.从各媒体“建党90周年”的报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策划思路.  相似文献   

11.
赵正发 《新闻实践》2012,(10):30-32
主题报道无论是宣传部门还是媒体,都是想方设法想做好的"重头戏"。近几年来,丽水市委宣传部积极探索主题报道的组织方式,力求在"影响"和"创新"上取得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体会是:媒体联动是主题报道形成声势的关键所在;上下互动是提升主题报道影响的重要渠道;群众参与是做活主题报道的有效方法。浙江省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对丽水的主题报道给予了充分肯定:丽水的很多做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涛 《新闻界》2004,(4):90-91
不少人不太会也很“害怕”写“成就”题材的报道,自己写得头昏脑胀,文章写得冗长乏味,不仅文章没有“成就”,人家原本的成就也常常给写没了。可是一年到头了,总要回顾一下成绩,就得在岁末年初搞过去一年的成就报道,每逢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的召开,也都要搞一些成就报道,每遇“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也要搞相关的成就报道……总之,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隔三叉五就要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讲,北京奥运是一场媒体的遭遇战。真是遭遇战吗?其实未必。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做足功课,打一场漂亮的奥运报道战自然水到渠成。鲁中晨报(以下简称“晨报”)正是通过提前策划,提前准备,做出了六大特色,在奥运报道中打赢了新闻和经营两个大胜仗。  相似文献   

14.
1月10日,山东某男子篮球队在比赛中获胜。谈到这场胜利时,当地一家报纸这样写道:“比赛上半段,主队处于落后状态,但球迷仍不遗余力地为队员们加油助威,有几名球迷甚至赤膊上阵,将现场的气氛搞得极为热闹。”“赤膊上阵”,球迷做得兴奋,记者写得轻松。实话实说,我不欣赏这种做法,也不喜欢这种报道方式。运动场上,要做一个文明观众,这是常识。媒体不能捡到蓝里都是菜,以赞赏的口吻报道不文明的行为。光着膀子上街或出现在其它公共场所者,被媒体称为“赤膊族”,近年来,每到夏天,各地媒体也都没少对“赤膊”现象批评。记者把现场所见所闻里的自…  相似文献   

15.
业余报道,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职业形式,它是相对于媒体专业记之外那个群体,说白了就是用工作之余为媒体“打工”(写报道)的人。要搞好业余报道不容易,我在这方面有一些体验。我在企业里当过三班倒的工人、职工教员、会计,无论做什么工作,我都没有放弃业余报道。在做好本职工作之外,再做自己喜欢的新闻报道,是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冬至时节,由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创立的首届“中国电视掌声·嘘声”发布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这一活动是针对过去一年中国电视媒体的公共事件报道和节目传播,以“掌声”和“嘘声”的方式,表达传媒学人独立的立场、独特的发现,独到的评论,发出传媒学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价值选择、专业判断与学术观点.掌声,意味着认同与致敬,更表达了一份诚挚的褒赏;嘘声,意味着批评与提醒,更表达了一份深切的关注.两者共同传递着传媒学人不变的坚守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些新闻媒体特别是地方媒体,经常报道现任党政领导人为企业做广告,形式和提法多种多样,诸如“某书记为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亲自为企业做义务广告员”,“某市长在大会上表示,我愿意为企业露面做广告”等:有的媒体还将报道推荐参加好新闻评选。如2004年5月27日《潇湘晨报》B3版一组《伊莱克斯(中国)落户长沙》的报道。其中一条为《副省长现场做  相似文献   

18.
吴军 《新闻实践》2006,(11):49-50
8月底,成都某高校武术系两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在大街踢死一人,这一事件经当地媒体强势报道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不少市民对两名“武夫”的暴力行为表示谴责。本文无意讨论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而是当地两家有名的报纸在报道内容上的巨大差异让笔者惊叹记者的“求证意识”竟然如此淡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传媒主流媒体在融媒体背景下如何应对挑战,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方法】站在时代高度,聚焦社会焦点,采取平民视角,借势媒体融合,创新表达方式和手段。【结果】让主题报道“立”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亮”起来、“燃”起来,不断做大做强。【结论】只有创新报道理念、呈现手段和方法,强化用户思维,才能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卢文炤 《青年记者》2009,(20):27-27
新中国甲子华诞,国庆报道自然被归入重大战役性报道之列。回顾各类媒体的国庆报道,创意点不少。在这次国庆报道的媒体“方阵”中,有两个“方阵”尤其值得注意,一个是网络媒体,一个是时政类周报期刊,这两个“方阵”比电视和综合性日报的表现更出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