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成为更好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因此,"问题解决"必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从目标、内容到教法进行全新改革,<课程标准>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模式-应用与拓展"这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模式."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应当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开展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做一做"栏目的设置与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一致的,其实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做"感受数学、探索知识和结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和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认为,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基于小学数学教学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笔者提出了"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正逐步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微课是众多信息技术资源中的一种,它的主要形式正是自主学习.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数学活动"为载体,借助微课解决学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的问题与需要,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没有问题的数学教学是枯燥的,同样,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基础之上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对问题进行解决,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学生求知的积极状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从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弗赖登塔尔说过:"与其说是学习数学,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课本上的过分"成熟"的题目使学生跳过了"数学化"的过程,不利于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意识"几乎被忽略,导致学生只会被动地做题,而不会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学会解题,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把"数学问题"还原为"数学现象",可以让学生从"数学事实"开始,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让他们深度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数学体验",促进领悟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似文献   

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数学发展史表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余姚市实验学校于2003年开始实验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校本化的"敢问、会问、善问"的"情境-问题"课堂教学模式.校本化的"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师生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兰 《华章》2011,(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同时,要充分关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两者的关系?本文笔者以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试从两方面来阐述一些个人拙见,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11.
数学阅读是学生理解题意、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武器".阅读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和终身学习水平的发展,因此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转变观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加强阅读指导、有效渗透阅读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郭其才 《成才之路》2011,(35):94-J0018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小学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迅速的计算解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学生数学创造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激发探索精神,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的数学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主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善问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研究.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离开了具体直观的操作,就很难进行数学学习的活动.同样.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的学习,学生也不可能主动发展到形成概念或符号运算水平.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视当前我们农村小学,数与计算教学中"小棒操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金艳 《考试周刊》2014,(29):78-78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强化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学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会产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造和创新的起点,学生只有在不断地尝试提出问题,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问题意识慢慢成为学生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文章通过对现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解决做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创设具有现实性的、趣味性的、挑战性的和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和谐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通过营造畅所欲言的环境,教给学生方法,促其自主探索,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蔡燕琴 《小学生》2013,(12):87-87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也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亮点。实践活动课应以什么样的模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研究可以显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新走向,带着问题和困惑,尝试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实践活动课能让学生确确实实地动起来,在他们参与活动的同时,经历着数学过程,也体验着数学思想,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一、教师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整体性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