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鉴赏它是一种艺术享受。从1998年起,诗歌鉴赏成为高考的重要考题;2002年诗歌鉴赏由一卷移至二卷,这样,完全意义上的诗歌鉴赏出现了。如何鉴赏,据考纲要求,总的来说是披文入情,知人论世,感知妙语,但这些方法目标太大,操作性不强。笔者认为快速准确恰当鉴赏一首诗,必须把握好切入点,而且只有寻找到小而精的切入点,才能快捷掌握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情感,才能准确鉴赏评价一首诗。1、从题目切入(题目是作品的眼,它往往是作品的灵魂,或是作品的线索,它暗示作品的主旨和情感,体现作品构思)。如杜甫的《倦夜》:竹…  相似文献   

2.
高考诗歌鉴赏,应重视标题、作者和注释为我们提供的信息,从“三看”的角度入手,准确把握诗歌的大意和主旨,为正确解答试题打下基础。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富含诸多信息,不少考题的设置与该诗的题目有关,研读诗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1、研读诗题,把握题材。许多诗歌的标题都直接或间接表明了该诗的题材,如2004年全国卷甲卷的诗歌鉴赏题,标题为《秋思》,从标题便可看出这是一首思乡诗;再如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从“别”这个标志性的文字就可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把握了诗歌的题材,就可根据不同题材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去把握诗…  相似文献   

3.
从1997年全国卷出现第一道诗歌比较鉴赏题到2014年,全国高考共出了32道诗歌比较鉴赏题,其中尤以2014年为甚,共有6份试卷拟的是此类题型。高考命题专家之所以青睐此类题型,是因为这种比较鉴赏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应对这样的诗歌比较鉴赏题呢?一、利用已知,整体把握比较鉴赏是比单首诗歌鉴赏要求更高的鉴赏,但开始答题时不能直奔比较点而去,而是应该先从整体上了解两首诗(或三首诗)的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特指古代诗词)。因为诗歌鉴赏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需要。正确理解意象,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准确分析艺术手法,才能更好地深入诗的意境;深入品味诗歌语言,才能饶有兴味地去欣赏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鉴赏一首诗歌,就必须品味一首诗的语言文字,尤其要注意一字传神的地方,这是我们鉴赏诗歌的第一步,也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必须要涉及的考点。因此掌握诗人炼字的基本规律,以及不同词性的词在诗中的不同作用,对我们鉴赏一首诗而言至关重要。我国古典诗歌在语言上经过千锤百炼,古代诗  相似文献   

6.
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和基础。本文以两首诗为例,就语言和形象两方面来作示例鉴赏。  相似文献   

7.
正读懂诗意,是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求。鉴赏时应该借助古代诗歌蕴藏的各种信息,找到小而精的切入点,才能准确理解全诗。一、看诗题,分清类别,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诗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是诗歌的灵魂,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是解读诗歌的切入口。依据题材的不同,古代诗歌分为山水田园诗、送别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咏物诗、爱情诗、哲理诗、闺怨诗等。有不少诗  相似文献   

8.
孔敏 《学语文》2013,(5):42-43
诗歌鉴赏是阅读能力中要求最高的题目。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试题。那么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顺利地完成鉴赏呢?以下几种做法值得一试。一、关注诗题、诗眼、诗注在诗歌阅读中。我们触目所及的首先是诗题,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会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揭示诗歌的内容。读懂题目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内容体式,有助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9.
余萍 《学语文》2004,(1):27-28
2002年秋考全国卷中,古代诗歌鉴赏由以前的客观性选择题变为主观性试题,2003年春考、秋考继续沿用这种题型,本文拟就古典诗歌鉴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作为新一届考生备考的参考。一、古代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鉴赏形象即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作者在诗作中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而意象与思想情感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诗歌的意境。因此,要准确把握一首诗,要“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境”,即要在疏通诗句的基础上,看看作者描写了什么意象,抒发什么情感,意象和情感又是怎样合为一体的。如马致远的《…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情感。诗歌鉴赏的基点,涉及赏析的各个方面。情感作为整体内容的统领,从赏析的角度提出问题,是对全诗情感的领会和把握。因此,诗歌鉴赏题较多地涉及对作情感的分析评价。考查角度可以从整体内容着眼分析诗歌情感,如2006年北京卷:“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也可以从部分内容入手。如江苏卷:“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川卷:“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浙江卷:“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依家鹦鹉抄叶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还可以通过比较找出诗歌的异同点,如重庆卷:“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重要的考点,如能了解常识,把握规范模式,诗歌鉴赏也能轻松解答。第一步:关注诗题探方向诗题就是诗歌的灵魂,它蕴含着丰富的信息。①借助诗题,探清感情。《征人怨》的怨,奠定了诗的情感基调。②借助诗题,探明事件。2010年福建卷《访隐者》,诗题就明确事件是拜访隐士。③借助诗题,探求类别,推断情感手法。2010年江苏卷《送魏  相似文献   

12.
古典诗歌鉴赏固然需要学生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古典诗词知识的积累,但是如果比较注重赏析思路的培养,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时,首先要找到赏析的钥匙,这把钥匙就是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只有读懂了意象的含义、意境的氛围,才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或抒发的情感。而古典诗歌构成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意象和意境,只有打开意象和意境的大门,才能披文入情,开始鉴赏。所以笔者认为初步鉴赏诗歌,首先要学会理解意象和意境。一、明确意象和意境的概念一首诗歌的含义都是借助一个个不同的意象来表达的。只有驾驭了意象,才能把握诗…  相似文献   

13.
2008年高考北京卷诗歌鉴赏分值明显增加,由原来的7分增为10分,题型变化不大,一道选择两道简答。所选诗歌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一首酬答诗,下面就试题  相似文献   

14.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鉴赏,“见仁见智”或许是比较好的方法。诗歌的思想感情最难把握.人们对海子的诗和海子的死一直有争议,这节课我选择的鉴赏点是对诗歌内涵的把握。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分析诗句,感受体验诗情,鼓励学生积极、合理地建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2002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调整变革以来,诗歌鉴赏由以前的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分值由3分变为6分,加大了对考生鉴赏能力与表述能力的考查。但是从答题得分情况来看,它是备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的一个“软肋”。由于不少考生缺乏基本的鉴赏方法与能力,造成在答题中不能紧扣题材作答,失分甚多。那么,如何来鉴赏古代诗歌呢?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三要”。第一,要言之有据。对一首古诗的鉴赏不能架空,也不能游离于作品之外,而要从作品中把握有效的信息作为鉴赏的依据。诗中的信息有两种:一种为显性信息,另一种为隐性信息。鉴赏诗歌时要…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题向来都是难点,学生难以把握诗歌大意,难以理解诗歌情感。要提高诗歌鉴赏的解题能力,就要做到“四留意”,即留意诗题、留意作者、留意注解、留意考题,才能快速把握诗歌内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要准确地完成诗歌鉴赏题,就必须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像读文章要理解文意一样。当然,读懂一首诗,还要有相应的方法和步骤,考生只要掌握了方法,做题就会顺畅许多。  相似文献   

18.
解答诗歌鉴赏题要讲思路。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从形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形象的认识规律。首先要认真阅读整首诗,初步了解诗的基本内容,再逐字逐句推敲,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把握诗的意境。诗歌是借助形象来抒发感情的,要认真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形象特点,体会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以’99诗歌鉴赏题为例,第8题要赏析杜甫的《漫成一首》,是一首写景诗。近年来诗歌鉴赏都取材于古典诗歌的写景诗,这是共同点。阅读全诗,从“江月去人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这些语句,可以初步把握这首诗是描写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再逐字逐句分析理解。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中,“只数尺”形容了江中月的清晰,  相似文献   

19.
一、2005年诗歌鉴赏题的题型特点 1.选材: 从题材看,在16套试题中,除北京卷选用的材料是词和湖北卷选用的材料是曲外,其他14套试卷都选用了诗歌,诗歌比例约占88%。其中广东卷和江苏卷选用的材料是五律,其余12套试卷都选用了七绝,七绝比例约占86%。从朝代看,在14套选用诗歌的试题中,共有18首诗  相似文献   

20.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始于1994年,综合检测考生对古典诗、词、曲的初步鉴赏能力,鉴赏材料为古典诗、词、曲。从2002年始,命题形式由客观题移到第Ⅱ卷,改为主观题,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以领会诗歌的主旨,这个中心把握住了,其它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把握诗歌主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