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句子不仅表达命题内容,还表达话者的某种感情,即语气。汉韩日三种语言都用多种手段来表达语气,但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汉语主要以词汇手段来表达,韩语和日语主要以语法手段来表述。本文考察了汉韩日三种语言的语气词(韩语语末语尾,日语终助词).助动词(韩国语先语末语尾)、语气副词(日语陈述副词)在各自语言中的语气表达特征。由于汉语与韩语,日语所采用的语气表达手段不同,语气表达特征上有较大的差异,韩语和日语虽然表达语气的主要手段相近,但具体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一、绪论
  最近,学习韩语的人越来越多,对韩语语法感兴趣的学习者也越来越多。但是韩语初学者想要学好“”及其相关的语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汉语中表示“所在”和“所有”意思的词有两个,即“在”和“有”,而韩语中却只有“”一个。为了使韩语初学者更好地学习和深入理解“”,我认为有必要将韩语中的“”和汉语中的“在”、“有”进行比较并分析得出结论以供韩语初学者进行参考。本文首先分析“”并对“”的多意语构造进行详细的介绍;在这之后分析“在”、“有”的意思及其功能和用法;最后比较“”和“在”、“有”,并通过大量的例句具体分析“”和“在”、“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3.
白宇 《考试周刊》2013,(88):90-91
由于汉语在表述与时间相关的内容时,所采用的形式与日语当中的时(テンス)和体(アスぺクト)具有不对称性,导致两国很多的学习者在学习对方的语言时出现误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将汉语的动态助词与日语的时和体之间的关系加以分析.本文以动态助词“在”、“着”、“了”为研究对象,将这三种动态助词的使用与日语的时和体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汉语介词“给”一般在韩语中用助词“ (ege)”来表示,不过功能不尽相同。在汉韩翻译中,“ (ege)”除了“给”以外,还可以用“向、对、跟”来表示“ (ege)”。因此,此部分成为韩国学生在学习中文时较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内容之一。本文先对“ (ege)”和“给”进行简单的对比,重点分析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并根据汉语文章中存在的偏误,分析韩国学生分不清汉语中几个对象介词的原因,找出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给”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义学角度探讨日语“心”的多义性出发,详细分析日语“心”的三个主要义项,以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制作的语料库调查为基础,归纳总结出日语“心”的转喻义和隐喻义义项各占一半,实际用例中以表示人的思维、情感的转喻义为主。从表达形式上看,「心の中(うち)で」「心の奥(底)から」「心に」「心を」「心が(は)」的表现形式占绝大多数。汉日语“心”有许多共通语义,但汉语“心”多以复合词形式出现。因此,在翻译日语“心”时,大多译成汉语带“心”的复合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等。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战略逐步推进的背景下,课题组成员调查了泰国红统府八所中小学共计808名外语学习者和69名外语教师,了解师生眼中各门外语对泰国的重要程度以及各门外语目前和未来在泰国的受欢迎情况。调查显示,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各门外语对泰国的重要程度为:英语汉语日语韩语。英语是外语教师和学生心目中泰国目前最受欢迎的外语,其次是汉语,日语和韩语的受欢迎程度大致相当。对于泰国未来外语受欢迎情况,尽管师生眼中英语仍是未来最受欢迎的外语,但是认为汉语在未来受欢迎程度提高的比例明显上升,师生普遍看好汉语未来在泰国的发展。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背景下,泰国汉语教学发展势头更加良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再”是一个使用频率相当高的副词。因为“再”在汉语句子中有多种用法,所以在翻译成日语时,不能简单地使用日语副词“また”或“もう”来进行翻译。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汉语副词“再”的意义和用法,来探讨其在日语中对应的表达方式,希望对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以往的介词研究都集中于介词范畴和分类问题:时间和处所、对象、依据和原因,也集中于动词后的成分关系:时态助词、结果补语、数量补语、“得”字句等。本文从教学的角度讨论了英、韩语母语学习者的“把”字句Neg/Aux的错序偏误,并从类型学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包括韩语及阿尔泰语系语言、英语的次序里否定词/助动词和动词(“PP+VP+Neg/Aux”或“Neg/Aux+VP+PP”)的紧密关系及在汉语里被介词破坏的现象(“Neg/Aux+PP+VP”),特别提出了基于汉语介词的“乱插队”特性的“拟人化”词序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日语里的“気”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它是在中国产生,而后传到日本的。然而经过日本人千百年的运用和改造,现在日语中的“気”和汉语中的“气”的意义用法已相去甚远,以至中国人在看到由“気”构成的词组或复合词时,有时竟找不出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它。从“気”这一单词的意义着手,在理解其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具体实例,寻找其不同的翻译方式,将有助于我们对日语中“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谢好 《考试周刊》2009,(10):36-37
在汉语当中没有和日语的授受动词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所以授受动词的正确使用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此外,正因为汉语当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尽管学习者在语法上能正确理解授受动词,但是在结合语境正确应用上却很困难。特别是在“依赖表现”当中,更容易忽略或误用授受动词。本文通过对比汉语和日语当中“依赖表现”的异同来分析日语学习者在“依赖表现”中误用授受动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日语里,“无案内”既可写作“不案内”,也可读作“不(ブ)案内”。“不”在日语中以读作清音的“フ”为常式。什么样的词,在什么情况下,接头辞“无”、“不”可自由替换,并使“不”可读为浊音为“フ”?本文采用分类、定量统计等方法,将《大辞林》中带否定接头辞“不”、“无”的词语分为“混交”“和制”“纯粹”三类,又将这些词置于《汉语大词典》、《大汉和词典》中进行调查比较,得出“不(ブ)”、“无(ブ)”可自由替换者大多为和制汉语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杜璐璐 《考试周刊》2009,(23):66-67
日语是一门敬语用法发达的语言,这与汉语不同,古代汉语中存在着的很多敬语,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难寻着踪迹了。可是现代日语中的敬语却是日语的一大表现形式,而敬语的表现形式又有多种,比如说尊敬语、自谦语、礼貌语、美化语等,其中接头词“お”和“ご”的用法在日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的疑问,所以本文对“お”和“ご”的用法作了小结。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汉语中的“把OV在L”和“在LVO”一组对应句式时,我们发现日语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组对应的句式:“…に…すね”和“…で…を…ょる”。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这两组句式在语义、句法结构、语用条件、转移条件等方面进行逐一的对比分析,我们清楚的看到二之间存在着相同的一面,他们各自都存在着一个对立关系的句式,而且汉日之间还存在着对应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到这一点,将无疑有助于日本学生汉语的学习;同时,我们更应注意到,汉语和日语中这两组句式之间又不是完全对应,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才导致了学生们在使用汉语时出现原因不同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运用计量方式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的5个版本的字母词收词情况,可以发现英源字母词占了大多数。在相邻版本中,英源字母词在保留、修订、新增的字母词中也有明显优势。越来越明显的纯字母词趋势,说明外来词进入汉语时“汉化”过程在减少。汉语吸收外来词的这种新形势是与英语全球化直接相关的。英语全球化使英语在世界语言中具有强烈的文化向心力,它不仅给汉语,也给日语、韩语带来了很多字母词。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除了我们熟知的动词义之外.“控”出现了一系列的“××控”用法.这一用法源于日语“コ ソ”,取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的第一个音节,用以指称对某人或事物痴迷的人。喜欢的人或事物要置于“控”字之前。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控”,使这个字有了更为丰盈的意义空间和更为斑斓的语言景观。如果我们梳理一下“控”的“前世今生”。可以发现一条曲折的脉络——先是日语借自英语.后又被汉语引入.在网络的助推下以风起云涌之势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汉语中,“做”“干”“搞”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动词,它们都具有表达动作和行为的意义,在汉译日的过程中,常常译为日语中的动词「する 」或「やる」.以中国作家莫言小说《蛙》中的例句为例,从中日语言对比的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对应的日语表达方式,并讨论译为日语动词「する」和「やる」的两种情况,以期通过考察现代汉语“做”“干”“搞”的日语译法,更加准确地掌握日语动词「す为」「やる」的区别与用法.  相似文献   

17.
鲁诗语 《教学随笔》2016,(3):146-147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前,汉语“文学”一词的基本含义是学问和学术。近代以后,西方现代文学观念进入中国,但汉语中表示此概念的“文学”一词可能并非直接来自英语,而是来自日语,准确地说,是“来自西洋,路过日本”,日语用汉字“文学”翻译英语literature,汉语由日语直接借用。但日语只是借用了古汉语“文学”一词的语言形式,其意义与该词固有含义无关,故现代汉语“文学”一词实为外来词。汉语中接近西方现代文学观念的词语是“文章”或“文”而非“文学”,因此,现代汉语“文学”一词实乃一错位译名。  相似文献   

19.
从词汇史的角度来观察“我慢”在汉语和日语中的演变,“我慢”是以佛教语面目出现在古汉语和古日语中,但相对于汉语中的“我慢”意义、用法基本稳定不变,日语中的“我慢”则在江户时代词义、情感色彩得到了扩展,用法上也有所丰富。  相似文献   

20.
李静波 《南平师专学报》2009,28(3):81-83,88
日语中的“ティル”是一个具有多种意义的体助词,与汉语中的体助词“在”“着”“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从体意义的角度对“ティル”与汉语体助词“在”“着”“了”的对应关系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