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权力与知识并肩而行.在福柯看来,规训制度经历了旧制度、古典时期以及现代三个发展阶段,每一次转变都使规训权力更加隐蔽、更加精致化,并衍生出相应的知识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成为权力/知识共同体中的重要一员,与监狱、工厂、医院等机构联合起来执行规训权力,而规训社会也由此形成.当权力/知识共同体吸纳学校教育之后,规训制度也更加高效地实现了行使权力和生产知识的功能.这种分析为我们理解学校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教育者在实践中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2.
规训是一种通过监视、纪律、检查等手段对人的身体和灵魂进行控制的权力技术。中国监狱的规训性惩罚的起源可追溯至清末的监狱改良运动。民国以后,随着"感化主义"教育、劳动改造的发展而得到发展。中国监狱的教化观从而实现了由传统"暴力性惩罚"向"规训性惩罚"转变。监狱的规训性惩罚在现代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揭示了现代监狱未来的发展趋向,同时也揭示了近现代社会运转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福柯规训权力理论来说,杰克.伦敦在《海狼》中详细描述了魔鬼号上的规训权力体系及船长赖生如何运用层级监视、刚柔并施的惩罚措施等手段规训及征服船员及外来者。被规训者抗争的失败和规训者人生命运的转变印证了规训权力的不可抗拒性。  相似文献   

4.
规训权力是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所提出的一种权力理论,它通过对动作、举止和态度等诸多方面进行观察、监视、检验、分类和规范以达到严格管理的目的.福柯向世人揭示了监狱、精神病院以及学校等皆是规训权力运作的场所.在教育领域内,师生冲突凸显了学校规训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5.
监狱是《半身》中的重要意象。梅尔监狱利用全景敞视结构监视女囚,对她们进行规训与惩罚。而维多利亚社会就是一个隐形监狱,玛格丽特因违背社会价值标准也受到监视。监视是"监狱"实施规训权力的主要形式,因此,身陷"监狱"的女性通过阻碍监视反抗规训权力,其中社会底层的女同性恋者的"反凝视"更是挑战了维多利亚社会的父权、阶级等级制度和异性恋霸权,使得小说具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主义色彩,体现其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福柯的权力/知识理论出发来理解他把规训时代的学校当作"监狱群岛"的论述,进而阐述他的规训时代的教师观:教师是整个社会规训机制的一个环节,也是规训机制的一个雇员,他处于监督和被监督的地位;教师的职能是对学生进行规训;教师进行规训的主要手段有空间分配、对活动的控制、创生的筹划和对力量的编排;教师进行规训的策略是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检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术研究倾向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福柯关注知识—权力问题,以谱系学的研究方法打破传统意义上的权力—知识观,认为权力和知识是并生共存的关系:权力产生知识,制造知识,规定知识,裁判知识;知识助长权力,增效权力,捍卫权力。并在此基础上,细致研究了学校教育中的"规训"现象,指出学校就是一个规训机构,学校教育是一种规训教育,无声地控制每一个人。  相似文献   

8.
福柯认为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异化。福柯的规训理论有助于增强对现实教育问题的理解。当前,学校对学生的身体规训承载了太多文化的、社会的意义,学校教育在追求客观性、共同性、规范性,追求效率的同时,忽视了个体的主动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忽视了人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9.
福柯的分析风格从考古学转向谱系学后,权力替代了话语和知识成为他思考的中心问题。他突破了传统观点从经济学角度和法权角度研究权力的方法,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权力问题,推出微观权力物理学。这一权力观贯穿于福柯整个的学术探索。《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被福柯本人称作“我的第一部著作”正是他运用谱系学分析权力的最重要的成果。本文将从《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说起,并结合福柯的其他论著,从生产性、分散的网络状和权力―知识的紧密结合三方面对福柯的权力观作一整体的概述。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揭示了空间在现代权力规训中的关键位置,认为权力的空间化是现代社会规训并操控人的基本策略和方式,知识话语与权力运作正是通过空间的组织安排得以具体操作和实施。空间背后藏匿着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理论规训等社会历史身影,与知识、权力有内在的隐密关系。空间理论试图通过日常生活空间的改变,建构理想社会,成为政治抵抗和解放政治学的场域,最终目标是在发掘异质性空间过程中寻求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开启人类新的解放议程。  相似文献   

11.
旧中国的规训社会像一个大监狱,女性就像是其中的被囚禁者,她们不得不接受社会无处不在的“凝视”,进而把种种规训“内化”,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驯服的身体。“姑姑”违反了社会规训,受到社会监督者的严厉惩罚,并被亲人故意遗忘,成为“无名女子”。  相似文献   

12.
田国秀 《中国教师》2008,(17):16-18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生活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但因为它相对隐蔽,变化不居,往往被人们忽视。“规训”(discipline)是法国思想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使用的概念,用以概括近代以来一种新型的管理权力与特殊的权力技术。福柯认为,现代学校是一个典型的规训机构,规训权力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师生关系。本文借助福柯的权力研究视角,解剖现代权力作用下师生关系的一些变化与特点。  相似文献   

13.
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物化。影响学生的和谐发展,造成师生关系疏离冷漠,导致教育环境的浮躁,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一生以描写女性人物见长,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一直是国内外评论界关注的焦点.《恋爱中的女人》被公认为劳伦斯最有成就的小说.对于其中几位典型女性,传统的文学批评都是站在二元对立的立场上以女权主义视角抨击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但笔者认为作品的内涵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一主题,小说已经触及到人类社会权力网的运作以及女性在网中的存在状态.本文旨在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重新解读《恋爱中的女人》,更好地理解父权社会的规训权力对小说女性的压制,同时还可以看到在权力网中被压抑的女性如何作出回应和行使反抗权力.正如《恋爱中的女人》的赫麦妮,她就是典型的反抗规训权力的新女性,她不再是服从规训,委身于男权社会权力的女性;相反,她竭尽所能去冲破以往的权力网对女性知识、性别、行为的压抑.尽管她的生活孤独寂寞,但这样一位不屈不挠为女性权力奋斗的先驱女性形象是值得赞颂的.  相似文献   

15.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小姐的一生就像生活在一个监狱式社会里,随时受到别人的凝视,被男权文化规训和惩罚着。在与规训性权利的较量中她输得一塌糊涂。由于规训性权利内化为对自我的审视,在内省中她认为反抗传统妇道观的行为是错误的,这种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许就是导致她足不出户离群索居的本源。  相似文献   

16.
《第六病室》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标志着契诃夫创作思想的革新。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第六病室》,深入分析第六病室的权力运作体系及主人公拉京疯癫的实质,可以得出结论,小城与第六病室是规训社会与监狱的缩影。拉京的疯癫是权力运作机制为完成规训对其加以排斥的结果,其实质是拉京对非理性沙皇专制制度的反抗。契诃夫借主人公拉京的疯癫式反抗,表达了自身在冷静审视国家暴力机器后的思索。自此,作家摆脱“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转向对专制制度的猛烈抨击,在思想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规训是对人进行生产、规格化和标准化的权力技术。规训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与泛滥导致教育的规训化,后果是人被物化。影响学生的和谐发展,造成师生关系疏离冷漠,导致教育环境的浮躁,与教育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8.
规训权力的作用——洛丽塔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尤其是其中的规训权力理论,来探讨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在亨伯特和洛丽塔这张权力关系网络中,规训权力是怎样实施,怎样发挥作用的;在亨伯特话语之下,洛丽塔的话语权力怎样被剥夺,洛丽塔怎样被边缘化,成为"失语者".  相似文献   

19.
<学科·知识·权力>是美国华勒斯坦、霍金等学者的专辑,该专辑讲到了学科规训制度.学科规训制度是西方学术发展的产物,它随着"西学东渐"被引入中国.本文介绍了学科规训制度生成的历史,更进一步发展了"学科规训制度"这一概念,指出了"学科规训"制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规训的校园监控是一种温和的校园管理方式,校园监控产生的象征权力机制是其在教育场域的具体产物。历史地看,敞式建筑、单视监狱、全视监狱是校园监控三种延异状态和体现。从科学范式的立场思考,这种规训技术在可见的未来难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需要从教育视角出发进行检视,从校园监控技术本身、制度与道德层面重塑校园监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