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人,不仅仅是教育这个领域中对人性所作出的一种设定,作为一种普遍人性的理念,其历史也源远流长。早在古希腊时代,先哲们就把知识、求知看作人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属性。苏格拉底虽然崇尚人的美德,但却提出“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形而上学》中所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他认为,求知是人的最本质的冲动;柏拉图要在人们心灵里建立的也是知识的“理想国”。到了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更是取代了上帝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不仅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指向,而且也为“知识人”的人性设定增添了现实的根据和功…  相似文献   

2.
试论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法艺术的审美术质是书法艺术理论中一个根本性的课题,其本质应概括为:即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观照。“本质力量”是人生命存在的最高命题。书法艺术作为人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不仅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对这种“力量”的智能化与情感化的深入的认定,感悟和品味,进而融入审美主体人格之才,然后成为人格“本质力量”的艺术化的表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翻开《辞海》及各种版本的《名人名言录》,都把“知识就是力量”归属于培根名下。就连学校的教室里、图书馆的墙壁上,也在这句名言的下面写上了“培根”两个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是咱土生土长的国产货。 先看看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沉思录》中是怎么说的:“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相结合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培根的这些话被后人浓缩成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4.
人性与人的本质-兼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人性属性的根本,应当从“关系”来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论述是从“自由自觉的活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并不是后者对前者的否定,而是科学的进程,它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再研究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劳动实践是人的本质存在的实在方式。  相似文献   

6.
一、教育产业化与教育的人道 在汉语中,道匣耻深究“元首”寻求“本质”的意思,那么人道也就是探求人的根本、人性,其中包含的是人对自身的生命、生活及生存状态的自觉关怀与责任。英语中用“humane”表示“人道的”,用“humanism”表示“人道主义”,从构词法而言,都是以“humane”(人)为词根演化而来,同时“huamane”也表示“仁慈”。所以,不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人道的含义都包含有对人的“仁慈”、“关爱”,是人从人的本性出发对待自己和同类的—种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纵观人类教育发展史,我们会发现许多教育教学思想,无不渗透了人的学说,也就是在人性问题上持怎样的观点,往往会产生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如何实施良好的教育,关键在如何看待“人”,如何去发挥他的潜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马斯洛心理学理论要求有一种新的教育更强调人的潜力的发展。马斯洛指出不仅要看到人是什么,而且也应看到人可以成为什么;不仅要看到人的表面和现状,也应当看到潜能。“我们这个社会的教育有两个不同的因素,第一,大多数的教育者并不是特别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他们让学生得到所需的知识,关心的是效率,用…  相似文献   

8.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名言至今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知识的传授离不开教育,而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故而正确的人才观始终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甚至社会各阶层经常议论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学习化社会人类的知识生存方式及知识观的演变要求确立一种“知识就是快乐”的知识价值观。“知识快乐观”的实质是人的学习本性的实现和超越,表现为知识作为结果的快乐与知识作为过程(即求知)的快乐。与这种知识价值观相对应的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学习化课程。学习化课程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其内容是整合各种有利于增进人的幸福的知识,其方法是“主体学习”与对话学习。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当前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对学生的考核及评价还是靠分高低分来衡量,分数考得高那他就是“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等,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他综合素质。可以这样说:一个人不管他的知识层次有多高,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爱心,没有诚实心,也就是不会做人,那知识层次高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要比知识层次低的人大得多。那么.如何教会小学生做人,我在教学中领悟到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1.
“人性”和“人的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人性”和“人的本质”具有质的区别:涵义不同;反映人的深度不同;人性属抽象概念,人的本质属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12.
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任何教育管理活动的前提。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性的研究仍然有时代意义。适应“知识社会”的需要,确立“价值人”假设,是对以往的“政治人”、“经济人”等假设的超越。当今我国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念的落后。必须从人性假设理论入手,以“价值人”假设对我国高校德育理念进行反思与重建。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个性突出、创造力强、人格健全的人才。在“知识爆炸”的现代信息社会.古代那种靠博闻强记、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已成为明日黄花。在今天的观念中.不是“知识就是力量”,而足“智慧就是力量”。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比起他一生所用的知识,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况且,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新知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知识与幸福——关于知识价值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那么,知识的价值何在?求知的目的何为?换句话说,为什么要上大学?寒窗求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当下每一个大学生不断追问自己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为之困惑的问题。从苏格拉底的"美德就是知识"、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再到当下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三  相似文献   

15.
席勒认为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实现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从人性的自由出发,他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解决他所面临的时代难题。席勒的审美教育的第一步是通过艺术把分裂的人性恢复到其本性的自由和完整,第二步是通过崇高来完成。人性崇高的极限就是神性和上帝,此时的神或上帝对人性起着提升作用,所以在自由的发展道路上,人是从“完整的人”向“全能的神”不断地迈进。《强盗》的内容和主题倾向于用审美教育来解决时代的难题。《强盗》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他认为的真正的宗教和道德辩护,主人公卡尔.穆尔对以暴抗暴这种方式的彷徨与自责正是对启蒙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手段的否定,卡尔.穆尔选择从“完整的人”到“全能的神”的发展就是对审美教育这一途径的认同。所以,《强盗》可以说是席勒审美教育的宣言书。  相似文献   

16.
一、教育——生命运动的加油站以人本主义的理念看“,教育”是每个人的一种独立的生存方式。它既是源于所有个体生命发展的最原始的共同需要,也是每个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具个性的特别需要。可以说“,教育”不仅具备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与生存价值的意义,而且具有创造人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意义。所以“,教育”不仅是让人获得知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将“自然人”改变成“社会人”的所谓促进人的社会化的过程。它的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人的生命的发展,既要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并予以培养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学生其他一切生命能量,使其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塑造知识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这一信条的人性设定是把知识、求知看作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它颠倒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科学的范式是知识人所设定的知识界限,不在这一界限之中的经验和意识都被排斥在知识范围之外,由此,知识人的知识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知识观的主宰下,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信条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中逐渐解构。  相似文献   

18.
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中,认识人和管理人都是相辅相成的,就是说,对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措施。比如经常提到的4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自我实现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就是认识人与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种历史性演变。  相似文献   

19.
培根曾说:“知识就是力量。”此话已普遍成为世人的座右铭。人们普遍认为:知识愈多愈好,必须努力求知,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所有这一切都向人们暗示:学习的目的就是求知.而求学也就是求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人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文献,它以“批评黑格尔以后的哲学形式”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方法论原则,其内容涉及有“现实的人”,“人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以及“人的能动作用”等,它的一些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具体论述,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