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等教育改革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和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自身经济特色的同时需要有高等教育的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亦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是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区域内的高校,加强对区域内经济的研究,利用研究成果,更加有针对性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在充分调研区域经济基础上,深入研究,紧贴行业,培养出真正适应区域经济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服务好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的主要功能,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文章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发展关系分析,找出襄阳高职教育与襄阳经济发展在适应性上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政府、学校、企业、行业等层面,提出适应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教育社会功能理论及各国发展实践经验证明,区域经济在发展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时,迫切需要高等教育与其配合,实现良性互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区域经济又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而承担着高等教育功能的地方高校则在其中起着主要作用. <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经济区内地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内地方高校要立足<规划>总体要求,自觉树立开放办学的思路,通过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支持,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天水师范学院作为区域西部和甘肃陇东南地区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科技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转型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二者之间协同发展的动力是高等教育能够为区域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同时高等学校具有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优势资源,而企业拥有科研所需的资金支持,两者合作可以有效配置资源,互惠互利;但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以及跨领域合作产生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严重阻碍着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需要从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两个维度构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策略,横向上达到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目标协同、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知识协同,纵向上高等教育要在学科门类和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上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的深度,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多方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本着它自身的区域性与职业性等特点,目的就在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对近年来国内与国外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为我国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和市场对外语人才的技能和实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基于对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和总结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出目前我省严重缺乏创新通用型外语人才。笔者将区域经济与地方高等教育发展两者间相互影响并促动的关系称为"耦合效应",通过稳定两者间的传输平衡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及市场需求的创新通用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8.
战略重点西移为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成人高等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成人高等教育又为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现实的劳动力资源,两者互惠互利,互相促成。而要保持协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与教育之间相互联系的运作规律,改革其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弊端,并对其内在结构作必要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9.
过去,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运行和发展的.当前,面对培育之中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等教育面临着艰巨的改革任务.可以说市场经济因素既为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机制,又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提供了契机.在此形势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这里笔者就高等教育改革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把“高等学校推向市场”的思考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有人提出完全以市场经济为背景的口号,即“高校推向市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理由是市场经济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一切经济关系都会市场化,进而提出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将向市场调节转轨.因此,高等教育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一体化不仅是大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三地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大珠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与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入手,从广东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分析了粤港澳高等教育一体化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体化建设的构思,指出大珠三角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政策优势和平台作用,积极推进大珠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贵州高等教育供需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视角来探寻“科教兴黔”的实现路径,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改善高校办学条件,缩小贵州高等教育资源与需求的差距,使全社会形成合力,贵州的高等教育才能达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国民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可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并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以致于与市场经济严重地不相适应。人们普遍哀叹教育改革难,它恐怕是迄今最保守的一条战线。难在何处呢?我认为,难在计划经济的保守思想和僵化体制作崇,正是它们障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贵州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否认,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贵州高等师范院校都面临着社会对师范人才的高学历化、素质化、专业化的要求,以及师资来源多样化的挑战。在挑战面前,许多院校显得无所适从,因为自身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科研与教学等方面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鉴于此,贵州高等师范院校应该从转变教育观念,更新办学模式和提高办学水平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以适应社会对高等师范毕业生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4.
论CEPA与粤港澳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把内地与香港、澳门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升到制度化建设的层面,实施CEPA令粤港澳经济快速发展。教育与经济息息相关,粤港澳教育通过其特有功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又反作用于教育。建立粤港澳教育制度化合作机制,既是粤港澳经济合作的客观需要,也是粤港澳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契合当代中国未来发展的需要,但在教育实践中受到短期效益的教育观、市场导向的“专业教育”、知识量化型的评价机制的束缚.因此,需要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构建科学的管理评价机制,探索适当的实施方法三个层面进行改革,充分解放通识教育本有的活力,实现其批判创新、理性自由、全人教育的核心的价值与理念.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民办高等教育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政府主导的以经济为中心的体制改革、思想解放和随之而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刺激并带动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并呈现出明显的转型社会的特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将推动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学制变革已成为令人瞩目的课题。职业院校实行弹性学制不仅有客观依据,而且有多方面的优越性。实行弹性学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颁布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修订教学计划,构建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过程管理;加强考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体育课程改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核心.从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以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理论探讨为基本方法.分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状态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针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了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体系、课程范式、学科课程结构、课程与教材评价制度等5个方面的改革方向和发展趋势,为构建符合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网络》课程一体化教学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做出了重大贡献,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教育结构的调整,重点应该放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上。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提出了以课程体系为基础,以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方法用来大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职院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发展要从宏观和未来的角度进行思考,要重视对学院价值观的导向、学院的经营与发展等问题的研究。同时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重视对具有一定技能的和谐发展的人的培养,要选准学院内涵建设的主要载体,要明确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坚信师资队伍建设是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