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美国著名声乐教育家范纳德认为:“声乐技巧中有两个要素,一是声音要松弛、自然;另一是声音要集中。离开自然、松弛,逼紧喉咙去片面追求声音的集中是危险的,但听任声音又虚又散,片面的放松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也是错误的。”范纳德的这一观点明确地揭示了声乐艺术中的松与紧的辩证关系。可以说声乐中的松与紧的对应关系是贯穿于歌唱的整体过程中的。如吐字、音色、呼吸声带发音、演唱时的情绪、心理素持等方面均存在松紧的对比调节问题,这里不妨从呼  相似文献   

2.
音质在音乐中即指”音品”。而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主要表现在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丰满圆润的歌唱共鸣、宽广辽阔的歌唱音域以及宏亮悦耳的歌唱音响、丰富细腻的歌唱音色等方面。可见,声乐演唱中的音质美是由技能与技巧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声乐是人类的歌唱行为,由于国家、民族、地域、审美及时代的不同,人们对歌唱的认识和审美标准也不尽相同。我国现阶段把歌唱从总体上划分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三大类。唱法不同,风格不同,相应的教学过程和追求的声音标准也自然不同。就“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而言,衡量一个人演唱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歌唱的呼吸是否正确、音色的共鸣搭配是否合理、歌唱的语言是否清晰、歌唱的表演是否准确得体等几个方面。一、关于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必需条件。歌唱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有区别的。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是…  相似文献   

4.
辩证地理解歌唱中“松”与“紧”的关系,学会在歌唱中灵活地控制“紧”与“松”,是科学地学习声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辩证地理解歌唱中“松”与“紧”的关系,学会在歌唱中灵活地控制“紧”与“松”,是科学地学习声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矛盾的对立统一存在于歌唱的全过程。在歌唱机能调节中 ,声源 (声带 )调节与声道空间调节对立统一着 ,表现在声门的关闭与喉咙的打开、发声器官的上下前后的开关上 ;气息双向调节对立统一着 ,表现在提气与压气的对抗、呼气与吸气的对抗、气息支持与声音关闭的统一上。在歌唱艺术表现中 ,语言与音乐在词与曲、说与唱、字与腔、松与紧等方面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7.
声乐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是要解决歌唱呼吸技术和歌唱的咬字、吐字的准确性,以达到音色的完美统一,演唱寸能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章从两个方面谈了改进歌唱音色、提高技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和论述歌唱嗓音训练过程中歌唱状态的“松”与“紧”;歌唱用嗓的“真”与“假”;歌唱呼吸的“控制”与“流动”;歌唱语言的“字”与“声”四个方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在嗓音训练中掌握和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解决好这些问题,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歌唱状态的松与紧的把握 ,是歌唱中的关键问题。正确把握歌唱中松与紧的状态 ,就可以减少发声训练中的盲目性。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该放松的部位弄得很紧张 ,而把该紧张的地方又放松了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有控制的紧张和有控制的放松 ,使松与紧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是提高声乐教学的一个捷径。现将我学习声乐和教学声乐过程中歌唱感受和经验归纳、撰写出来 ,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10.
歌唱时“大脑”是歌唱的总指挥,“想象思维”在歌唱过程中操控着各发声器官。积极、科学的“想象”有助于歌唱。文章论述了歌唱时“想象”在呼吸状态中起到的重要调整作用;在追求“美好的声音”过程中创造性地想象有利于歌者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歌唱中的“想象”,是情感表达的先知先觉,预示着歌者的演唱是否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歌唱呼吸与情感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6世纪美声唱法诞生以来,诸多声乐教育家认为:歌唱的动力是呼吸。“谁懂得了呼吸,谁就掌握了歌唱。”由此可见,呼吸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而歌唱发声的技巧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歌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要素。但如何借助作品本身的情感因素合理地运用具体恰当的呼吸演唱好作品,充分体现作品的情感,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是声乐教学与演唱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声乐的情感表现,歌唱中的情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一个歌唱者在演唱中如果只有优美的歌喉,清晰的咬字、吐字或声乐语言造型艺术的处理技巧,而缺乏感情的生动表达,就不可能真正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所以,以情动声要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全文结合声乐作品实例,从“四个深入”的角度阐明了“二度创作”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歌唱者在发声过程中对发声器官运作之感受,形象化地指称为“内心视觉”,以此来展开论述,提出将“内心视觉”的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能使学习者有效地克服“炸声”、“包声”、“高音挤”、“低音发虚”等常见的弊病,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科学发声法,能令歌唱者从复杂的“发声程式”中走出来,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方法,“内心视觉”适合于不同唱法的声乐学习者,能使他们达到轻松自如地表达作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选择歌剧《维特》中的《为何唤醒我》这首咏叹调,从男高音演唱风格把握的角度,研究分析并阐述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特点、声音技术的运用及音乐情感的表现等相关内容。指出演唱时,在控制声音力度、合理运用气息、声音及法语语言的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客观角度力图解释歌唱发声过程中的诸如歌唱发声与话语声的区别,歌唱时的对抗控制感觉等问题。并从生理学和歌唱感觉的主客观关联上进行了一定探讨,从中寻找出一条声乐理论研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吐字发音是歌唱的重要技巧。十三辙作为汉字吐字的语音练习,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歌曲的演唱和声乐教学当中。但因其归韵复杂,韵内各字的发音规律不统一,记忆和运用的难度比较大。笔者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发音位置为依据,分析了汉语拼音和汉字发音位置的变化规律,把汉字发音归入四个类别,提出了吐字发音的两个技巧即调整时长、转韵调整和两条原则即情感优先、兼顾辨析,使汉字吐字发音在演唱中的处理方式得到进一步简化。  相似文献   

17.
邱田 《辽宁高职学报》2008,10(12):97-98
高职院校的声乐专业教学内容离不开歌唱时的呼吸与心理教学。歌唱的呼吸方法是美好声音的基础和出发点,而呼吸方法的训练是建立在复杂的心理活动之中的,在声乐教学中是难点。从心理规律方面探索声乐教学中呼吸技能和歌唱心理的教学规律及方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别从歌唱中口型的模式、口型的大小、口型与吐字、口型与共鸣及如何在歌唱中合理的使用口型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尤其对口型在歌唱中与吐字、共鸣的关系和影响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无论是对从事声乐专业还是声乐业余爱好的人来说,都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借鉴。从而使我们明白在歌唱中只有合理的使用口型,才能更好的达到吐字清晰、声音圆润甜美、规范统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方合唱音乐作品在演唱用声风格上存有差异,中国合唱音乐作品在演唱方法上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亦有不同。造成这种差异与不同的深层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群众合唱、艺术合唱、民歌合唱、古曲合唱等各种类型中国合唱音乐作品在演唱用声方法上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歌唱中的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也是音乐旋律的物质寄托,如果说美妙的旋律是一串珍珠项链,那气息就是连接的颗颗珍珠的银线.正确运用气息的方法是学习声乐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练习,才能为塑造美妙嗓音奠定可靠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