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部署民族工作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中国武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具有先天优势和积极作用。基于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考察、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本研究在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概要及其意蕴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武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价值,并进一步指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即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互融共生的意识,铸牢文化认同;中国武术与中华民族互动共存的意识,铸牢民族认同; 中国武术与国家命运互联共荣的意识,铸牢国家认同。最后,研究提出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方略,即同心同德:阐释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蕴含;同心同向:把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站位;同心同行:设计好中国武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中学生党史教育为切入点,既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的实践,也是贯彻落实当前全民学党史的需要。通过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学生党史学习之间的关系,并明确其与认同党的历史,认同党的领导的主要关系。主要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特殊地位以及在中学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引出借助思政课学习党史等教育手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师范院校应积极服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为深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持续推进教学科研一线教师政治引领和思想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入教材。积极探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到师范生培养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开发专门课程,为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供师资支撑。搭建体系内部帮扶平台,精准对接提供中西部少数民族区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需人才、课程和资源,能够有效提升援助水平。  相似文献   

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不仅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而且是新时代学校培养优秀人才,弘扬爱国情怀的根本指南。以某大学为例,该大学作为目前当地高校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地,研究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意识的教育和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科学论断.文章缕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时代背景,同时分析了学界相关学者对其概念、内涵的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具体实践方式的建议,主要采取宣传教育、社区教育、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网络教育等形式.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凝结承载着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彼此交融的历史现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发展内在相通、耦合关联。红色文化中涵养的政治认同、民族情感、身份认同等因素,是民族共同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五个认同”,消解各类错误思潮冲击,构建立德树人多维支撑等具有重要价值。只有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蕴藏的民族团结进步因素、利用好高校课程体系育人主渠道、有形有感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手段、延展社会教育平台等多方发力,才能实现高校红色文化传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7.
徐俊丽  欧文静 《职大学报》2023,(2):40-42+47
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教育教学实效性,必须要加强学生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将把他们培养成为宣传民族团结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使者作为教育教学目标,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如何实现专业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为把握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提升其传承发展成效,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体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深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的缘起进行追溯,沿循“缘起→演变→蜕变→发展”的嬗变主线,对游牧民族弓马文化嬗变与发展的形式、意蕴、多元发展进行了阐释;解析了弓马文化的民族精神、品牌兴村、独特珍贵遗产、蕴含教育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时代价值。提出了东北游牧民族弓马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科学路径:深入开展挖掘与整理,强化弓马文化申遗保护;推进弓马文化进校园,筑牢校园文化共同体;打造弓马文化旅游品牌,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举办区域性庆典及运动会,加强弓马文化竞赛与交流;推动弓马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数据传承。  相似文献   

9.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应坚守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宗旨,遵循课程标准,立足教材,找准路径,涵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国家领土与主权教育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在历史题材内容中激发爱国情报国志,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树立民族自信心,在提升公民道德素养中培植爱国情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引领学生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从多元文化融合视角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针对师范生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培育研究薄弱的现状,提出“一二一四”培育体系,围绕以学生为本“一个中心”洞察师范生德育实情,贯穿课程思政和实践育人“两条主线”,创建一个信息化培育平台,构建“知情意行”四维一体的培育模式,以促使师范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期对地方师范院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意识教育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核心概念是“华夷”,以此为基础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仍然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广西壮族民间至今仍留存着大大小小的歌圩,其中壮族三月三歌圩的审美教育内容表现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审美共同体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其审美教育最为现实的意义体现为培养学生民族团结与和谐共进的审美价值观,有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觉是生活于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文化活动产生和发展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文化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应有追求,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当前,我国面临着主流文化认同危机、道德价值取向模糊、文化自觉意识缺乏等社会问题,因此,应通过强化国情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净化文化生态、倡导主流文化等方式,培育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也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文化标识,这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延续的纽带,是激励中华民族继续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本文从中华文化认同教育为切入点,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从构建中华文化认同体系,营造中华文化认同校园氛围角度,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等路径进行分析,得出通过中华文化认同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认同,对爱国主义认同和对民族团结的认同,达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深入学习中共百年党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发展和壮大大学生党员队伍。研究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归纳出当前边疆地区大学生学习党史的主要内容,分析影响大学生党史学习实效性的因素,提出健全和完善党史教育机制的3条路径。充分弘扬党史精神,以期进一步铸牢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体育口号承载着中华体育精神、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是对体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体育文化现象。研究聚焦我国体育口号的文化意涵、多维价值和价值实现,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基于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体育口号是承载中华体育文化的典型符号,是展示不同时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窗口,是传承大众文化记忆、凝聚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在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和文化强国的背景下,我国体育口号具有创设全民健身风尚,推动人民群众身体壮起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国人民精神强起来;凝聚共识情感,集聚民族复兴力量;发扬历史传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播中华文化理念,塑造大国形象等时代价值。可以通过倾听人民心声,回应人民诉求;注重价值导向,传递体育精神;突出文化意涵,体现文化传承;精选表达方式,创新宣传手段等途径喊出时代强音,实现体育口号助推强国建设的多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是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并行,应自觉承担时代赋予的新使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少数民族大学生,深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文化差异,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成才的全过程;应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双创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双创意识,提高其承担使命和责任的能力,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全人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外语教育要秉承全人教育的理念,加强对学习者人文素质的培养。外语教育中不同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文化碰撞会引起学习者的文化焦虑。作为文化沟通桥梁的外语教学要秉承“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观,既要培养学习者的文化移情能力,也要树立母语文化自觉意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