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质就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行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与升华。“交际工具”不限于语文,所以新课程标准加上了一个“最重要的”,课程标准把“人文性”作为语文课程的第二属性,并进一步指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统一的。这爪l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这个认识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自我认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是人们正确认识教育和进行教育实践的最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蜘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应该肯定,这个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目前认识水平上,它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发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先锋性与语文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差距,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标准(实验)》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带有法定性与权威性的解释已不容对语文课程性质作太多随意的争辩。如何正确地认识、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表述,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下面我们从几个不同层面去阐释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中的各种要素与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科学阐述,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语文课程性质问题上存在的文与道、思想性与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之争.事实上,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要正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必须弄清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应该做到"文道统一"."工具论"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这一根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理解"工具论",应着眼于其表达的课程理念而不要只在表述形式上兜圈子,应将作为"语言"的"语文"和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的性质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实践表明,"工具论"富于生命活力.语文教育应坚持"工具论".  相似文献   

6.
郭根福 《河北教育》2003,(11):17-18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它课程的根本属性。它是决定语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根本依据。我们只有认清语文课程的性质,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历史总结和升华。应该肯定,这个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目前认识水平上,它符合语文课程实际,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发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先锋性与语文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一时还难以克服,因此需要一个耐心的逐步改进的过程。因此,有必要对语文的“…  相似文献   

8.
从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语文比其他课程性质更为复杂且更为艰巨.但从唯一性、主体性和先导性等判断标准看,工具性依然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语文课程还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等内在特征,这样才能使认识趋于客观而全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老大难的问题。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内容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其实,语文课程内容缺失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与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知识体系有关。因此,选择和建构确定性的语文课程内容既要认识到语文课程的民族性、综合性和实践性,又要加强语文知识的学理研究,并精选吸纳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努力构建一套相对科学实用的语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性质界定,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语文课程自我认识的一次飞跃.肯定语文的人文性符合语文课程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课程涉及学科众多、内容头绪纷繁,对其性质的认识存在着分歧。但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立足实际,对其性质有着多维度阐释。这对语文课程性质界定具有借鉴意义:应在肯定其工具属性基础上,还要认识和肯定这门课程具有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及生活性等多种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人文性特征,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与教材编写等方面,语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也成为能否顺利实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要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诠释学广泛应用于人文学科,已成为语文课程理论的哲学基础。认知诠释学与本体论诠释学的融合,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理念。依据诠释学的语言理论,语文课程的性质应界定为语言性。  相似文献   

15.
"对比"在语文课程中是"表现手法",在修辞学科中是"修辞手法",这是由课程与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课程来自学科,但不等于学科;语文课程来自多种学科,更不等于这些学科.语文课程内容应是多种学科知识内容的课程化.明确这样的规定性与制约性,对于语文教学的深化改革乃至语文中考纲要的科学制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课程性质的认识决定课程实践的方法论取向,语文课程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与对课程性质认识的不确定因素有关,目前存在的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的语文课程观并没有把握语文教育的内核实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是以语言为本位的教育,并认为这一假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多维的性质包容性,对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课程性质时强调:“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在认同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人文”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易垒酚:“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即“文化、  相似文献   

18.
纵观英国当前的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从语文教育看,尽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点,但作为母语教育,也有相通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有利于用全球视野观照和展望我国的语文教育。英国作为教育高度发达的国家,其语文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对语文课程性质及地位的认识上,在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以及语文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科目考评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了解与借鉴英国语文教育的经验,会给我国的语文教育及改革以诸多启示。一、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  相似文献   

19.
目标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语文材料和语文教学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手;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本质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左右脚;语文教师则构成了语文课程的头部,教师素养的提高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确立,主要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当时人们对语文课程功能、性质的认识,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时期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渐次演进一脉相承,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各个层面此消彼长,变化有迹可寻。语文课程总目标的演进,折射出语文教育观的变化轨迹及发展趋势,对其进行厘定与分析,对指导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