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缪莹 《出版参考》2021,(1):13-15
移动互联网兴起后,在线教育浪潮来袭,教育出版企业开始布局研发数字化教育产品,在此过程中原有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也需要转型升级.本文从在线教育产品与传统教育产品的差异入手,浅谈数字教育出版编辑人才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
对数字出版新的商业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已克服了主要的技术和资金难题,商业模式成为困扰其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定义出发,按照数字出版企业内容的经营方式,将现有商业模式概括为直接销售产品、广告创收、服务营销三种模式,逐一对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版权赢利、用户创造内容、专业出版服务、增值服务赢利和联合经营等五种新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微信的商业模式是平台商业模式,它打造了一个连接各方用户群体的生态圈.本文意在描述微信平台商业模式的“弯曲型”价值链及双边用户市场,分析微信平台在双边用户市场下所激发的“网络效应”,并找到支撑微信平台生态圈运转的“补贴机制”及其赢利点,以供新闻出版行业更好地了解并借用微信之力.  相似文献   

4.
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城市信息化的进程,智慧城市建设已拉开帷幕.智慧城市建设将在发展平台、消费方式、产品类型和产业链信息流通四个方面对数字出版产业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包括:第一,城市物联网将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新平台;第二,人性化的消费方式将受到欢迎;第三,服务应用类数字内容产品的比例增大;第四,数字出版产业链各环节信息流通加快.为了抓住发展机遇,数字出版企业应在经营观念、信息技术、内容生产和商业模式四个方面积极谋求转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出版业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出版浪潮中,何去何从?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数字化转型,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是必然选择。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多数专家和学者将我国传统出版社对待数字出版的消极态度归结为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要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而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就在于选定一个企业可以据为己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出版业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出版浪潮中,何去何从?顺应时代发展开展数字化转型,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是必然选择。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多数专家和学者将我国传统出版社对待数字出版的消极态度归结为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好的商业模式要建立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而企业战略的核心命题就在于选定一个企业可以据为己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当今,图书市场的品牌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作为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图书品牌通过聚合出版要素,切合市场特性,成为出版企业赢得竞争的利器。多年来,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把图书品牌作为集团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在竞争中赢得了读者,赢得了市场。一、集团“图书品牌战略”的价值诉求“图书品牌战略”是关于图书出版的方向性、长远性和前瞻性谋划,涉及图书出版的价值理念、产品集群策略、品牌营销策略等诸多内容。既有对图书出版的理性谋划,也有对品牌图书出版的战术运作;既是对图书品牌策划、维护、提升的精耕细…  相似文献   

8.
唐世发 《出版参考》2015,(10):29-30
2014年在线教育风起云涌,火爆的“烧钱”场面过后,传来的是梯子网等一批公司的倒闭,这让很多在线教育公司感到前途渺茫.教育与出版有着天然的联系.专家指出,此时正是传统出版企业进军在线教育的绝佳机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基于对国际出版形势的判断和对国内教育政策的把握,通过不断实践,打造了全国领先的“线上+线下”在线教育发展模式并于2014年在数字教育领域营收达到3个亿.  相似文献   

9.
杜恩龙  杜川 《出版广角》2016,(18):18-20
在线教育平台风起云涌,在线教育的发展对现实教育和出版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尝试对在线教育的竞争环境、知识点教育对教材出版的影响、在线教育视频课程长度、在线教育的智能化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理念 商务印书馆数字出版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品牌、主导、分类. (一)品牌.商务印书馆努力将在传统出版领域多年来建立起来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力争在数字出版领域打造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1.
图书品牌是读者的选择,是一个出版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个出版社的象征和标志.随着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的加快,转制后的出版企业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中图图书市场竞争已经从图书质量的竞争转化为图书品牌的竞争;从产品营销转向品牌营销,正在融入世界性的出版竞争趋势中.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服务是出版业进行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通过调查与分析可知,用户对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对出版企业提供的知识信息也较为信任;虽付费意识有待提高,但用户比较愿意使用出版企业提供的有偿知识服务.对此,利用商业模式画布模型的思维框架,归纳出用户、产品、业务架构和组织盈利四大板块,并细分出精准用户、用户关系、用户连接、价值主张、核心要素、多元联动、业务运营、成本支出和收入来源九大要素,构建出版企业知识服务商业模式画布,为出版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喆  罗娜  何文娟 《出版广角》2021,(10):34-36
5G时代的到来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为在线教育的延伸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教育出版作为在线教育的素材基础,如何推动出版数字化创新升级成为重要的探究点.5G技术将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内容服务与生产中的作用逐渐显现.此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较少,而近年来在5G赋能下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5G与大数据技术整合将成为出版业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措施.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与数字出版产业全方位融合.  相似文献   

14.
当下,在线教育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也是互联网企业和技术公司关注的热点,风险投资机构也在紧锣密鼓考察与在线教育相关的项目.而许多习惯于传统教材教辅出版的出版机构似乎还在以旁观者的角色犹豫,觉得在线教育属于“教育”,不是“出版”.一大批靠教育刚需吃饭的出版社只有少数果断介入,试水探新.以微课开发为例,许多出版人几乎对触手可及的碎片化教育资源(其实也就是出版资源)毫不动心,倒是网络巨头与培训机构已经展开身手,开发的“教育产品”纷纷上线,甚至借此上市.  相似文献   

15.
朱婧 《新闻传播》2021,(7):115-116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完善发展背景下,在线教育模式与产品创新发展水平得到了飞跃。现代在线职业教育机构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提高自身教育品牌的塑造与传播工作。在线职业教育机构不能仅仅关注到自身专业课程体系、运营模式的搭建应用工作,还必须充分发挥出品牌信息传播工作的价值作用,不断扩大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样才能够实现在线教育机构的突破发展,打破在线教育难盈利的局面。本文将进一步对在线职业教育品牌传播策略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来函多数询问的是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很多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自然是想掘得一桶金,那么,在线教育的"金矿"在哪里?一、在线教育的"垄断模式"与"纯商业模式"从我本人从业十多年的经验来看,中国在线教育上百亿元的市场,仍然限制在能够发文凭的网络教育学院上。这些网络教育学院与企业合作,凭借推进网络教育的国家政策,通过垄断性的"贩卖文凭"掘得大笔资金,曾一度导致高等网络教育招生、教学乱象从生,给网络教育的发展蒙上很大的阴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主体分布和客体构成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在线教育出版的现状,进而探讨了"三通两平台"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对我国在线教育出版在政策鼓励、资本支持、企业重视和社会普及的推动作用,并对"三通两平台"推动下我国在线教育出版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出版众筹平台的全版权运营战略主要包括版权生产、社群经济和“生态圈”构建.版权生产主要可以通过整合上游传统出版企业、整合数字出版企业以及平台自出版的方式来实现.社群经济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模式,构建社群不仅可以激发平台的双边用户对出版众筹项目的参与感,同时也能激发社群用户自组织参与版权生产.“生态圈”构建是以版权生产为源头,不断延伸整个出版众筹产业链,最大限度地发挥版权在影视、网游、动漫、周边衍生产品等各个子系统中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出版众筹平台全版权运营的战略.  相似文献   

19.
徐利颖 《出版广角》2016,(20):62-6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普及,传统教育出版业向数字教育出版方向发展.在线教育于2013年兴起,经过多年布局,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成为数字教育出版的核心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内上市出版发行集团纷纷加大对在线教育的投入.文章以K12领域为切入点,分析了近两年在线教育的发展状况,总结其发展趋势及特点,以期为在线教育研究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20.
当下,我国各地初步建设了许多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初步建设的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距离真正的强势集群还有一定的距离,企业之间还缺乏深度的协作,没有足够的实力研发新产品,融资和产品输出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合现有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主管和领导权,优化布局配置和产业链利益分配,并通过政策引导促成企业之间实现深度合作,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