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我国各地初步建设了许多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些初步建设的数字出版产业集群距离真正的强势集群还有一定的距离,企业之间还缺乏深度的协作,没有足够的实力研发新产品,融资和产品输出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整合现有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主管和领导权,优化布局配置和产业链利益分配,并通过政策引导促成企业之间实现深度合作,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2.
产业融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惟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并形成了出版业主导的数字化改造和IT企业主导的数字出版两条并不成功的发展路径,而出版与IT的融合才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惟一选择.可以通过跨产业的企业并购、战略联盟、建立产业集群区、统一技术标准等途径实现这一融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陆续批复了13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推进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融合和创新,但是这些数字出版产业集群也存在"集而不群"、知识创新能力弱的问题。重视和发挥高校在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行途径。文章通过梳理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创新瓶颈,分析并厘清了高校在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主体、知识来源、人才支持和孵化器4个角色,并据此提出了如何发挥好高校作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是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关键,而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又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国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属于政府主导导向型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目前处于集群形成阶段,具有基地内企业关联度低、基地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竞争大于合作等特点.在推动数字出版基地成长和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应转变职能,培养数字出版基地自组织演化能力:一是培养数字出版基地组织与外部环境协同演化的能力,二是引导数字出版基地内的企业形成集体学习机制,三是引导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企业创新的竞合机制.  相似文献   

5.
共赢和共生是两种不同的集群发展范式.共生即共谋生存、共同发展、共享成果,这种范式更利于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实现可持续发展.共生界面是共生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动力,共生模式体现了共生关系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两者共同反映了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共生发展机理.为巩固和深化共生关系,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向理想的共生模式发展,我们可以从产品、平台、文化、制度四个维度找到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6.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知识资本、经济活动密度及信息化水平等.政府的推动和参与是数字出版基地产业集聚的关键因素.知识资本作为产业集聚的知识基础,其存量大小直接影响数字出版产业在某一区域的集聚程度.我国14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大多分布在省会城市,这些地区是开展经济活动的高密度地区,信息技术降低了企业的沟通成本,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出版集群的虚拟边界.  相似文献   

7.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数字出版已在世界出版业中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华文出版是世界出版业的重要部分,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对华文出版带来挑战,也为华文出版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世界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海峡两岸应在内容资源、核心技术、产业集群、人才队伍等方面加强数字出版产业合作。  相似文献   

8.
肖洋 《现代出版》2014,(6):16-19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具体表现为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新兴成果转化能力、协同创新能力和资本运营能力;现存问题包括产业集群效益与前期投入不匹配、产业集群职责界限不清晰、监督与协调中间机构监管不到位、虚拟产业集群协同补充关系不明朗;发展对策包括明确政府职能并确立企业主体地位、梳理差异化功能与实施退出机制、成立监管组织协调产业合作对接、产学研联合发展虚拟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产业融合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数字出版基地集群已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研究基于SCP理论框架,以12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为对象,分析基地集群集中度、产品差异和进入壁垒的市场融合结构,探讨以“六商”所形成的技术、业务、市场等产业链重组与延伸的集群市场融合行为,并以张江基地等为案例实证分析基地集群市场融合绩效,以此印证高新技术驱动下产业融合是数字出版基地集群发展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群已成为数字出版乃至整个新闻出版产业最大的新增长极,数字出版业也实现了"点→线→面→网"四级跨越发展。研究认为,产业融合是基地集群升级的主导力量,并以"技术驱动→创新循环与层递传导→‘内→外→空间’结构演进融合→基地集群融合治理→中间性协同组织融合"为技术路线,文章以此分析了基地集群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再造机理,提出了制度安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图书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的创新增值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尚未实现高度产业集群化,增值模式简单化;企业缺乏专业人才;产业链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版权保护力度弱等.上述问题的具体对策主要包括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改进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新的增值模式;加速整合数字出版产业链,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化;完善数字出版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我国电子书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数字出版产业联盟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对联盟建立的任务、运作机制以及建立的意义作了介绍,以说明如何通过构建联盟促进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以此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弘 《出版广角》2021,(20):41-43
在数字出版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与此相适应的数字出版人才结构、服务大局的能力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新时代,要围绕生产力关键要素中的劳动者(数字出版从业人员)在数字出版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发挥的作用不断探索,高度重视产业发展问题.在数字出版的生产关系层面上,推进数字出版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提升从业人员技能、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开展绩效考核和职称改革等应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与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自发展以来呈现出区域化的基本特征.以省城发展状况为分析视角,研究区域经济问题应包含区域内产业以及区际产业关系,主要关注的问题相应集中在河北省数字出版产业政策、服务水平、产业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河北省数字出版生产要素流动、产业扩散、产业转移、竞争与合作的问题.区域出版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服务组织实体,不能也无法自我封闭运行,因此本文提出培育河北省数字出版产业比较优势;加强公共及商业文化设施建设以维持合理的数字出版供给机制;开展区际合作以拓展河北省数字出版服务领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关注的热点,传统出版企业纷纷转型向数字出版产业谋求发展,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建成14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上海地区是最早的国家数字出版建设基地,近几年,上海地区的数字出版发展趋势良好,产值屡创新高,本文分析了上海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并对产业提出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着眼于数字出版产业的融合、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读者资源的运用和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新挑战四个方面,思考其本质和内涵,以期更好地掌握数字出版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12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集群为案例,分析其经营现状、主营业务及产业融合依托.在此基础上,以“技术驱动→内部融合→外部融合→空间网络融合”为技术路线,立体化解析技术驱动与嵌入集群内数字出版产业融合的4大模式:基础性高新技术渗透与介入式融合、内部化产业重组与延伸融合、外部化产业环境融合及内外叠加多节点空间网络融合.并从基地集群内入驻企业引导、竞争秩序建立、产业融合壁垒突破、产业链延伸与重组、自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外数字出版法规政策与产业的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法规政策的某些问题对产业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而在分析欧美数字出版法规政策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后,结合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应进一步发挥法规政策对产业发展的三大积极作用,即保障、引导、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就该产业而言,目前尚缺乏一套完整、全面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真实、科学、全面的反映.因此,为了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数字出版产业的属性及特征,界定其统计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成为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由于特定发展历程和产业生态环境,亟需一套科学的分类和有效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其统计的范围进行圈定.本文以数字出版产业的产业特性为出发点构建数字出版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并对数据收集路径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