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鉴于辛亥民族民主革命的失败,一部分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解决中国问题,须将改造国民思想作为突破口,高举科学和民主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由此而兴起.<新青年>的出版无疑是第一声号角.自此现代出版业站在商业和文化立场上,支持新文化运动,尝试新出版领域,并在市场的热烈响应下,很快发展成为出版主潮.新文化催生了新出版,新出版又推动了新文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建了出版和文化的又一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五四初期中西文化碰撞非常激烈,陈独秀充分利用《新青年》这一出版物,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译介大量外国著作,将翻译出版看作形塑中国文化主体身份的重要手段,输入西方现代文明,重塑国民精神,建构中国的新文学、新文化.陈独秀的翻译出版活动改变了晚清翻译风尚,确立了现代性翻译的基本架构,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青年"与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是现代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杂志之一.它由1915年开始出版.中间几经变动,直到1926年最后停刊,前后共存在了十年以上.它跨过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末尾,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准备期.它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反封建的文化思想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及其变为思想运动的主流的过程.对于研究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准备时期的中国报刊史,"新青年"是一个最重要的刊物.  相似文献   

4.
聂震宁 《出版与印刷》2021,(1):前插1-前插2
前不久,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物《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百年出版》编辑委员会会议,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出版史,应当从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谈起,因为这本期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新青年》的创办和发展,让我们对期刊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社于 1920年 9月在上海成立,为党的早期出版发行机构之一。社址在上海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   新青年社除出版《新青年》、《劳动界》、《伙友》等杂志外,还编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新青年社与《新青年》杂志的关系及变迁情况是这样的:《新青年》月刊于 1915年 9月 15日在上海创刊, 1922年 7月休刊,共出了九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称《新青年》,由群益书店出版。   《新青年》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织的机关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该刊一度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当出版到第八卷第六…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扩大革命书刊的传播,立即着手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出版发行机构,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1)党组织最早创建的出版机构——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成立于 1920年 9月。它是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的。《新青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了新青年社,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它担负着筹备和组织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早期组织。因此,作为上海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社于0920年9月在上海成立,为党的早期出版发行机构之一。社址在上海法大马路大自鸣钟对面(见该社1920年11月出版的《到自由之路》一书版权页)。新青年社除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编译出版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同时还出版《劳动界》、《伙友》等通俗工人刊物。它宣传了党在革命迅速开展时期中的路线和策略,贯彻了统一战线的方针,并大力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代是我国现代革命报刊第一次大发展的时期。而革命报刊的蓬勃出现,当然是由于社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革命报刊,主要的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共产党”、“新社会”、“劳动界”、“劳动音”、“劳动者”、“天问周刊”、“人道月刊”等等。“新青年”月刊,1915年9月15日创刊,在北京编辑,在上海出版。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才改称为“新青年”。该刊诞生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和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时期,首倡  相似文献   

9.
黄有东 《编辑之友》2010,(7):105-107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从参与编辑出版<苏报><国民日日报>,创办<安徽俗话报><新青年>杂志,他一直与报刊编创活动联系紧密.报刊的编创活动成就了陈独秀的辉煌人生,尤其是<新青年>的成功创办,真正确立了陈独秀历史地位.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成功表现在十多年时间内,引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新潮,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未来走向.为什么<新青年>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研究者有的从技术角度,对<新青年>的栏目设置、文字编排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也有对陈独秀的编辑思想进行探讨的.本文主要从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文化定位与人缘因素两个方面,来解析其中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0.
从《新青年》的思想探索看中华民族道路的历史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诞生于1915年9月的《新青年》,是中国新 闻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新青 年》的非凡的历史穿透力就在于:在20世纪中 国创办的所有媒体中,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 《新青年》那样给予当时社会造成雷鸣般的轰响, 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青年》那样提出那么 深刻而纷纭的思想,没有哪一家媒体能够像《新 青年》那样激烈而勇敢地抨击旧事物,倡导新事 物,没有哪一家媒体发出的呼唤和呐喊,能够像 《新青年》那样超越时空,刺过悠悠的历史,至 今长啸不已!  相似文献   

11.
王建辉 《出版科学》1999,(2):9-14,8
“五四”是中国所史的一个重要的界碑.也是中国出版的一个重要的年代线。也许“五四”并没有从机器生产力上产生时代性的变革,它却从“人”这个生产力要素上开创了出版的新时代。“五四”在中国出版史上的重要意叉,在于它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开辟了新出版的未来的方向?在中国,新出版是相对封建时代出版而言的,是资本主叉出版的别称,它是与新文化一起而采的。新文化与新出版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而又研究无多的历史课题,新出版对于新文化的贡献不是奉文的研究重点.这里侧重于“五四”新文化对新出版的推动作用的阐连。  相似文献   

12.
文摘     
《新青年》:鲁迅的“思想故乡”鲁迅与《新青年》的关系甚为紧密和深刻。一方面,鲁迅是《新青年》的编辑者,主要撰稿人。在《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和核心刊物的运动过程中,他虽基本上没有进入该杂志的核心层,但积极参与、努力贡献的姿态从未改变;另一方面,正是《新青年》渐成气候的新文化运动吸引了鲁迅,鼓舞了鲁迅,在一定意义上成就了鲁迅。首先,从人生道路而言,鲁迅原想走整理古籍、钞刻古碑的沉闷的学术之路,因为《新青年》编辑的敦促和影响,才放下了对这些古文献的研究而走向生气勃勃的新文学创作和社会文明批评。其次,从人…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杂志的成功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其出版公关策略是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公关策略包括锁定目标群体、栏目设置艺术、广告营销、话题营销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新文化,刘悦笛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新青年"独立宣言",章诗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新千禧年以来,当今中国文化中那个最年轻的群落,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岁月的累积,越聚越多、愈滚愈大,逐渐独立了出来,成为了当今中国文化架构中的重要维度。这个渐进而成的独立群落,从孱弱走向了成熟,从边缘走到了中心,我们而今就给他们起一个崭新的名字——“新青年文化”(New Youth Cultures)!  相似文献   

16.
本书(中信出版社出版)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和他的妻子罗斯合著的回忆录,两人分别回忆了共同走过的漫漫人生,从在大学相识,结婚,生子到教学,研究,访问,参与公共事务,两人的经历差不多是20世纪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见证,而弗里德曼的经济理论也深刻地影响着20世纪后半叶美国和其他国家(如印度、智利、中国等)的经济发展。正如华盛顿邮报的评价,如果说凯恩斯的精神主导了20世纪前半叶的西方经济学,那么弗里德曼的思想则影响了20世纪的整个后半叶。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与凯恩斯齐名的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应该说,弗里德曼的回忆录本身就具有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但是,出版近一年,勉强过万册的调拨量(还不是实际销售量)的成绩,多多少少让出版者有些汗颜。  相似文献   

17.
庄庸 《出版经济》2005,(1):58-59
2004年11月20日上午10:30和下午2:00,在王府井新华书店6层多功能厅和首都图书馆一层的多功能厅,中国青年出版总社举办了"小男子汉是这样炼成的--<父子驴友>SHOW活动"以及签名售书活动.这次系列活动是中青社<虹>、营销中心、综合编辑部三个部门联合举办的,由综合编辑部新青年图书项目工作室策划和执行.<父子驴友>的整体营销,事实上是从"父子驴友SHOW"系列活动开始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出版工作。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中,就有恢复《共产党月刊》、《新青年杂志》和创办人民出版社等内容。早在建党活动一开始,共产主义先驱者就积极开展出版活动,陈独秀不仅主编《新青年》,还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杂志,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以及广州、上海、武汉创办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和长江书店等出版机构,都是党早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后的历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的许多领导人,不是直接指导过出版工作,就是亲自领导过出版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亲自题词,要求“认…  相似文献   

19.
胡愈之同志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先驱者之一,又是新中国出版事业主要开创人之一。解放初期,全国出版工作,是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领导下,由出版总署掌管的。胡愈之是出版总署的第一任署长,也是最后一任署长。1954年,出版总署合并于文化部。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开创工作,是在出版总署成立  相似文献   

20.
刘志亮 《青年记者》2016,(23):141-142
五四时期《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政治上的失败使知识分子们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在思想上革命,以此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沉疴旧貌.《新青年》率先发起了精神上的战役,以推翻封建纲常礼教作为解放人的第一战,以此来洗刷人的奴性.而女子在中国旧社会里“奴隶于礼法、奴隶于学说、奴隶于风俗、奴隶于社会、奴隶于宗教、奴隶于家庭”.①因而,要破除封建纲常礼教,突破顺从奴性,就必然先解放占人类二分之一的女子,只有受奴役最深的女子得到解放,人才会真正地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