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教学是当今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自律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通过与传统教学模式课程进行交叉整合,形成他律作用,可大大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以《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网络课程建设为例,从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应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高校课程课时缩减和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程组已开发的课程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移动网络和学生的手机,进一步开发课程教学移动微平台。开发的平台集成了各种教学资源素材,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建设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结果表明,课程教学移动微平台的建设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模式,促进自主学习。结合教学实践中实施的学生团队运作模式,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类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企业对人才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观点:课程改革必须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改革的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要使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相应的制度和教学条件做保障;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结果是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多方受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网络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迅速发展,网络课程正在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需求。本文基于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应用网络技术设计了“田径”网络课程建设的总体结构、系统实现技术和系统特点,为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构成提供了一个有效模式,借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课程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中心环节。应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通过分析学习,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分析学习任务,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修改等,为学生设计、提供完整的网络课程学习模式,使信息技术融合到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教学内容,教育目标,教学组织形式间的改革,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生存发展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颖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5):60-61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高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充分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特点.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加强重点课程建设,组建优秀课程群;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前提;构建合理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考试管理,改革考试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特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体系,是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8.
针对药学生的跨课程英语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按照英语教学和跨课程教学理论而设计的一门课程,两年的教学实验表明:该课程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有利于药学生接触药学科技前沿信息,也有利于建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通过推动不同课程之间的合作,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学生学习药学专业英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学科本身的建设;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理论构建和深入研究。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矛盾主要反映在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体育教育目标的矛盾;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体育教学行为的矛盾以及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与高校教育目标一致;高校体育教学行为相结合;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网络课程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建立实验类课程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必要性。以北京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网络课程平台的建设为例,介绍了实验课程多媒体网络平台的基本组成,并且研究了该平台的基本组成模块、各个模块之间的内容和相互联系。总结了多媒体网络平台的教学优势,网络课程平台与增强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科研能力的密切关系。为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从教学对象、教育理念、教学模式以及保障条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士官教育的现状。根据技能型士官教育的特点,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材编写模式、加强硬件条件建设、搭建自主学习平台等方面对"电工技能"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教学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措施为电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电工岗位任职能力,同时能为其他技能实训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文莉 《教育探索》2011,(12):36-37
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要确定好网络课程建设目标、网络课程建设原则,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要转变教师角色;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要培养教师能面对和承受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压力;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反思能力.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运用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要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方法;要根据...  相似文献   

13.
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及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等是经管类信息系统学科的核心课程,中南大学商学院相关教学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上述三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与教材建设工作。本文综述了中南大学商学院经管类信息系统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最后,介绍了经管类信息系统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成果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同类院校经管类信息系统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跨学科综合课程开发,是一个基于全院整体教育资源。集教学、管理、研究三位于一体的大型教改项目,意在探索和创新。时代要求教师教育院校打破封闭的专业结构和学科壁垒。提供开放的跨学科培训。因此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便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域改革的当务之急。实战与研究证明:跨学科综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不仅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而且是串联各学科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更体现了以综合为特征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网络立体课程建设有利于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有利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有利于专业系列课程建设,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山东科技大学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本科网络立体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以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课程建设的途径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成果导向教育(OBE)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课程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建设关系专业发展.针对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重塑课程教学设计、改善教学评价机制三个维度提出了改革措施,旨在通过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改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7.
《旅游英语》网络课程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建设而成,根据网络课程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资源与内容,才能实现网络课程教学功能最优化。通过探讨网络课程教学的内容、特点、改革内容,希望帮助学生克服网络课程教学的困难,适应网络学习环境,提高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通过多媒体网络课程模式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视角。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营造现实的和虚拟的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平台。通过此平台进行教师网上教学,学生同上讨论.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嘎上评价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引入网络课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课程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缓解成人高等教育的“工学矛盾”,至少可以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提高教学质量是发展成人教育的当务之急。成人高等教育的“工学矛盾”突出之势日趋激烈,缓解“工学矛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普及,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与改革主要是两大方面:内容与方法。内容是核心,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教材是课程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基本工具,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教材建设在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建设研究,有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速课程内容的更新;有助于现代教学观的落实和推广,有效地促进课程改革,进而深化教学改革。高校要加强教材建设中与课程建设和改革相适应的重要举措:教材建设要突出以学生为本;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积极研发优质立体化教材;加强高校自身特色教材的建设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