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历学会通》为依据,探讨了薛凤祚的数学观。指出:明末清初,传教士传入的西学,使中国民间科学家薛凤祚认识到数学这一学科在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的独特认识。薛凤祚"无一事不本于数"、"明于求理"和"象数之学"的数学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薛凤祚的数学观对于清代数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当代数学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树立起科学的"数学素养观",对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数学素养"是指在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对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的数学综合素质,包括数学的认知结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意志等等几个方面,具有整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而数学概念则是客观事物属性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人脑中的反映。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一定的数学概念、定律、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种文化。只有当数学教师了解了数学的文化属性,把数学看作是一种文化,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充分展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单纯地介绍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数学的教育功能的发挥。数学教育中应注重数学的科学观、工具观和文化观的融合,要使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同时要通过数学教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实现人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5.
林一丁 《考试周刊》2011,(17):10-11
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又是目前高考能力考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是数学应用题?简单地说,就是"数学在各方面的应用"的问题,是"有实际背景"的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学观研究综述   总被引:58,自引:15,他引:58  
学生对“数学是什么”的认知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数学和解数学题的方式,教师对“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是如何习得”的认知也影响着数学的教学和数学课堂经验空间的塑造,要在学生接触的数学题中引入变化,利用改变学生的经验空间去改变他们的数学观和问题解决。通过学生数学经验空间的拓宽,使学生有更宽广的数学观,有更具弹性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当前对于数学素质的认识有多种理解,从数学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来看,这些认识有其历史渊源,即可以看作是基于行为连接观、认知建构(个体)观和社会建构观。新理论对原有理论从来都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实践中的“怀旧”和研究上的“追新”实际上割裂了理论的历史联系。就理论的历史逻辑来看,无论用什么时期的视角来理解和实践“数学素质”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不同的理论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8.
郭祥兴 《辽宁教育》2010,(12):37-38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会思考"。那么,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落实和达成情况又如何呢?由于"数学思考"既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特征。因而,面对"数学思考",教师们大多是兴趣不浓、思考不深、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9.
张青锋 《生活教育》2012,(12):64-66
观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观察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之一,许多数学知识的获得都来源于观察。"要给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重新认识的数学课堂观察能力,及其目的性,深刻性,条理性,在如何指导学生观察提出了观之有序,观之有重,观之有法,观之有依,观之有恒五大方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良华在《数学理解的六种维度观及其启示》一文中介绍了数学理解的六种维度,即: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自知,并指出这六个维度从多个角度阐明了什么是数学理解,学生实现数学理解时应有何种表现.这六种维度观对我们深入认识数学理解,改进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把"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作为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类比是数学思维方法之一,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的相同,推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文章说明了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拓宽了数学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做数学"就是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实践数学从而达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再创造"理论构成了"做数学"理论的基石。在高师数学教学中,我们采取"数学实验"、"数学操作"、"数学研究"的方式指导学生"做数学"。"做数学"的教育价值体现在:形成学生的"数学实践观"、增强学生的"现实数学化"信念,完善学生个体的"CPFS结构"。  相似文献   

13.
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整个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但在传统作业观下,数学作业存在着很多问题:机械重复,过分强调"熟能生巧";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作业题;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呆板、单调等等。  相似文献   

14.
陈涛 《考试周刊》2011,(43):93-93
在强调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下,在新课程理念下,该用怎样的观点体现我们的新教材呢? 一、生活观——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课本中的数学也只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这样课本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数学搭起了一座平台。它说明了任何"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儿童生活的素质,都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数学教学呼唤数学观假设某天你在走进数学课堂之前,突然遇到一些学生(或学生们的家长),他们向作为数学教师的你提出了类似如下的一些问题,即数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数学?学了数学有什么用?那么,你准备如何应对?或许你认为,这不过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大可不必回答.那么,对诸如"数轴"、"有理数"、"合并同类型"、"方程"等具体的课程内容,你准备如何进行教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于数学素质的认识有多种理解,从数学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来看,这些认识有其历史渊源,即可以看作是基于行为连接观、认知建构(个体)观和社会建构观。新理论对原有理论从来都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实践中的“怀旧”和研究上的“追新”实际上割裂了理论的历史联系。就理论的历史逻辑来看,无论用什么时期的视角来理解和实践“数学素质”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不同的理论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家及数学哲学家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了许多种阐释,但回头看去,没有一种令人完全满意的概括。究其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数学、社会、教育的发展和认识的角度不同所致,换句话说,数学本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数学是什么”做出一个令所有人都完全满意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数学观”即对“数学是什么”的认识。数学的文化观是其中的一种解释,即认为“数学是一种文化”。本文希望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剖析新教材对这一特点的呈现:(1)数学是人类文化的创造性活动;(2)猜想也是数学;(3)数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4)数学是身边的科学;(5)数学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9.
当下数学教育最显性的问题是教师“数学观”、“数学教育观”的遮蔽、遗忘或缺席。作为教育主导者,教师必须自觉反思、追问数学本体和数学教育的价值,即“数学是什么”和“数学教育为了什么”,并在好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牵引下去捕捉数学文本中的“哲学基因”和数学教学的“哲学气质”!  相似文献   

20.
赵福强 《考试周刊》2010,(27):73-73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变的高度有效。"因此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掌握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是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提高数学教学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