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黄质夫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而其在任职栖霞乡村师范期间,不仅主持了师范的改建工作,还组织师范师生参与到落后乡村的改造中,对乡村的教育、卫生、治安、经济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经其改造后的栖霞新村有"模范村"之称。  相似文献   

2.
南京栖霞乡村师范与毗邻的栖霞寺在田产及其他方面的纠纷,导致校长黄质夫与寺僧寂然法师的争讼,持续十年之久,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庙产兴学运动相始终,终以江苏高等法院宣判黄质夫无罪,双方签订租赁协议而结束.事件本身反映了中国近代教育家兴学艰难和责任担当,也反映了佛教界在庙产兴学运动的压力下自我反省,进而开展福利社会的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3.
8月,民国乡村教育家黄质夫的第三子黄飞向江苏省档案馆捐赠《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一书。黄质夫(1896-1963)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农艺系,奉行"教育救国"的宗旨,大力推进乡村教育事业,从事乡村教育20余年,先后主持和创办了江苏界首乡村师范、浙江湘湖乡村师范、南京栖霞乡村师范和榕江县的国立贵州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4.
正由南京市栖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栖霞区档案局(馆)合编的介绍黄质夫(1896—1963)从事乡村师范教育的《师之范——黄质夫在南京栖霞》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面世。几十年来,我国出版的关于研究乡村教育的书并不多,关于研究乡村师范教育的图书更少了,为一位乡村师范学校校长立传的正式出版物更难见到。在黄质夫离世50周年前夕,南京市栖霞区的方志档案部门和教育部门能花费如此财力人力,为黄质夫先生立传,并在北京的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可  相似文献   

5.
汪开欣 《视听界》2001,(4):39-39,45
“栖霞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广播!”1995年4月28日,一个亲切、清脆的呼号划破长空,在广阔的栖霞大地、石城上空回荡。从此,南京栖霞区广电事业迈开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里程。而今6年过去了,站在栖霞山头,但见那高耸人云的发射塔台,遍布村村户户的广播电视网络和秀丽壮观的栖霞景色交相辉映,给家家户户送去无尽的欢乐。  相似文献   

6.
黄质夫(1896-1963),名同义,字质夫,江苏仪征十二圩人。先后创办和主持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农村分校、南京中学栖霞乡村师范科、浙江省立湘湖  相似文献   

7.
朱安平 《新闻记者》2001,(10):62-63
在刚刚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中 ,南京栖霞寺内的“千佛崖与明征君碑”名列其中 ,连同1988年公布的“栖霞寺舍利塔” ,这座千年古寺就有3处“国保级”文物了 ,足见其历史与艺术价值所在。几乎与此同时 ,正在进行的千佛崖石佛维修工程 ,发生了是正常修缮还是人为破坏的激烈争端 ,十分引人注目。痛心疾首诉“破坏”堪称这场舆论风波的肇始者 ,是66岁的退休地质高级工程师项长兴。这位长期供职于栖霞山麓的南京铅锌银矿的地质专家 ,对栖霞古寺及其文物的保护一直情有独钟 ,曾最早研究出“明征君”碑材系2.8亿年前石灰岩古…  相似文献   

8.
乔运鸿  龚志文 《编辑之友》2017,(9):42-48,85
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学术期刊供给是保证乡村治理研究持续繁荣,实现乡土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36种设置“乡村治理”栏目的期刊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乡村治理”研究期刊的供给总量不足,期刊潜力尚未充分发掘,承载的信息量尚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此,一方面要强调乡村治理的重要性,凝聚乡村治理研究的共识;另一方面要推动乡村治理期刊创新栏目设置,适度有序扩容,以优化期刊的供给.  相似文献   

9.
郭继强 《东南传播》2023,(3):110-113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乡村传播再度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乡村振兴战略给予了乡村传播研究新的视域和背景,新兴媒介技术使得传播权下沉至农民手中,乡村传播研究也逐渐突破了城乡对立的二元叙事范式,在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传播日益成为重要的议题。近三年,在具体内容上,乡村传播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的乡村传播研究、涉媒介环境类乡村传播研究、三农类短视频的研究。在研究趋势上,乡村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视域下的乡村传播研究备受关注,抗疫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广播研究成为“新宠”。未来乡村传播研究应把握媒体融合趋势,创新短视频传播路径;立足当下的抗疫时代背景,寻找具有特色和价值的研究方向;合理利用乡村网红传播乡村文化,讲好乡村故事,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助力。  相似文献   

10.
杨兴魁 《新闻世界》2023,(11):44-47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在互联网产业赋能农业发展的浪潮中,“乡味”短视频为加快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聚焦抖音平台,选取不同地区、拥有不同层级粉丝量的“乡味”短视频博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发展与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提出改善“乡味”短视频发展的途径,以期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黄质夫与乡村师范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质夫先生(1896—1963),江苏仪征人。早年以第一名考入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后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他从1924年起,投身乡村师范教育20年,先后创办了我国早期乡村师范学校界首乡师、著名的栖霞乡师、位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的国立贵州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2.
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通过代际之间口耳相传的“乡村夜话”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受诸多因素影响正逐步“退场”,已无法再承担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新形态的乡村图书馆,应该填补“乡村夜话”消失的“空场”,积极投身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事生产经验、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祖传家训和乡风民俗等传统农耕文化。因此,当前乡村图书馆应该以农民口述农耕文化为抓手,以乡居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断加强乡村图书馆资源、人员队伍和场所建设,从而积极发挥其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宋慧  王红缨 《视听》2024,(1):130-133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短视频以丰富多样的视听语言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乡村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现实问题。在技术的赋能下,“三农”短视频促进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文化传播,丰富乡村文化的传播内容,推动乡村文化的互动式传播。与此同时,“三农”短视频存在着创作主体素养参差不齐、内容创新水平不足等问题,影响乡村文化的传播效果。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三农”短视频应从提高创作主体专业素养、提升内容创新水平等路径入手,提升乡村文化传播效能,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抗争性政治”是目前阐释乡村社会政治行为的主流范式,相比而言,“合作性政治”范式的优势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指明了发展方向.协同型传播是“合作性政治”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传播学实践,是基层政府、乡村精英及村民等治理主体站在整体利益的立场上沟通自己的观点,尊重对方的利益诉求,平等对话,推动和谐合作的一种传播行为.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百年以来,我国乡村图书馆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虽曲折坎坷但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历史作用。文章概述了我国乡村图书馆的百年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乡村图书馆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乡村振兴规划为引领、推动乡村图书馆提档升级、提高乡村图书馆利用水平、探索乡村图书馆“1+X”服务模式等乡村图书馆建设策略,以期提升乡村图书馆的建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自治”“自适”为基本特征的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曾经在传承与发展乡村文化、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社会基础、客观条件、价值取向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亟待完成现代性构建。文章结合“安康新民风建设引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制度设计,从现代乡村文化场域构建、乡村文化“内生性重构”和乡村文化价值体系重塑3个维度探讨乡村传统文化治理体系的现代性构建问题,认为要在充分尊重乡村文化底色和“自然”“自治”“自适”传统的基础上,融入面向未来、持续发展的时代意识,推动乡村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网络上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银发网红”。乡村“银发网红”发布的短视频中呈现了多重乡村形象,对乡村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但乡村“银发网红”短视频也存在良莠不齐、内容雷同、刻意传播乡村负面形象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乡村“银发网红”视频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微  彭兰 《传媒观察》2023,(11):13-21
本文将历史分析视角与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基于“网(技术)-人-村-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变化,呈现政策主导的技术扩散、建构日常的技术赋能与回归本土的技术创新的三重乡村互联网技术实践模式。从互联网信息服务“站点模式”、互联网基础设施“下乡模式”到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战略模式”,自上而下的技术扩散使得乡村能够在互联网浪潮中入网、上网、受惠于网,但也面临“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尴尬境地。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融入乡村日常生活,村民的技术实践体现出自下而上的影响力。农村网店、淘宝村和直播带货等成为乡村新的经济创收模式,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变革了乡村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乡民公共生活空间、家庭生活空间和劳作的方式与空间都在被技术重新建构。随着互联网扶贫将技术红利进行再分配,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与自下而上的群众实践汇聚在脱贫攻坚的行动目标下,形成了一种多方共建、生态思维和以人为本的乡村互联网技术创新实践模式,这一模式在智慧农业和智慧乡村的建设中彰显出了“本土化智慧与创新”的可持续生命力。中国乡村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互联网技术实践之路。但技术给乡村带来的影响是复杂的,在人与技术的“共谋”之下,乡村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在河北省定州市(当年为定县),有一个极普通的村庄。这个离定州城还有30多公里的村子.在中国乡村社会发展中却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有名的中国人”学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曾落户于此.并以此为发端领导了中国的乡村改造活动。以后.由“平教会”推动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曾声势颇大地走向全国.  相似文献   

20.
张玮  李旭  王玺 《青年记者》2020,(11):40-4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有效发挥县级融媒体传播优势,讲好乡村振兴故事,更好地引导服务群众,营造良好乡村振兴舆论环境,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从建设“美丽乡村”的提出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