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 现代书评是在发展的,它的涵盖面向着读书笔记、书人书话、访问谈话等内容扩大。不过,书评的基本内容仍然是有见解的评论与有价值的书史。 (二) 书评文体的散文化倾向日益明显。但是,书评散文化的目标是要议论与文采相结合、哲理与文采相结合、审美欣赏与文采相结会。 (三) 评论一本图书,书评家要首先理解图书作者的创作构  相似文献   

2.
书评是对图书的评论,没有图书就没有书评。图书是书评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书评工作的前提。选择什么样的图书来评。这是写书评的第一道工序。图书浩如烟海,收藏在图书馆的图书且不说,光是每年全世界出  相似文献   

3.
态度、质量和权威有两种不同的议论:一种意见认为写书评太难了。首先要认真阅读原书,至少两遍;并且经过消化领会,然后才能写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来。另一种意见认为,写书评是对图书的议论,有书可据,毕竟不同于创作论文,又有什么困难可言呢。这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见解,或许将会长期存在下去。两种不同的见解,或者竟是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书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4.
图书评论,象文学评论等一切批评工作一样,也是一种评论工作,只不过它是以图书为出发点,围绕图书进行的一种科学认识活动,是为读者和作者服务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早在30年代,叶圣陶写过一段关于书评的精辟的话:“书评是写给作者看的,假如没有摸着作者心情活动的路径,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与作者和作者的全书不相干。同时书评是写给读者看的,读者读的是这一本书,你就不能不啃住这一本。”(《叶圣陶论创作》第82页)这样,书评写作就有了对象和目的。那么,书评写作的态度又是怎样呢?还是继续引述叶老的意见:“我不欢喜听一味的赞  相似文献   

5.
1."随行就市"书评所面对的图书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读者群和读者层次.因此,怎样"适销对路"地将各种图书介绍给读者,并引导他们提高鉴赏力和阅读水平,就是书评写作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不同的图书有不同的写作手法,文艺作品不同于科技著作,文艺作品中的小说又不同于散文.而不同的读者也有不同的欣赏口味,作为读者和图书之间的桥梁的书评,要使所评  相似文献   

6.
书评之境界     
好诗是有境界的。好书评也是有境界的。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理解境界这个概念。古人讲境界,主要是指“意”与“象”谐、寓意于象、味外之旨之类。概括地说,就是把胸中的无限之意,通过具体有限的景象、物象亦即符号表现出来。从这重意义上理解书评文章的境界,即通过有限的文字符号,给人以更多的精神内容。而且这文字符号本身,一定要生动活泼,气韵生动、浑然一体。书评所创造的境界能够给读者以深入思考的余地以及深刻的启示,即整体性的吸引。难道这样的境界不正是书评文章的至境么? 书评的境界与图书的境界(主要是指有一定形象性和情感性的图书)相比是有其特殊性的,它是通过对图书的境界再造来完成的,它是图书境界的反映。如果把图书的境界视为第一境界,那么书评所传达的就是第二境界,第二境界与第一境界  相似文献   

7.
胡适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化大师中,对书评提倡最力、写作最勤的一个。据不完全统计,胡适撰文评论过的图书在130种以上。《胡适书评序跋集》使我们得以一览这位学问家兼书评家的书评文字的风采。那么,他的书评特点究竟何在呢?  相似文献   

8.
书评所起的一切作用都与它的信息容量相关。保证书评提供足够的信息,并扩大信息容量,使之发挥更大的效力,是图书评论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书评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书评信息容量的层次分析 凡为书评,必须包括最基本的图书信息: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页码和被评图书的内容等等。这一层次是书评构成要素的横断面,它向读者展示被评图书相关信息的完整面貌,构成书评的物质形式特征,是信息容量的浅表层。据此,读者可以获得信息检索渠道。可以确定,只要是书评便具  相似文献   

9.
编辑与书评     
据统计,现在一年的书评文章总数与年出新书品种数之比不足千分之一。由此可见,图书评论与图书出版不相适应,图书产出与消费之间出现了很大的盲目性。读者面对数量庞大的图书,确实存在着难辨优劣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读者对书评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书评对图书出版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一般来说,书评的写作者不外乎有五种人:作家、学者、编辑、职业书评人和普通读者。在这五种书评写作者中,编辑所写的书评往往旨在宣传,近乎广告。这是人们对图书编辑所写书评的成见,但这成见正是图书编辑的特定身份和自身写作时的功利性所导致的。编辑写书…  相似文献   

10.
书评可以扩大书的影响,书评可以帮助读者选书,书评可以提高图书质量,书评是联系出版社、作者、读者之间的纽带,优秀书评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一本书的价值,书评有助于党的出版方针的贯彻执行。在此向您推荐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书评例话》一书。本书精选了《图书宣传评论与编辑工作》、《图书评论的理论与写作》等评论文章,对出版工作者具有实用价值。本书的读者对象:新闻、出版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的有关师生。本书由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吴道弘同志撰  相似文献   

11.
我们有政治家、文艺评论家等各种各样的专业评论家,但却似乎既无书评家,也无专业的书评者。这说明书评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最广大读者的出版大国来说,实在是很不相称。书评是如此,书评学就更不必谈了。有人可能不同意我这种评估。现在不是有了不止一两家以书评为主的杂志报纸了吗?不少省(市)不都出版了一册册厚厚的《××省(市)图书评论集》之类的书吗?是的,这是一种可喜现象,但距书评乃至书  相似文献   

12.
继"2007年度十大图书"揭晓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推荐全国"2007年度部分报刊优秀书评文章"活动也于近日落下帷幕,42家媒体推荐的48篇书评文章中有14篇入选优秀书评文章(名单附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将会向这14篇优秀书评文章的作者及首刊(播)媒体颁发荣誉证书。图书评论是一项高尚而长远的事业,一直以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以及致力于此的各  相似文献   

13.
由《光明日报》和《中国图书评论》杂志联合主办的“1987年全国图书评论征文评奖活动”已经结束了。把图书评论单独拿出来搞全国性的征文评奖活动,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作为组织这次征文活动的编辑,同时也作为书评写作的爱好者和书评事业的热心关注者,我们在编稿中不仅得到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而且感想和体会颇多。  相似文献   

14.
馆员撰写书评是阅读推广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图书馆界对书评写作的培训、推广程度远远不够,使馆员撰写书评处于业余写作的状态,停留在个人喜好的层面上。2013年由图书评论委员会牵头举办的"最值得向读者推荐的一本书——馆员书评"活动,评选出的15篇一等奖作品对馆员如何撰写书评做出了方向性的引领。论文通过对15篇作品的研读,分析了馆员书评的特点和撰文原则,提出了撰写书评应是图书馆员的专业职能之一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图书与读者、读者与作者增进了解、实现知识共享与再传播的中介,书评在图书消费市场所发挥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图书消费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不真实评价图书内容的书评写作存在制约作用,书评与图书消费市场的关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书评艺术     
书评的概念所谓书评,指的是对已出版的图书进行评论。按照肯伊(king)的说法,书评有两大作用,一是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简述,二是发表评论。“首先应给人们指出图书的内容要点,再者就是对图书进行评论,指出它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读到了某先生的一篇书评《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读〈中国文化集粹丛书〉》,文中说:作者“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中国文化集粹丛书》后,“心潮激荡,浮想联翩”,欣然命笔。书评写得洋洋洒洒,极富文采,很有几分鼓动性。在这篇书评的感召下,我找来了这套15篇、19册的中型丛书,也“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一遍。掩卷之余,确感获益良多,这套丛书,一如文作者所言,“内容丰富,浅而不俗,深而不艰,是一套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图书”。 然而,在捧读此套书过程中,却没有通常阅读到一本好书时那种由衷的畅然之快,反而不时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套丛书的《明耻篇》和《薪传篇》二书的作者正是文作者某先生。读着书,对照着书评,我们不禁要对这位先生的写书评的意图产生疑问:这篇文章,到底是书评还是广告?写作此文的本意是推荐还是推销? 我们知道,书评,尤其是推荐性书评,担负着介绍图书主旨,客观的评论图书的优劣,以指导读者阅读,进而起到引导大众阅读倾向的重任。这就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即书评作者的身份。按说,这似乎不应成其为问题,书评作者自然应该是此书的读者,而不是此书的作者。不论是专门的书评作者还是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第11期刊有天津马晓声先生《论导读性书评》一文。读后有一些想法,写出来与马先生商榷,也请方家赐教。开首马先生把书评分为四类:以介绍图书内容为主的评介性书评;以评论、判断图书内容、形式等价值为主的评价性书评;以深层次探讨图书内容及其得失为主的学术性书评;以引导、辅导和指导读者阅读为主的导读性书评。将书评分类研究很有必要,这  相似文献   

19.
正书评与市场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它成为人们生活中阅读的试金石,是图书市场的温度计,这要求书评写作必须兼具市场意识和审美思维。有书籍就有评论,书评随着图书的发展而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紧密联系。历史发展证明,书评是学术现象、出版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能够影响读者从而左右舆论和  相似文献   

20.
(三) 有同志问:书评写作的文体是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文体来写作书评?我不知道教科书上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书评内容决定书评形式,我以为有论文式的书评,有杂感漫谈式的书评,也有夹叙夹议的散文式的书评,还有用通信式的文体写作的书评等等,恐怕书评写作不存在固定的某种文体。为大家普遍采用的有四种基本形式;一是介绍式的,二是评论式的,三是介绍与评论兼而有之,即评介式的,四是按类叙述或评成套书(包括丛书),即综合式的。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1、介绍式的书评,是最为常见的。列宁的著名论文《卡尔·马克思》后面附了一篇很详细的参考书目评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的著作,列宁力求尽可能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