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至善我的父亲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他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他进商务印书馆正式当编辑,是1923年年初。在这之前一年,他和朋友们一同编...  相似文献   

2.
孙犁是一位风格独异的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40余年.正如他自己所说,"在我一生从事的三种工作(编辑、教员、写作)里,编辑这一生涯,确实持续得也最长."可以说,创作与编辑伴随了孙犁的大半生.他是以创作为专业,以编辑为职业的.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和业绩一直在激励和教育我们。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编辑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可是他谦虚地说,他的职业就是编辑。叶圣陶先生60多年功勋卓著的编辑生涯,是他编辑思想的完美体现。 有研究者认为,叶圣陶编辑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魏红岩 《出版史料》2012,(4):100-102
张中行(1909~2006)先生在社会上有许多称谓,然而他从事编辑工作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因此,编辑则是他一生职业的准确称谓。  相似文献   

5.
情感与编辑敬业的自觉性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肖力华 《编辑学报》2003,15(2):87-89
情感在人的心理和实践活动中具有开端和动力的作用。编辑主体在从事编辑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定的情感,这种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对编辑职业认知产生影响,从而决定了编辑一定的职业信念和职业行为。培养编辑主体健康、积极、稳定的情感,对提高编辑主体敬业的自觉性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军 《出版史料》2008,(3):98-100
叶圣陶(1894~1988)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而他却以做编辑为荣。叶圣陶说:“如果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就告诉他:第一是编辑,第二是教员。”他从学生时代编辑油印《学艺日刊》,到成为开明书店的“灵魂”、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到晚年校读最后一部书稿,整整从事了六十五年的编辑工作,为我国文化、教育和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近百年中国出版史上是少见的。所以,叶圣陶的编辑思想和编辑活动,对于目前的编辑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都说新闻事业是艰苦的职业,而当编辑更是这一份艰苦职业中的莆差事,他螫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和毅力,他要有乐于为人作嫁农的品格和胸怀,在十多年如一日的编辑生涯中,他以敬业为纸,以勤奋为笔,抒写着属于自己绿叶衬红花的点滴故事,他就是福建省优秀新闻工作者、闽南日报社编辑赖雄伟。  相似文献   

8.
游苏宁 《编辑学报》2011,23(5):468-469
2011年春天,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袁桂清编审荣获了第2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称号。当我问起他的获奖感触时,他毫不掩饰地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一半是从军做临床医生,一半是职业医学编辑,而最具有成就感的还是职业医学编辑。”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职业意识与心理素质徐柏容编辑的专业化与职业化,促使编辑人员不能不具有编辑职业意识。所谓编辑职业意识,首先就是要认识到编辑是一项专业,以从事编辑专业为职业者,应该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什么不少编辑人员也和许多人一样,长期以来不认为编辑有学,直到8...  相似文献   

10.
《出版视野》2004,(5):40-40
出版界前辈叶圣陶以文学家、教育家知名,但是他爱好出版编辑工作,始终把编辑工作当做第一职业。他在《我和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有趣的是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政务院有个管出版事业的直属机构叫出版总署,胡愈老任署长,周建老和我任副署长……这一二十年来,老朋友过世的不少,周建老、胡愈老和我还健在。有人说,做出版工作的人就是长寿”。(见《出版史料》1983年第2辑第52页)  相似文献   

11.
关于“编辑是什么”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们是很挑剔的,因为不到十四年前我就在这个教室里以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老师的讲课,因此我还真有一点儿怯场;怯场的另外一个原因,从这里毕业到湖北人民出版社做了不到十四年编辑工作,也混到了一个编审的职位,但到这里来和大家谈编辑是什么,也还是觉得底气不足,或许是胡说八道。因为,编辑是什么,说不清,有所谓编辑学也不曾说清楚过,我也是欲说还休,姑且从自己的感受来谈一谈。 一、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 据云有心人在京沪穗深做过一个“职业社会地位”调查,调查显示科学家、政府官员、教师名列前三位。我有一位编辑同行,是学林出版社的社长,曾是赵景深“文革”前的研究生,他对我说:“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我同意他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编辑作为一种工作,是以生产精神产品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评价、选择、优化文化作品的行为;编辑作为一种职业,是指编辑人。此外,编辑也是一种著作方式,还是一种职称的等级。本文所指的编辑,既可以理解为编辑工作,也可以理解为编辑人,更确切地说,是指编辑人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在一个监狱里,一名患有哮喘病的囚犯因难以忍受狱友吸烟的习惯而数次要求换囚室,但一直没得到应允。他在那里几乎无法呼吸.非常痛苦。一名妇女知道这件事后想帮助他,就打电话给一家报社的编辑,问他是否可以写点什么。那位编辑回答:“等那人死时再给我打电话。”  相似文献   

14.
全力 《中国编辑》2006,(2):41-42
文摘编辑工作,离不开“选”和“摘”。如何“选摘”得出彩?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敏感。这种职业敏感是文摘编辑在工作实践中培养锻炼出的一种特殊素质,要求编辑面对纷繁杂芜的各种信息、资料,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其采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日子,中华书局编辑祝安顺同志,把中华书局近期出版的两本书送交我,说:“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提到您,因此交给您,请看看。”我一看,原来是陈星同志所著的《说不尽的李叔同》和《李叔同身边的文化名人》。陈星同志是一位中年学者,现任杭州师范学院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教授,浙江省高等学校学报编辑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他在这两本书的后记中提及,祝安顺同志曾约他为中华书局写一本关于弘一大师与丰子恺交往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6.
漫谈编辑的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职业幸福感,源于编辑工作是一项值得尊重和挚爱的职业。编辑职业无论从大文化传播功能来讲,从职业过程就是提高学识水平思想修养的功能来讲,还是从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视角分析,都无愧是一个令从业者所挚爱、令社会和他人所尊重的神圣职业。我国出版战线的老编辑陈翰伯先生曾说:当个称职的编辑确实不容易,这里有许多学问要脚踏实地地学,但最起码的一条就是要热爱编辑工作。没有这个基础,学识再渊博,水  相似文献   

17.
施拉姆说:“仔细地注意一下,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一个姿势、一种面部表情、声调类型、响亮程度、一个强调语气、一次接吻、把手搭在肩上、理发或不理发、八角形的停车标志牌,这一切都携带着信息。”在符号学之父索绪尔的研究中,符号事实上被他划分为两大类,即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报纸传播信息可以通过语言符号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符号。编辑符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的编辑符号,通常指编辑记号,如校改符号。一类是较为复杂的编辑符号,这类符号大…  相似文献   

18.
——请介绍一下,编辑是干什么的? 答:编辑是一种职业。如同剧团里有导演、演员,医院里有医生、护士。报社里有编辑、记者。编辑,本身是一种工作、一道工序,稿件经过编辑成为报纸、成为书籍。 编辑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比如人们要美餐,那么编辑就是厨师。他善于调和五昧,搭配荤素,一番煎炒烹炸,摆上一桌色香味俱  相似文献   

19.
编辑角色的多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角色的多重内涵王建辉【武汉】如果有人不知道编辑工作是什么,我对他只说这样一件事。《瞿秋白论文集》是秋白生前亲自编定的唯一一本综合论文集,共收入他1992─1926年的文章174篇,附录6篇,歌曲1首,约93万字。文章是四年间陆续发表的,这些看起来...  相似文献   

20.
所谓图书编辑的职业意识,是指图书编辑人员在长勰的编辑工作实践中,对自己职业的性质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是对职业的一种特有的感知力、创造力和评价能力。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版业实现由规模数量向优质高效的阶段性转移的过程中,图书编辑树立并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特色意识、名牌意识、精品意识、策划意识、经营意识、版权意识、读者意识和敬业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