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生命化教学所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具有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的交往互动性和生成性。在生命化教学中,以生活世界为根基,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的知识,师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师生、生生之间多向和谐交往,师生生命共同经历成长。  相似文献   

3.
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不是单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而是在使学生具有正常的情感体验,具有真善美的人格,个性充分发展基础上,给予教师职业生命的满足,使师生双方生命都得以生成,实现完整教与学的过程。生命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1.生命的体验性。体验是个体生命在生活世界中存在的前提,体验也是在生命化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生命得以…  相似文献   

4.
一、生命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  相似文献   

5.
生命化教育的意义所追寻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情感和兴趣的满足,同时生命化教育也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感悟生命意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境界,数学教育生命化是以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得到焕发,师生生命在数学课堂中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生命化教学的含义和特点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它不再是  相似文献   

7.
生命化教学追求的是人的生命的完整,即人格心灵的完整、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满足。生命化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活力得以  相似文献   

8.
一、生命化教学的内涵 完整的生命不只包括知识、智慧等认知因素.还包括情感因素,它应是知情的统一体。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还存在重知识而忽视情感、意志、创造力等人格素质的培养,最终破坏了生命的和谐和平衡。为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焕发它特有的魅力和生命活力.人们越来越渴望构建起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生命化教学。所谓生命化教学,是指师生在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中,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使生命中的知与情相互作用,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9.
"生命课堂"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的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学即人学",文学作品表现人性、人道、人权及人生,具有强烈的"立人"功能.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找出作品和学生精神生命的契合点,把作品的生命命题变成学生的生命命题,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照出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使文学作品走进学生内心,陶冶情感与心灵,建构人格与灵魂,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释放、生命得以升华,从而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的生命关怀价值.  相似文献   

11.
高海英 《考试周刊》2011,(79):40-41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语文教师就要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立足生命体验,以学生为本,从生命价值的高度,以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尊重师生个体独特的主体地位,构建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以美储善,以美导真,提升审美品位,发掘师生在课堂中的语言创造。  相似文献   

12.
在线教学发展过程中存在情感价值缺位、人格发展圈囿等问题,剖析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人格生成意蕴成为冲破各种“藩篱”的关键。基于舍勒情感现象学理论,从人格行为、人格情感和人格价值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在线教学临场感的人格生成意蕴在精神生命化和生命精神化的交织中显现,并为在线教学临场感奠定了过程论、认知论和价值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在线教学临场感要凸显人格生成意蕴,教师教学要超越教学形式本身,即从情态性感知促进人格行为生成、从意向性理解激发人格情感体验、从智慧性引导提升人格价值感悟,让学习者在生命与精神的交织中生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语文课堂要体现的不仅有知识的授受、智慧的开启,而且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教师应依靠生命化语文教育来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命体验,对生活的关注、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情感的珍视,最终实现师生的互动发展。本文从课文教学要用真情关注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深入挖掘教材,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生命化语文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课堂教学弊病的批判日益深入,一种要求构建生命化教学的呼声日渐高涨。生命化教学强调主体性、交往性以及动态生成性等,更好地体现了教学作为复杂系统的特性以及引导学生生命成长的核心旨趣。生命化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突破在于,生命化教学以生活世界为教学基点、以生命体验为教学手段、以生命整体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对话、培育兴趣化学习,以及重视思维训练等都是有效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理念在于追求儿童的生命完整。生活世界是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根基,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实践途径主要是交往互动和体验。学前教育应以生命的发展为基础,视儿童为生命体,弘扬生命的体验性、交往的互动性、知识的生成性、情感的和谐性,把教育的目的、过程、结果与生命发展联系起来,注重生命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和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生命课堂的诞生,唤醒了传统教育中沉睡的主体性.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生命化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学生感到快乐,教师感到轻松.生命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更把他们看成为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教学中,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人生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里程。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去理解接受知识,去能动的认识和改造知识,去赋予知识个性化的意义,使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活动中得以充分展现。这样的课堂,知识的学习已不再停留在认知过程上,而是扩展到了人格、情感、审美等育人的领域中来,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伴随着人格的健全,精神境界的提升。这样,他们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就充分显现出来了。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焕发活力就成为我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使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得到落实,必须设计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对话建构的教学策略和体验感悟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视野下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的生命化课堂教学。地理课堂追求的是在师生双方得到完整生活的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三维教学目标整合,使师生双方生命价值都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今天,教学是师生共同生命活动的历程,这已形成共识,教师开始重视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和自主生成。正确地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人文情感、人文情操等,合理地加以阐述,有效地加以渗透,让人生得以感悟,灵魂得以升华,生命得以闪光,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因此教师应进入学生的生命领域,关注他们的生命状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中,让阅读教学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成为人性培育的课堂,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